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近大自然,累并快乐着 |
桃林初中开展远足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
|
|
|
防空洞里听故事。 |
|

|
|
1月6日,桃林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的师生徒步50余里来到胶南海边。一路上他们亲近自然,体验着劳动的乐趣。该校近年来开展的远足活动很受学生欢迎,这些经历成为学生们心中特别值得珍藏的记忆,丰富了课余生活,并为学生们写作带来了“源头活水”。 让学生亲近自然 成教学重要课题 桃林镇自然风光优美,那青山,那绿水,那蓝天,在文人墨客眼里,就是一篇绝佳的美文。于是,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便成了教学的重要课题。桃林镇初级中学的教师带领孩子们先后攀登过桃林西山、黄牛山、大山、南黄山、石屋子山,游览过后河竹园、南山板栗园、张家沟樱桃园,既观赏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又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 在樱桃园里,刘先开老师激情饱满地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作品《樱桃红了的时候》。每当樱桃熟了,不管谁家的樱桃,也不管谁家的客,吃是随意的,那时孩子们再来这里就会享受到这种优待。唠家常时,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和热情。在张家沟那棵巨大的银杏树下,老师正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树冠和树干。树底下,孩子们手拉手环绕一圈,在激动地“丈量”着树干的直径…… 参加一项活动 接受一次洗礼 1月6日的远足路上,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有效资源。像古齐长城遗迹、宋代词人苏轼密州出猎之地常山、饱受战火摧残却弥久长青的李子园银杏树等,都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的最好“教材”。其中最有名、利用效率最高的还是大山林场。它拥有独具特色的“知青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情感教育的理想场所。 站在齐长城古迹前,学生们遥望古代列国纷争的战火硝烟;在日军侵略中国时的“据点”里,学生们参观了日本人修建的炮楼和用来屠杀中国人的“万人坑”;在战备防空洞中,孩子们用心聆听着一个个抗战爱国的故事……每参加一项活动,学生们便经受一次精神的洗礼。而这种洗礼,既在孩子心灵上留下了印记,也为写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学生孔文超在她的作文《远足随想》中写道:“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林场,来到了这个我盼望已久的地方,共同领略着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老师讲,这是四十多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改造的地方,我们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贫下中农’这些名词和名词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好奇,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既有些疑惑又觉得神秘。” 现在,当年知青住过的石头房早已变成了一片废墟,而他们生活的往事却像一幅幅画面浮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他们站在废墟前,想象着那个遥远的年代曾经发生的故事…… 走进绿色基地 体验劳动快乐 桃林镇是绿色食品的出产地,无论是樱桃、蜜桃、花生还是板栗,以及深山里野生的蘑菇,在当地都很有名气。每当成熟和采摘的季节,慕名前来采摘品尝及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特别是绿茶,桃林是产茶地域纬度最高的地方,茶叶质量最好。 远足时,老师们带领学生去茶园,去花生加工车间,去板栗园,让学生体验,实践,学习。因此,桃林初中的学生有不少是采茶、炒茶的好手,许多孩子在双休日和节假日经常帮家里炒茶叶。远足活动中,不少学生还跟花农学会了花卉修剪栽培技术,学到了五香花生加工技术,也深入了解了白酒生产技术。 桃林初中校长王作超表示,远足活动深深地牵动着每名学生的心,成为学生心中值得珍藏的宝贵记忆,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并为学生的写作带来了“源头活水”。同时,增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更使学生改变了写作过程中的单一表达模式,使作文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们的作文不再干干巴巴了! 文/图 本报记者 吕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