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烛摇,摇出年味道 |
高密柳顺才手工制作红蜡烛33年,情深难舍 |
|
|
柳顺才制作的红蜡烛。 |
|

|
|
在高密市井沟镇的呼家庄村,每到年关,都是柳顺才最忙碌的时候。制作传统的手工艺红蜡烛是整个村子流传下来的老手艺,如今,村里差不多只有柳顺才还在坚持这个手艺。1月8日,记者走进柳顺才制作蜡烛的小作坊,了解传统手工艺红蜡烛的制作流程,感受这里洋溢的越来越浓的年味儿。 做了33年红蜡烛 1月8日,记者来到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村。虽然现在村庄发展迅速,但仍有一些传统的老手工艺在悄然流传。走进柳顺才家,他正忙着整理蜡烛,将做好的红蜡烛用报纸包起来,放进纸箱里。 今年56岁的柳顺才从事红蜡烛加工制作已经33个年头了。“从我爷爷那一辈,家里就开始制作红蜡烛,可以说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手工艺。我23岁时开始制作红蜡烛,一干就是33年。”柳顺才告诉记者。 30多年前,村里有十几户制作红蜡烛的作坊,很多人都会制作红蜡烛,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人都已经不再制作了。现在,村里只有柳顺才每年还坚持制作红蜡烛,坚守着这份传统的手工艺。用他的话说,“30多年,已经形成习惯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不做红蜡烛总觉得缺少点年味儿。” 制蜡烛工序不少 柳顺才带记者来到他制作蜡烛的小作坊,房间里的苇子上挂满了一排排红色的蜡烛,里面是白色的灯芯,挂在一起特别喜庆。旁边一口矮锅里放着白色的牛油,炕上摆满了用报纸包好的蜡烛。 “这小小的蜡烛看起来漂亮,制作起来可不容易。每年11月份的时候,我就要去河里割苇子,拿回家缠上棉花。接下来就是准备料,用牛油熬成汁,就开始粘,一直粘成一个圆柱状。”柳顺才告诉记者,圆柱状的蜡烛就是这样一圈圈粘出来的,每支蜡烛需要轮流粘10圈才能成型。然后再写上“天天来财”、“日日进宝”等金色字样。 担心手工艺失传 进入腊月后,柳顺才便将制好的红蜡烛运到集市上去卖,一个集市下来,几百支蜡烛全被抢光。“过年一般都会买一对红蜡烛图个吉利,一对小点的蜡烛卖5元,大点的能卖10元。”柳顺才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女儿都有工作,儿子在武汉读研究生,从他这辈往后,再也没有人学做红蜡烛了。 “尽管电子蜡烛对这个传统老手艺有一定的冲击,但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用这种红蜡烛,感觉更有过年的味道。”柳顺才说,他之所以年年做下去,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担心这一传统手工艺失传。 文/图 本报记者郑波 常方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