|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刻了40年,石头被他训活 |
王其民刻过的印章已有8万多块并多次获奖 |
|
|
王其民在展示他的篆刻作品。 |
|

|
|
随着人们艺术品位的提高,喜欢印章的人越来越多,王其民在青州宋城的篆刻工作室也热闹起来。王其民1957年生于青州,痴迷篆刻40载,刻过的印章有8万多块。他自称训石斋主人,刻出来的印章风格独特,可谓是将石头“训”活了。 篆刻风格独特 2013年12月30日,在王其民几十平米见方的工作室里,他正在为慕名而来的游客篆刻印章。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刻刀在他手中运用自如。他先提笔在印石上打出印稿,然后拿起刻刀精心雕琢起来,不一会儿工夫一枚精致的印章便诞生了。 记者看到,王其民篆刻的印章自然生动,线条古朴,有着浓浓的书法味。“篆刻的过程就是以刀代笔,这需要一定的书法艺术修养。如果没有独特的感染力,就不能是好的篆刻作品。”王其民说道。 据了解,王其民1957年生于青州。他自幼酷爱艺术,曾跟随著名金石书画艺术家陈寿荣先生学习山水画和篆刻,后来又师从陈君藻先生研习金文书法。现任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书协、美协理事,青州市画协、美协常务理事,潍坊万印楼印社社员,青州市海岱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记者了解到,年逾五旬的王其民书法、绘画、篆刻方面都有涉猎,尤为精通篆刻,自40年前拿起刻刀便一发不可收拾。他自称训石斋主人,大大小小的印石因为他的篆刻而活了起来。 痴迷篆刻四十载 王其民说,自己年轻时就不爱出去玩,至今仍不会打扑克。唯独对艺术情有独钟。年轻时下了班别人出去玩了,自己便在宿舍里刻石头。一拿起石头来就上了瘾,经常忘了时间,常常刻着刻着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书法和篆刻是相通的,没有书法基础便刻不出好作品。王其民说,上世纪70年代自己一个月工资23元,一刀宣纸就20元。常常买完宣纸用来吃饭的钱便所剩无几了。 虽说那时的生活有些艰辛,谈起年轻时,王其民的老伴李德玲却露出了微笑。李德玲说,恋爱的时光就是在帮王其民磨石头中度过的。为了省钱,他经常从各处将一麻袋一麻袋的石头搬回来,自己锯成印石。桌上堆满了印石,房间角落里也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 多次获得大奖 在篆刻之路上求索40年,他多次获得省内和全国性大奖。1984年加入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同年参加全国首届篆刻大赛获得优秀奖,获得山东省振兴中华书法大赛三等奖,1987年获得泰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1990年获得长江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1997年获得书圣杯全国书画篆刻大赛金奖等。 谈起自己的学艺历程,王其民说没什么秘诀,只有爱好和坚持,“在老师的的悉心指导下从传统的章法学习过来,加上自己的东西,慢慢地风格就形成了,”王其民说。 王其民说,以前喜欢篆刻作品的人少,经常将自己篆刻的印章免费送给朋友,现在人们喜欢拿着印章把玩,他在宋城的工作室也热闹起来。不仅经常有人慕名到工作室来找他刻印,他的作品还被多位名家收藏,远涉美、德、日本等国。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晓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