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版:祝贺潍坊晚报创刊二十周年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旅游变享受,再不是扎人堆跑景点了
2014年01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变享受,再不是扎人堆跑景点了



从国家确立黄金周以来,市民旅游经过了从兴奋到疲惫再到理性的转变
  1999年至今,黄金周记录的不仅是假日经济辉煌的十余年,更记录下无数普通中国人休假心态和方式的转变:从最初的兴奋与激动,到后来的疲惫与厌倦,再到现在的平和与理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度假方式。在时间的选择上,“错峰出游”成为常被提到的一个词语;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自驾游”、“自由行”、“短途游”成为关键词。人们更乐于把黄金周当作一个调整身心的好时机,开始享受假日带来的惬意与悠闲。

   黄金周变形记
旅游度假热情被引爆
  对于1999年的“十一”黄金周,很多人的印象都已经模糊了。习惯加班加点、埋头苦干之后,人们面对“从天而降”的七天长假,心情激动却也有些不知所措。“1999年的时候,我刚刚参加工作,对放长假的兴奋是可想而知的。但也许是太突然了,根本没有计划去干什么。”家住奎文区樱园小区的刘先生回忆说,1999年,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七天的长假。刘先生说,黄金周除了刺激假日经济,在旅游、商业、酒店、交通等行业也引起了连锁反应外,还刺激了中国人度假意识的萌发。正是由于长假的到来,使中国人旅游度假的热情短时间被引爆。
  从事餐饮行业的赵先生对于黄金周也有着深刻的记忆。他说,2001年,他经营了一家餐饮店,当时恰逢旅游高峰期,黄金周带来的旅游大军,让他的小店火了起来,赚足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统计数字显示,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随即是2000年黄金周的“井喷”,“十一”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旅游收入230亿元。200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正式确立了黄金周假日制度。
扎堆变得让人吃不消
  黄金周七天长假让许多出门度假的人第一次体会了什么叫“接踵摩肩”,什么叫坐车难、买票难。采访中,不少市民纷纷表示,不是自己不喜欢旅游,而实在是觉得黄金周的旅游算不上是休假,离家时身心疲惫,回家时更是精疲力竭。
  “在我的潜意识中,四川九寨沟是中国最美的风景之一。2010年‘十一’小长假,我带着女朋友一起去九寨沟游玩,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虽然对于人满为患的情况早有预期,但当年黄金周的盛况算得上名副其实的‘黄金粥’了。”在高新区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王金贵回忆说,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现情况要比自己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景区人多,路上车多,玩得一点都不舒心。经历了这次艰辛的九寨沟之旅后,王金贵接下来的两个黄金周都选择了呆在家休息。
  像王金贵一样有着类似痛苦经历的市民并不在少数。在胜利东街与新华路附近一家银行工作的刘女士回忆说,2011年,她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一起去北京爬长城。“儿子上学平时没有时间,本想趁着黄金周带他出去开阔一下眼界,结果到了北京之后看到的全是人,密密麻麻的。吃饭要排队、上厕所要排队,总之干什么都得等。”刘女士无奈地说,出门旅游原本是件放松身心的高兴事,但是如此旅游让人实在吃不消。自从那次之后,她出游时都把“哪里人少”当成前提。
自由行大众化多样化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市民的出行方式和出行品质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度假方式。在时间的选择上,“错峰出游”成为常被提到的一个词语;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自驾游”、“自由行”、“短途游”成为关键词。像完任务一样赶着、忙着的假日生活越来越被抛弃,人们更乐于把黄金周当作一个调整身心的好时机,开始享受假日带来的惬意与悠闲。
  目前自组团的出行方式受到大家的热捧。所谓自组团就是游客自己组织团友,旅游团的人数、规模、交通方式、食宿、景点可以由自己决定,组团社负责接收游客,而地接社则负责安排车辆、住宿、导游等服务。这样自主的旅游方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旅途的时间,而且也可以避免晚上乘车、白天游玩的奔波现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游客总量中,团队游数量已由1989年的70%下降至目前的30%,而自由行比例迅速飙升。专家早在预测2010年旅游形式时就曾表示,旅游散客化时代或将到来。今后大量的人群将是通过自由行,甚至是在网上流行的“散族”,通过自由的方式来完成旅游活动。众多游客表示,自助旅游一般在吃、住方面不太委屈自己,全部行程由自己DIY,不用进购物店,不必配合他人在景点中奔走,想去哪儿、吃什么、怎么玩儿都很自由。
  “黄金周不是非要去旅游、非要去消费,只要感觉自己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充足的休息就可以了。我感觉现在多数人的度假心态和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非理性、盲目状态,逐步进入错峰出游、自驾自助出游、选择线路避热趋冷、出游张弛有度等新的消费阶段。而实现这样的转变,黄金周功不可没。”市区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表示,市民逐渐从兴奋疲惫中逐渐学会用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假日。
   出谋划策
集中休假该变成分时休假
  人们厌倦了疲惫的黄金周,一些变化也因此悄然酝酿着。围绕是否取消黄金周的讨论,人们也提出了黄金周放假的“解决方案”。
  对于黄金周如此拥挤的原因,有网友认为是缺少了“五一”黄金周的分流。2008年“五一”长假被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三天“小长假”取代后,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龙岗旅游集团董事长张善久提出恢复“五一”长假的议案,理由是可以分流“十一”集聚的居民出游潜能,代表了一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声音。据悉,从2009年起,广东省率先恢复“五一”长假,鼓励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弹性安排放假,鼓励职工将带薪休假与“五一”长假相结合休假。
  据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三成人每年享受带薪休假;有21.8%的受访者虽符合享受条件,但从没有过带薪休假。对此,省内的一些专家提议,对带薪休假的执行情况,建立监管惩罚机制。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认为,现行带薪休假制度之所以执行不下去,与人们认识有关,没有将休闲视作人生必需的事情来对待。有的单位安排工作人员休闲时不声张,成了“隐休闲”,无形中限制了人们对休闲认识的提高。而这需要政府部门有一个更好的协调系统来推进国民带薪休假的实施。
  此外,也有不少专家提出,解决“出行之痛”还要靠完善职工的带薪休假制度,让大家的集中休假变成分时休假,改变统一放假造成的拥挤现状。还有人提出了错峰放假和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想法。
发挥黄金周优势,克服弊端
  黄金周期间国家出台了一些免收轿车高速费用、旅游门票限制涨价、假日工资翻倍等鼓励措施,但不可否认的是,黄金周的确同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黄金周的弊端主要有三点:一是对经济发展的抑制。黄金周期间大量工人选择出游或者回家探亲,对我国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有一定的抑制;二是安全隐患多。黄金周的游客数量比平时增加几倍,车辆出入频繁,安全隐患大增;三是环境污染严重。景点超容后垃圾泛滥,使景区成了“垃圾场”。
  当然,黄金周的优势有很多,诸如带动经济增长、弘扬优秀文化、鼓励群众休闲娱乐,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等。比较黄金周优势和不足,应该采取大力发展的方法。
  一是可以恢复“五一”黄金周,给群众更多的选择出游机会;二是规范群众交通。高速路可以采取低价收费的方法,比如按照平时收费的三折收取高速过路费,可以抑制一些短途旅游群众,减轻高速路拥堵。三是弘扬文明旅游。提高群众旅游素质,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
  发挥黄金周的优势,通过合理的措施克服黄金周带来的不足,定能在推进传统文化发扬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驴友故事
旅游最重要的是触发内心感受
  作为一名资深驴友,李强亲身经历了旅游发生的变化。
  1995年,李强刚刚参加工作。那年“五一”小长假,单位组织一起爬崂山。当时虽然对旅游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是途中并没有太多的惊喜和感触。之后的几年里,李强也时常参加单位组织的一些旅游活动,但是总感觉很受约束。2001年,一次偶尔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个户外俱乐部的朋友,并在其引荐下加入了这个俱乐部,从此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背包客。
  “第一次背包出游是去的五莲九仙山。我们六七个人一起雇了一辆面包车,把睡袋、帐篷、手电筒、雨衣等准备好就开始上路了。由于我们几个人大多数都是菜鸟级别的,并没有徒步旅行的经验,走了五六个小时之后就迷路了。当时心里确实挺害怕,大家开会商量决定留下三四个人原地待命,剩下的到周边探路。幸运的是,探路的几个人在路上遇到了青岛一个户外俱乐部的几名驴友,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走出了困境。”李强说,第一次当背包客,有险情也有惊喜,但是感觉特别充实,从此以后就上瘾了,一个月至少出去两次。
  2008年,他只身来到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泸沽湖,在当地马帮向导的带领下,徒步行走洛克线,经过11天的远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稻城亚丁,完成了人生中的又一次穿越。“有句话说得好,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李强说,旅行的意义是是寻找和丰富生命的体验,是脚下的路,更是心中的路,目的地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能触发内心的某种感受。
五次骑着单车去西藏挑战自我
  八年来,刘军和另外几位驴友曾五次进藏,分别走过川藏线、青藏线和滇藏线。
  2010年,青藏线骑行让他们终身难忘。“第一天的骑行可以说是个考验,在最后的10公里,我实在是骑不动了,从2800米到4300米的海拔上升,让我体验了高原反应的感觉,恶心、头晕使我曾经绝望。”刘军回忆道。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拦住了过往的车辆,搭了顺风车到了西大滩。刘军说,没想到第一天大家就破坏了骑行的规矩,惭愧得很。
  “西大滩的早晨很是凉爽,我是第一个起床的。伸个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回望来时的路,不禁感叹决策的英明,原来最后5公里全是上坡。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露出一丝光亮,公路上又繁忙起来,卷起尘土和垃圾,与远处的洁净的玉珠峰是那样的不和谐。”刘军说。
  “现在回忆起来,那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依旧十分清晰。那次骑行一共十三天,虽然途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最后还是成功挑战自我,圆满结束旅行。”刘军告诉记者。
   新特点
城里呆腻了乡下转一转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喜欢去乡下转转的市民越来越多,健康休闲、回归自然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时尚。
  看惯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青山绿水更让人觉得可爱。潍坊市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民间艺术,风格迥异的山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形态各异的传统农用器具,乡土气息的农事节会活动,都是乡村游的好去处。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市民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体验到淳朴的农家乐趣。
  “周末三五个人一块去体验一下乡土民情,吃点农家饭菜也是一种享受。”家住北海公寓的谭女士说,自己每年春天都会带着儿子到郊外就挖野菜,让他多接近大自然,体验一下别样的生活乐趣。
  “乡村游现在正逐渐成为都市人的时尚休闲方式,乡村游项目多了,活动多了,对市民也更有吸引了。”我市旅游部门的一名负责人说。
  近几年涌现了不少农家乐、渔家乐和民俗旅游景点,包括临朐沂山镇农家乐、丹参基地、城关街道樱桃基地、石门坊农家乐,青州黄楼街道、清风寨、井塘古村,寿光三元朱村、羊口镇渔家乐,滨海区渔家乐,昌邑下营港、卜庄镇大陆村、绿色苗木及园艺,寒亭杨家埠民俗村,潍城军埠口秀水田园、俊清蔬果专业合作社等。
◎乡村牌看这里
乡村田园风光游
  以诸城万亩桃园、万亩茶园、万亩板栗园,昌乐高崖水库库区、青州八喜谷和临朐神牛谷等为代表,可以参加乡村田园风光游项目。万亩桃园位于皇华镇,以桃花而闻名,已连续举办八届桃花节;万亩茶园位于桃林镇,是中国“北方绿茶之乡”,每年举办一次采茶节,游客可体验采茶、炒茶之工艺工序,品茶之乐趣;万亩板栗园位于昌城镇,是“中国板栗之乡”,园内果木品种丰富,拥有一批明清年代的老栗树,是一处集板栗采摘、生产加工和田园观光等于一体的大型园林区。高崖水库风景区山清水秀,木翠林丰,有休闲生态田园区、休闲垂钓区、休闲健身区三大功能。八喜谷生态园是潍坊市级森林公园,拥有万亩柿子林、万亩山楂林等五个生态示范区,是一处集生态农业观光、峡谷探险、自然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神牛谷属于鲁中沂山山脉,森林覆盖率80%以上,谷内地形七沟八壑,溪流九弯十八曲,可在此观神雕崖,踏小龙潭,登观音山,品野味,吃农家饭,是一处休闲度假、修身养性、健身娱乐、品茗谈心的好地方。
休闲娱乐游
  以奎文区南屯村、安丘青云山和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为代表,可以参加乡村休闲娱乐游项目。南屯村利用废弃地和荒沟野岭开发建设了金宝乐园,园内休闲娱乐项目200多个。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建有齐鲁民俗、山水园林、民族风情、休闲娱乐等八大功能区。
  林海生态博览园是集林果水产种植养殖、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园区。
乡村民俗游
  以寒亭杨家埠民俗村、高密中国民艺民俗村和青州井塘村为代表,可以参加极具潍坊特色的民俗风情游项目。杨家埠是中国特色民俗村,山东省历史文化村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既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也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已有600多年历史,年画和风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内户户扎风筝、印年画,乡村民俗文化独具特色。“高密三绝”和高密茂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棉花屯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东北乡剪纸并称“高密三绝”,是中国民间艺术珍品,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寻胜探奇。井塘村位于青州玲珑山脚下,建于明代,村落建筑以独特的石材为原料,依山体而建,村寨民俗风格独特,是全省目前保存比较完好,极具历史考古价值的古村寨。
生态农业观光游
  以寿光三元朱村、昌乐宝城街道尧沟社区和昌邑流青园为代表,可以参与生态农业观光游项目。三元朱村是中国冬暖式大棚第一村,全国小康示范村,“中国特色经济村”,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昌乐尧沟西瓜素以皮薄、沙瓤、脆甜而闻名,是“中国特产之乡”、“中国西瓜第一镇”。尧沟社区农业旅游示范园是集农业观光、科普休闲、西瓜品种展示、餐饮等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昌邑流青园是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苗木生产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有优质苗木展示区、水果种植区、淡水养殖区、特殊禽类养殖区和综合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A16—A17版 本报记者 王叶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