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唤醒沉睡资产,消除交易中的纠纷 |
成立近4年来交易额达3.8亿元,带动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7% |
|
|
有了交易平台,农民心里有底 “以前俺们只能靠自己打听消息去承包土地,现在去产权交易中心问问,不但能承包到土地,还能租到农具,连农作物新品种种植技术都能买到了!”1月6日,正在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咨询土地承包信息的王先生乐呵呵地说。记者采访获悉,寒亭区早在2010年5月份就探索成立了这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这也成为我市乃至山东省首家农村产权资本化交易市场。农村产权交易有了崭新的平台,也有了法律依据,农民们不再因为资产流转中的矛盾纠纷而头痛不已,年收入也获得大幅增长。据了解,近4年以来,该交易中心完成8200余宗交易,交易额达3.8亿多元。 省内唯一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据了解,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前身是潍坊市寒亭区农村产权资本化交易市场,成立于2010年5月。 据了解,2009年,在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潍坊市被确定为“建立‘三农’问题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市,寒亭区承担了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随着各项改革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各种涉农产权的归属日益明确,从而使农村产权的交易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对农村产权的交易进行指导和监督。 “2010年5月,我们借鉴了成都和重庆两市的经验做法,结合寒亭区实际情况,建立了寒亭区农村产权资本化交易市场。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筹备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寒亭区农经局副局长张广元告诉记者,目前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是潍坊市乃至山东省唯一一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而且已经通过审批即将更名为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届时将在有潜力的县市区设置营业网点。 设立初衷 让农村的资源流动起来,为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松绑,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使农民手头的资源能够变现,从而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居多 记者了解到,该交易中心可进行多种农村产权交易,随着认可度的不断攀升,现在已经成了不少农民产权交易的第一途径。 “我想承包五六十亩土地种植果树。”“在寒亭区高里街道有登记要转让土地的吗,价格怎么样?”1月6日上午,在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大厅,几名农民正向工作人员咨询产权交易事宜。 “从交易中心成立近4年的交易情况来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占份额较大。同时,在交易中心还可从事浅海滩涂和浅海水域养殖水面经营权、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民股权等交易。”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李曰兆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方便参与交易的农民,交易中心还将几种交易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咨询、评估等特色服务引进了大厅。 “交易中心同时还提供农村资产评估及招投标服务、农产品交易信息发布服务、农产品交易服务、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鉴证服务和农村劳动力流转服务。”李曰兆说。
交易内容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浅海滩涂和浅海水域养殖水面经营权、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民股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大型农业设施及农具使用权、林权、农业知识产权7类农村产权。 共完成交易量8200多宗 “先确定产权然后再进行交易,这样才能保障农民的权益。”张广元告诉记者,个人和村集体申请交易都要先进行确权,个人申请程序较为简单。 “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确权过程相对繁琐一些。目前,寒亭区321个村全部明确了产权归属,理清了集体资产的家底。确认产权后,又进行了清产核资,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村集体所有账内账外的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以及各类资源性等资产进行了评估及核实。”张广元说,评估后所有资产统一进行了股份化改制,计算集体资产并对股民分股。 “资产固化了,也就有了农村产权交易的法律基础,下一步就该利用这个平台,让农村资金真正流动起来,达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农民增收。”张广元表示,所有在交易中心登记的信息,都会发布到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网站上,农民可到交易中心现场咨询、交易,也可在网上浏览交易信息。 记者登录网站看到,网站上有土地承包信息、林权出售信息、农村房屋使用权交易信息、联合收割机出租信息等。而在知识产权板块中,共有58条等待交易的知识产权信息。记者仔细浏览发现,这些信息多数来自大学或科研院所,提供的技术转让从肥料制造、食品加工到农作物新品种等应有尽有。 据了解,交易中心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唤醒了农村大量沉睡中的资产。自2010年5月成立以来,共累计发布了各类产权交易信息1.8万宗,交易量达8200多宗,交易额3.8亿多元。带动新增农业投入年均增长25%,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7%。 资产确权 截至目前,寒亭区全区321个村全部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工作,共确认成员25.4万余人,非成员5500余人。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的一共达到了181个村,可流转交易的配股份额达到2.25亿元左右,人均配股达2000余元。 过去 土地承包流转矛盾屡现 提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件事,家住昌邑市北孟镇前刘家营子村村民老刘满腹辛酸。前几年眼瞅着种大姜很赚钱,他忍不住也想试一把,可自家包产到户的土地不太适合大姜种植。后来老刘便向离自己村不远的某村村民老李“求援”,承包了老李家3亩地种大姜,租期是5年,每亩地每年租金800元。老刘还租用了其他村民的“姜井”来储存大姜。 第一年大姜种得好,又赶上销售价格高,老刘一亩地纯收入30000多元。看着老刘一年赚了不少钱,老李眼红了,就想借各种理由终止跟老刘的合同,把土地收回来自己种大姜。 “老李跟我说他自己也想种大姜,就把地给收回去了。”老刘告诉记者,自己本想给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在城里买房,谁知土地被收回去,种姜挣钱的梦想泡了汤。“当时觉得乡里乡亲的,就口头上说了一下怎么承包,也没立个字据啥的。”老刘说。 据记者了解,前些年的农村土地承包,多数情况都像老刘一样,只是个人之间的口头约定。“农民一般是地多了种不了的时候才往外承包,都是双方协商着来,一旦协商不好就会发生纠纷。”老刘告诉记者。 现在 产权交易有了法律依据 据了解,自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后,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农民们更愿意通过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来实现手里所持产权的流转。 1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寒亭区的潍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看到,不少农民在办理产权登记业务,有的想转让手里的闲置土地,有的想把闲置的房屋通过交易中心租出去。 寒亭区朱里街道大徕庄村村民李乐武告诉记者,他有20间房屋想出租,大约800平方米,承包年限为5年,承包费每年50000元,每年付清一次。“通过这样一个正规的平台发布信息,我自己心里也有底。”李乐武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不光个人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转让或受让产权,一些村委会还通过该平台将村民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 据李曰兆介绍,前段时间,寒亭区寒亭街道叶家庄子村民委员会通过潍坊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村里闲置的94亩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了潍坊农润畜禽养殖合作社。 “叶家庄子村有闲置的土地想出租,就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来发布信息,刚好潍坊农润畜禽养殖合作社想做集中养殖,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李曰兆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这种产权交易方式,而且产权交易中心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 李曰兆告诉记者,以前因为交易中产权模糊,缺乏有法律基础并且透明的交易平台,因此各种土地承包流转矛盾屡屡发生。如今这个平台,让农民们放心不少,合法产权交易真正有了法律依据。 本报记者 贾慧 李廷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