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稳增长 支出惠民生 |
2013年青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3亿元 |
|
本报讯 2013年,青州财税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11153”工作部署,统筹兼顾、聚焦突破,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财政收支持续增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3042万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完成712223万元,增长17.5%。其中,国税部门完成地方收入59160万元,增长15.9%;地税部门完成地方收入231303万元,增长21.6%;财政等部门完成52579万元,增长7%。分级次看,全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共完成260871万元,增长18.4%;镇街道共完成82171万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有四处镇街道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经济开发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益都、王府、云门山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分别为1.23亿元、1.08亿元、1.01亿元,过亿元的镇街道比上年增加3处。开发区、益都、王府、云门山、邵庄、黄楼6处镇街道园区财政总收入过亿元,比上年增加1处;开发区突破4亿元,达到4.04亿元,益都街道突破2亿元,达到2.36亿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05178万元,增长26%,其中地方灶内支出完成336104万元,增长24.7%。 2013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双重影响,经济财政面临的形势复杂。各级财税部门精心组织,加强调度,及时化解不利因素,深挖政策潜力,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管费观念,强化税源控管,完善征管机制,规范征管程序,加大征管力度,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财政运行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7.7亿元,增长20.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6%。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4个主体税种完成15.44亿元,增长22.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5%。 财政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2013年,青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达效,工业企业实现稳定增长,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成效显著,县域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从财政支出看,公共财政特征更加凸显。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达25.44亿元,同比提高22.8个百分点,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居民。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运用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及时兑现工业固定资产贷款贴息1439万元,兑现各项奖励1523万元,提供过桥还贷资金9100万元,累计减免各项收费24017万元,累计后置各项收费13977万元。 全市重点建设工程资金得到有效保障。着力解决财政资金短缺与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之间的需求矛盾,广开思路,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81755万元,比去年增加17049万元,有力保证了重点建设工程的资金需求。 深化财政改革管理,重点领域改革都有新进展。通过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统一部门预算编制要素,建立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库、项目库,继续对在职、离退休等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继续重点推进以项目库为核心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各部门、单位申请的支出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按照规定要求细化项目申报内容。强化绩效目标管理,选取2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实行绩效目标管理。此外,市财政部门还对国库进行集中支付改革。通过完善制度措施,对应纳入直接支付范围的资金进行细化明确,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切实将应实行直接支付的支出一律实行直接支付,直接支付率由91%提高到93%。密切跟踪支出进度,认真分析影响支出进度的原因,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促进各单位及时完成预算。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促进提高财政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积极主动公开各项民生政策,参照省市公开目录,结合青州实际情况和本级出台的民生领域支出政策,形成《2013年青州市民生政策公开参考目录》进行公开。积极推进“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牵头组织全市44个政府序列部门、单位的“三公”经费公开。 (记者 庞志勇 通讯员 赵秀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