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我市多管齐下解决教改“老大难” 探索建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为全国树立榜样 众所周知,深化教育改革是个“老大难”,我市成功突破这个难题,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此外,作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潍坊探索建立适应需要、有机衔接、多元立交、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职业教育制度顶层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潍坊市在教育领域获得的奖项。 出资上亿元 建立全国第一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2001年12月,伴随新的课程改革,潍坊市拿出上亿元,建立了全国第一所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从此,每年市区有三万多名学生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潍坊市所属8个县(市)也建起了各自的实践基地,每年有十万多名学生因此受益。 潍坊市实验学校(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于2001年成立,直属潍坊市教育局领导,主要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普通中小学难以实施的内容,以做中学为重点,激发兴趣,开发潜能,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潍坊市实验学校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实践活动设施投资7000多万元,建有69个实践活动场所。学校根据潍坊市区中小学生成长需求,依据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潍坊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构建了中小学衔接、城乡区域贯通、科技创新引领三维立体课程体系,开发实施了通用技术、科学素养、生活实践、人文素养、艺术修养、运动拓展、现代科技、兴趣实验8大类200多个实践活动项目、100多个研究探究课题和4大类20多个生活德育活动项目。这些课程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动手实践和感悟体验为重点,以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获取为方式,以学科知识的整合、迁移、应用为途径,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欢。 每年潍坊市区100多处学校3万多名中小学生轮流来潍坊市实验学校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青岛、济南、北京等地学生也慕名前来体验,迄今已有35万名中小学生在此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年度考核中,潍坊市实验学校连续六年获优秀等级。其建设和办学模式探索引起广泛关注,全国有600多个教育考察团前来考察学习,学校先后承办全国现场会20多个,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经验,推动全国实践基地发展。
敢为全国先 校长摘掉“官帽”走上了职业化岗位 2004年9月,潍坊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中小学校行政级别,一举摘掉中小学校长的“官帽”。当年,潍坊市有600所学校撤消行政级别,935名中小学校长人事档案从组织部门转交教育部门。81名副处级以上干部、111名正科级干部、267名副科级干部脱掉“官服”,走上职业化岗位。 去行政化并非一去了之,潍坊对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管理,分为特、高、中、初级校长4级9档,又先后印发20多个相关文件,建立起校长后备人才、校长遴选、职级评定、绩效薪酬、任期交流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校长有办学自主权。 优秀校长是教育的珍贵资源,如果参照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将会造成极大人才浪费。潍坊市出台政策,特级校长和特别优秀的高级校长可延期退职到65周岁。 2013年8月,潍坊评出首批11名特级校长,这意味着,潍坊在全国教育系统率先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目前该市有近80名超过55周岁的优秀校长继续活跃在一线。 校长从大量的社会事务和庸俗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校长校外的“政务”少了,社会的“公务”少了,思考学校“内务”多了,与师生和课堂接触多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研究上。 从2005年10月对全市300名校长的统计数据看,中小学校长平均参加各级各类会议的数量缩减了4/5,研究教学的时间由改革前的56%提高到82%。2012年6月对全市高中校长的调查显示,校长人均年听课171节,最多达312节,216名校长出版了专著。 2013年12月14日,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潍坊市政府申报的“四位一体”素质教育推进机制,荣获最高奖项——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四位一体”中,“专家办学”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近10年的不懈探索,潍坊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保障和促进教育专家办学的制度体系。 手把手引导 成立全国首家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扩大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能,自2012年暑假起,潍坊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开始全面运营,这也标志着我市在全面、系统地进行中小学生成长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破解中小学生成长难题的实践行动全面开始。 据悉,我市从2002年开始,就进行了中小学生成长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全国探索出了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系列经验。在此基础上,为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使我市青少年从中受益,我市全面启动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政府主导成立学生成长咨询服务机构,这在全国尚数首家。 潍坊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是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义务咨询与帮助的公益性群众组织,也叫“市中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研究中心”。导航站由市教育局发起成立,由中小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驻潍高校、潍坊心理学会等机构的专家志愿者与部分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为中小学生提供人生规划、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学习障碍、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义务咨询与帮助,同时开展学生成长共性问题的调查研究。 全国抽测 中小学课业负担潍坊最轻 潍坊市通过综合改革,中小学加班加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不规范办学问题得到解决。2012年、2013年山东省组织的两次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显示:潍坊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全省17地市最轻;教育部课程中心2009年和2012年的两次大样本抽测显示,潍坊市是全国被测试地区中课业负担最轻的市。 我市从2001年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教育综合督导制度,将全市所有中小学的课程表、规范办学要求、监督电话全部在网上公开。2006年建立起督学责任区制度,将市县两级懂业务的机关干部和教研人员聘为督学,覆盖到全市所有中小学,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水平、规范办学行为。 从2004年开始我市进行中考改革,变一次考试为学生自主选择的多次考试,以最满意的一次作为中考成绩,改变了“一考定终身”带来的压力;变考试成绩分数表达为等级表达,把学生从“分分必争”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将纸笔测试无法表达的学生各方面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录取,为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变教育部门按分录取为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多元录取,开通学生成才的多条渠道。 另外,单纯用高考升学率评价高中学校的做法,在潍坊也成为过去。从2008年起,潍坊市对普通高中一年一度以“规范办学、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教育质量、办学特色”为主要内容,进行星级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与校长职级认定、教学成果奖、学校招生等挂钩,高中教育不再以应试为唯一目的,学生的负担大为减轻。
我省首个 普高中职融合贯通出方案 2013年11月11日,潍坊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贯通实施方案,寒亭一中、青州三中、寿光五中等9所普通高中学校确定为首批普职融合贯通试点,分别对应接收市区、青州市、寿光市、诸城市、高密市、安丘市、昌邑市、临朐县、昌乐县域内中职学校学生。 根据潍坊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贯通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生学习一年后自愿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向所在学校申请,经批准后到中等职业学校报名。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对申报本校的学生进行考核,达到相关要求的,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接收学生进入对应年级学习并注册全日制职业中专学生学籍。 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一年后申请到普通高中对应年级就读,有意愿的学生可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确定名单、公示后,向所在县市区试点普通高中提交名单,试点普通高中汇总后逐级报县(市、区)、市教育局,经考试后录取。申请转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数量一般不超过所在学校本年级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1%-3%。试点普通高中根据现有办学条件、师资及班额等情况,申报高二年级分别接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划数,经县市区教育局核准后报市教育局审批同意后,在计划内接收中等职业学校转入的学生。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一年后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普通高中文化课测试且成绩达到规定要求,办理学籍转移手续,转入学校所在县市区试点普通高中就读。 本报记者 王叶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