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丘市兴安街道前相戈村村民自发为张华阳捐款。 |
|

|
|
13岁少年从小患重病家人祸不单行,村民捐款给他救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家住安丘市兴安街道前相戈村年仅13岁的张华阳,本应该是活蹦乱跳、读书识字的花样年纪,却因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不得不休学回家。病痛的折磨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懂事、坚强。为了给他治病,原本并不富裕的单亲家庭债台高筑。 祸不单行,父亲脚部受伤,奶奶视神经衰弱几近失明,更是让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摇摇欲坠。近日,安丘市兴安街道前相戈村的村民自发组织捐款,为张华阳送来救命钱,用爱心凝聚希望,让生命在感恩中得以延续。 多灾多难 靠输血维持生命 近日,记者来到安丘市兴安街道前相戈村,在父亲张月瑞的带领下见到了因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休学在家的张华阳。初次见面,记者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张华阳就落落大方地和记者打招呼:“嗨,你好,阿姨!”,没有丝毫的羞涩与自怨自怜,有的只是阳光与坚强。 “小孩儿命苦啊。”父亲张月瑞看着独自在床上玩耍的张华阳心疼地说道。据了解,2000年,在全家人的期盼与祝福中,张华阳出生了,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太多的欢声与笑语。好景不长,出生不久后的张华阳开始拉肚子,不管怎么打针吃药就是不见好。“拉肚子,吃的也不多,面黄肌瘦的。”张月瑞回忆道,凡是见过张华阳的人都说他贫血,让张月瑞带着他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2002年,爱子心切的张月瑞夫妻二人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张华阳来到安丘市人民医院,医生在仔细检查后建议最好带着张华阳到大城市的医院检查。几经周折,张月瑞夫妻带着张华阳来到潍坊市人民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他在潍坊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呆了1个月。”张月瑞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带着张华阳到潍坊检查的时候,因为医院里没有空床位,所以当晚他和妻子带着张华阳住进了医院附近的宾馆,想等第二天再去医院检查,结果,当天晚上12点,张华阳弱弱地哭了几声后就休克了,他赶紧抱起张华阳到潍坊市人民医院挂了急诊,输血、抢救,然后被送到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治疗。 张月瑞告诉记者,从2002年到现在,张华阳一直是靠输血维持生命,“前几年还是两个月输一次血,现在20天就需要输一次血。”张月瑞无奈道。 祸不单行 父亲受伤,奶奶几近失明 张华阳的父母是大学同班同学,大二的时候,彼此相知相恋。毕业后,二人又在同一家单位上班。结婚后,彼此相互依靠,为未来的生活共同拼搏奋斗。然而,在儿子张华阳查出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后,夫妻间的争吵越来越多。在张华阳七岁的时候,妈妈最终因为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离开了这个家。 “我现在都不敢在孩子面前提他妈妈。”说到这里,张月瑞再也忍不住,掩面痛哭起来。他告诉记者,只要提到妈妈,张华阳就会一言不发的直掉泪。“我想妈妈,很想她。”张华阳哭着告诉记者,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妈妈了,甚至已经记不清妈妈的样子了,只是依稀记得,妈妈喜欢穿黄色的外套,带着眼镜,经常抱着他。 病痛的折磨、母亲的离开,让年仅7岁的张华阳更加懂事,然而,祸不单行,2007年,张华阳的奶奶视力突然急剧下降,去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为视神经萎缩,视力一天不如一天,“现在做饭都得摸索着做,苍蝇掉进锅里,我也看不见了。”奶奶告诉记者,她现在看人的时候,只能看到人影,根本看不清这个人长得什么样子。同一年,张月瑞在去市里的路上,意外遭遇车祸,脚部受伤,虽然动过手术,基本痊愈,却留下来一些后遗症,无法干重体力活。“现在就靠干点儿劳务挣钱。”张月瑞无奈道,每次输血近千元的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永不放弃 再苦也要治病 据张月瑞介绍,张华阳从小就很聪明,也很懂事。7岁的时候,他也曾上过小学一年级,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到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就不得不休学回家了。虽然一年级上学期只上了2个月的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语文、数学得了满分100分,是全班第一名。休学回家后,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通过电视、电脑学习汉字,现在,他可以看懂各种童话故事书上面的故事,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给奶奶讲故事,逗奶奶开心。“故事书上面的字,我都认识。”张华阳骄傲地告诉记者,虽然他认识故事书上面的字,知道怎么读,什么意思,但他不会写这些汉字。 看着面色苍白的张华阳,张月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恨不得替儿子承受这一切。为了给儿子治病,张月瑞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借遍了亲戚朋友。“怎么着也是一条命啊。”张月瑞痛哭道,无论以后的生活多么艰辛,他都会坚持给儿子治病,让儿子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在阳光下跑步。 雪中送炭 村民送来救命钱 近日,兴安街道前相戈村的父老乡亲们自发举行了一场“献爱心,救助张华阳”捐款活动。活动刚开始,前来捐款的乡亲们络绎不绝。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等一笔笔捐款凝聚希望,让张华阳的生命在爱心中延续。仅一个小时的时间,村民们就捐了7875元的救命钱,随后,村干部赶紧把钱送到了张月瑞的手中。 在捐款现场,一位行动不便的中年妇女把手中的30元钱小心地投入到捐款箱中。据了解,该妇女名叫李福星,自幼身患残疾,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自带马扎,走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下,丈夫聋哑残疾,生活十分困难。“指着低保生活,要是有钱的话,就多捐点儿了。”李福星告诉记者,张华阳太可怜了,不管钱多钱少,也算是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张华阳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兴安街道前相戈村党支部书记刁立国告诉记者,捐款活动不会结束,会一直持续下去。他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能帮帮张华阳,让他的生命之火延续下去。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国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