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年博会上人头攒动。 |
|

|
|
进腊月赶集忙,除了办年,还能逛个新鲜逛个念想 过年总是要打扫卫生、置办新衣、买够年货,乱七八糟地忙活起来才有年味。虽然现在的生活好了,不用像以前,一边刷墙扫屋做衣裳,一边还着急忙慌地想着蒸馒头做丸子,但是总也要逛上几趟大集,买上几套新衣服,囤下两挂大炮仗,才从内心真的觉得要过年了。不管今年发没发年终奖,大家已经下手了,赶集,走起。
传统大集 “妈妈桑”的最爱 潍坊的大集,扒拉着指头数数有十多个,主要顾客群是中老年人,因为大集摆摊的时间都是白天,如果不是休息日,年轻人很难成行。逛大集的第一好处,就是产品种类多,相对集中,主要是蔬菜、海鲜、鞋帽等生活必需品。第二就是价格低廉,这一优势是很多“妈妈桑”的最爱,因为有些东西在她们来看,实在没有必要买贵的。 当然,逛大集也是个技术活。最好的广告文案永远出现在要么拥挤,要么空旷的地方。寥寥几字,表达暴力又直指关键。在喧闹熙攘的潍坊大集,吆喝固然重要,但在这个商量价格都气势汹汹的纯草根交易市场,落实在字面上的东西更正规、更有底气。 “安丘景芝白菜,4毛,开锅烂”、“小蜜桔,10元5斤,甘甜,就是甜”,瓦楞纸壳、小黑木板,一方一块挂在车上,支在箱边,卖白菜那家强调自家的白菜出自“名门正宗、下锅鲜美”,卖蜜桔那家梗着脖子硬说甜,不买个10块钱的就折本了。 “过年嘛,逛两趟大集,松蛾、粉皮这些东西比带包装的地道。”王大姨说,她家就在奎文区赵疃大集附近,所以逛集很方便,有时还经常和朋友一块儿,开车到奎文区的则尔庄赶赶集,买点土耍的好东西。“原来家里都有扫炕的扫帚,现在超市卖的都是塑料的,不好用,还是大集上买的扫帚苗子称心。”王大姨说。 家住奎文区北宫街北国之春小区的陈女士每次赶集回家都前搭后挂的,买的吃食太多,归置起来都费功夫。 山药2.5元/斤,萝卜1元3个,芹菜2元/斤……“这些在超市买怎么不得3、4块一斤啊!”陈女士说。她一般到了赶集的日子,早上7时就出发,9时前就满载而归了。为了少花钱,陈女士买萝卜专买长残了的,“口头好就行”,陈女士说,这些“异形”果蔬进不了超市,在大集上却很有市场。陈女士住的地方就靠近一家大超市,但她却相当冷静。“平常超市里的糖都不稀罕了,今年孩子告诉我别买零嘴,他要到网上买点稀罕物。”陈女士说。 网购年货 妖娆也饕餮 网上买过年零嘴吃食、桌巾挂件、3C小家电之类的东西,似乎谁也不考虑“砍手”的问题。“过年嘛”三个字让你下单下得又爽又硬气,而且不费事的是,不用偷摸抄货号。 暗红色油津津的肉脯能让桌子都显得上档次;黄灿灿的腰果挤在一个看上去可以装杂物、糖块、豆子的很结实耐用不漏水的盒子里;洒了浓厚一层可可粉的松露巧克力或者抹茶巧克力,终于能让电视上老馋我们的巧克力广告见鬼去了;大麦茶、荞麦茶、红茶、绿茶,跟前面的东西配在一起才让“下午茶”完美惬意……这就是“败家娘们模式”全开的状态。 潍坊学院的李女士说,最近各大网站卖年货叫嚣得都无比“凶残”,家庭后勤负责人都开始在淘宝、京东、1号店等搜罗年货。在她看来,各网站的品牌都差不多,只是看哪家包邮、哪家能送小礼物、哪家打折更狠。“我最近一直在看‘三只松鼠’,有的到了3、4折,最近这两天就想下手了。”李女士说的是一个干果品牌,在淘宝一搜,搜索结果有70页,每页有44个链接,如此算来,有3080个链接能保证你买到该品牌的干果套装,真是想不花钱都难啊。 商业大集 花钱更澎湃 过年是名正言顺的花钱季,当然也有商家瞅上这个好时机,把年货和非年货都搜罗起来,放在室内,叫做年博会。 在阳历2013年的最后一天,富华的年博会正式开场,三步一摊,五步一展。这种年货大集即便放在了室内,即便“思密达”音乐轰隆隆,却还是吸引了不少市民追随“年味”。在这里,糖酒、酱肉、烤肉串,皮衣、围巾、牛角梳,粉条、花生、紫砂壶……潍坊人悠闲地在偌大的展厅里挤来挤去,“噼啪”静电预热了2014新年景。 一进年博会的场子,就有一家小吃摊,现场做酸辣粉、臭豆腐、烤肉串,旁边的泡沫箱子上插满了接近半米长的竹签子,摊主威武叫嚣自己口味最正宗。再往北走,一个的酱肉摊围了两层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有一个人挤出来,就有一个人再挤进去。踮脚一看,一米见方的大盘里放满了大块酱肉,上面点缀了亮晶晶的肉冻,非常诱人。 另一摊位上,花生糖板、云片糕整齐地码了两摞,红枣、核桃铺了一筐,给农历新年做了各种香甜酥脆的铺垫。大妈们围在摊旁,大方试吃碎糖片,这是年前买年货最天经地义的测试——不酥的、太甜的,都上不了秤的。相比之下,旁边真空包装的腰果就有点寂寞了,看来还是“坦诚相待”才能引来买卖啊。 “这种展销很过瘾,总能看到些新鲜东西,不自觉地就花钱了。”奎文区的王女士说,这次来她看到什么吃的、用的都暗暗告诫自己,离过年还早,不用急着花钱,可最后还是没坚持住,一条百变围巾让她实在拔不动腿了,她赶紧给自己找个理由,“过年嘛,打扮一下还是必要的。”不过,年博会后,王女士却发现原先25元一罐的“台湾咖啡”变成了10元一罐,坑爹啊。 文 本报记者 孙艺丛 台可 实习生 王泽宇 江娇 图 本报记者 殷梦 台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