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标题导航
“抄袭院士”承认仿制国外产品
2014年0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抄袭院士”承认仿制国外产品
  左图:王正敏   右图:王宇澄



四名推荐人写联名信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予以除名
  2013年下半年,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王正敏被举报论文抄袭。记者调查走访中,王正敏院士研发团队核心成员证实,其自主研发的人工耳蜗系高比例仿制而成,国外技术成分高达65%。中科院表示,对于涉及王正敏院士的相关调查目前正在进行中。王正敏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荐人。最近,其中4名推荐人向中国科学院写联名信,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予以除名。

“35%用自己的”
  王正敏院士研发团队成员范宝华,是最早参与王正敏人工耳蜗研究团队的技术人员之一,当时主要负责材料采购、人员协调和技术资料管理。他告诉了记者人工耳蜗的研发过程。“65%用国外的技术,只有35%用自己的。”
  沈义虎是王正敏研发团队的另一名研发人员,具体负责破解国外人工耳蜗样机的芯片。这位研发人员承认,他们的人工耳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而是模仿了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产品。“当时买了澳大利亚的产品回来,我负责解剖和分析芯片,线圈镀出来,还要反过去做芯片。”沈义虎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对科利尔人工耳蜗芯片内部电路的提取、分析、整理,研究他们的芯片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工艺制造和结构机制,然后依葫芦画瓢做出了自己的芯片,这个过程花了近两年的时间。

仿制了线路图
  在此前的发布会上,王正敏说芯片里面只能看到一个图形,其他什么也看不到,但在两天后,经过记者的一再追问,王正敏不再坚持只能看到轮廓的说法,而承认确实仿制过国外产品的芯片线路图。
  王正敏说,“就是基本上按照国外产品的芯片线路提供的东西,我们按照这个压制把它做起来。仿制的芯片线路板经过验证,发现不符合临床实际,无法使用。”他的研究团队随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找了一家民营公司自主研发了该芯片。“参考的话,并不是那么简单,我的意思是由他们来回答,究竟他参考了多少,想象了多少,这个由他们来回答,我不能代替他们来回答。”记者随后提出要与王正敏所说的这家自主研发耳蜗芯片的民营公司进行核实。但在经过一天多时间、记者两次催促以后,截止到发稿时,王院士及其团队一直未能提供这家公司的具体信息。
四院士联名请愿
  王正敏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荐人。最近,其中4名推荐人向中国科学院写联名信,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予以除名。这4名写联名信的院士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刘新垣、戚正武、洪国藩、姚开泰。  4名院士在联名信中列举了王正敏涉嫌论文造假的内容,一是他将个人专著《耳显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内容拆为14篇文章放在他自己主编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发表。这些都是假论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研究论文放入院士申报材料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表示“这个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造假,我们选取院士,哪怕是有一篇论文有一点瑕疵,不是说作假了,瑕疵都不行。科学院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
举报者 论文“一稿多投”学术成果翻倍
  在王正敏申报院士的时候,现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的王宇澄正是他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上院士论文造假的全过程。王宇澄说,在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论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一便是将自己的专著《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王宇澄说:“他的杂志和他的书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第一章耳聋手术,他这个论文也叫耳聋手术,发表过以后,他又在2005年报院士的时候把它当做正式研究论文放进去,这样有14篇。”
  王宇澄说,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二是“一稿多投”,一篇论文在国内刊物发表了以后,又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这样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当成两篇学术论文。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三是,把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发刊词”、“专家笔谈”、“我如何做”等栏目的小品文,也列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
  王宇澄举报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还有一项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被誉为“耳神经科学之父”的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
  王宇澄告诉记者,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有100多幅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乌果·费绪教授专著中的图片相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没有提到费绪教授的专著。
  王正敏的另外两部专著《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抄袭行为。
王正敏 不规范的论文对院士评选无影响
  1月3日下午,复旦大学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召开情况通报会,王正敏对外界质疑一一回应。
  在3日的通报会上,王正敏表示,在申报材料中,有四分之一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包括一些已发表的著作节选、学术观点交流等。但他称,这些不规范的论文对院士评选没有影响。对于自己在院士申报过程中的论文不规范问题,他已经向中科院作出说明。“院士评选主要看成果一栏,这包括10篇代表性论文和专利等。而我的不规范论文都在另一个名为文章的目录里,文章多少对院士评选没有影响。”
  “我引用的图是老师的图解,不是没有注明,只是图解旁边没有写上老师的名字,但在文字里,凡是谈到费绪手术的时候都提到了他的名字,包括文字介绍和图解。”王正敏对此回应说,在用图较多的两本书中,一共有13处文字注明了导师费绪的名字,出版社认为文字里已经注明,图上就不必再注明。王正敏还提到,费绪对于自己的手术被推广到中国感到非常高兴,因此愿意为书作序。“序中他也提到我引用他的图是非常小心谨慎的,而且这个图能够使得读者对手术有很好的理解。”
  王正敏说,和澳方合作举办人工耳蜗学习班。“合作过程中有个教学的人工耳蜗,并非此前被指称的花钱买的。这个耳蜗打开后,里面的数据都消失了,也不能明确地看到里面的线路图。这对我们有些启发,但不存在打开人工耳蜗克隆它的可能,如果真的这么容易,也不必搞那么多年,到2004年才形成实验室里的第一个数字人工耳蜗。”
专家 吁组建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介入
  熊丙奇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中国大学教学、科研问题与弊端长期进行研究。熊丙奇认为,对于王正敏涉嫌论文专著抄袭造假,以及人工耳蜗仿制等问题,不应由涉事学校自查,而应启动独立第三方调查。
  熊丙奇表示:“这样的调查并不具有社会公信力,原因在于我国的大学长期是行政治校。往往还受制于行政因素,导致了学术委员会这样的调查,往往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如果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无法摆脱行政和利益因素的纠缠的话,应该对这类学术不端进行第三方的这种调查,具体的办法就是由复旦大学出面委托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还有中科院,共同组织第三方的独立调查机构,对这个事情进行调查。”
  熊丙奇说,国外对学术的处理是非常严格的,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国外一旦有这种不规范的行为,就是学术不端,包括你在申请课题的时候,你用了他人的成果,你不注明你这个出处的话,其实就是学术不端,就会取消你申请课题的资格。如果某一位教授甚至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涉嫌学术不端,那么他所在机构的学术委员会,马上就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给予学术处理,行政和其他的任何因素都不得干预,赋予了这个学术的权威,他把这个学术机构真正建立成为学术共同体。如果这个学者的行为涉嫌到了学术欺诈,用造假的成果去骗取国家的经费,那么这个实际上是涉嫌犯罪,国外它一般有司法机构会立案介入调查,如果是涉嫌到这种学术欺诈的话,是得追究这个人刑事责任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关新闻
卷入造假风波 海南海药跌停
  王正敏自称“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耳蜗”,将上市公司海南海药卷入“人工耳蜗造假”的漩涡。A股市场上,海南海药也以极速下挫迎接了2014年首个交易日。
受波及紧急停牌
  1月2日,央视新闻报道,王正敏遭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等。王宇澄称王正敏自称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耳蜗”,其实是仿制国外公司的产品。这款产品恰是海南海药控股子公司——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据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拿到国家经费2000多万元,但前期试用者中,不少人的耳蜗2年就坏了,甚至还会漏电。
  凭借国内独一无二的人工耳蜗技术,近年来海南海药备受市场青睐。A股市场方面,海南海药年K线总体稳健上行,2009年该股大涨89.16%,2010年暴涨91.79%,2011年、2012年跟随大盘回调,2013年再度反弹涨13.52%。不过,卷入造假风波的海南海药,2014年开年股价放量跳水封死跌停,每股跌1.12元,随后于13时54分紧急停牌。
不承认骗取经费
  有报道称,力声特公司存在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情况。对此,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悉承表示,力声特每笔国家资助经费都有据可查。力声特自成立之初就专注于人工耳蜗技术的国产化开发,至今自行投入经费累计18927万元。2012年之后,力声特开始接受国家资助,主要包括了两项国家项目和三项市级课题。
  其中,国家级项目包括,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国产人工耳蜗系统优化设计”,力声特为参与单位,获得研究经费280万元,用于第二代人工耳蜗的研发与改进;工信部2012年技术改造与产业振兴项目“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建设项目”,获得经费1710万元,用于浦东人工耳蜗建设项目的技术改造,项目经费全部公开招投标采购生产加工设备。
  市级课题包括,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国产人工耳蜗扩大临床验证研究”,经费50万元,用于REZ-I人工耳蜗扩大适应症临床验证;获批筹建“上海人工耳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的是建设国产人工耳蜗持续研究、开发、转化基地,经费100万元;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的研制”,经费60万元,用于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的研制,治疗尿失禁,属于人工耳蜗技术的衍生产品开发。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