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专题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丁浩翔在奎文区的聋儿康复学校跟随老师学习发音。 |
|

|
|
小浩翔父母也是聋哑人,奶奶期待好心人帮他走出无声世界 哭闹时,别的孩子都会跟着哭。“当时医生都不敢告诉我们实际情况,但是我心里却隐隐约约感到不妙。”郭秀英老人告诉记者,可能是医生担心孩子有残疾会遭到遗弃,所以在保证孩子没有其它问题的情形下,他们没有将孩子是聋哑人的实情告诉家属。 “但当时我已经猜中了,孩子再怎么着也是我的亲孙子,我是不会抛弃他的。”郭秀英老人说。 坚辛 年迈奶奶苦撑 郭秀英老人说,考虑到儿子儿媳的实际情况,她独自担负起了抚养孙子的重担。孙子自降生离开医院回家后,她就没让他吃母乳。 “孙子从小我就喂他奶粉,稍大点吃鸡蛋,这些年也就这样过来了。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就指望孙子哪天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和我说话、交流、喊我一声奶奶。”郭秀英老人说,孙子两三岁时,她打听到北京一家医院治疗聋哑病很有效果,就和大儿子带着孙子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 北京的医院经检查发现,小浩翔要想恢复听力,必须安装人工耳蜗,别无良方。但近30万元的手术费用,对于他们一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在北京检查期间,我们还差一点被医托骗了,那些人告诉我们能申请到免费的人工耳蜗手术名额,害得我们不但在北京多住了几天,还差一点就交了几千元的手续费。”郭秀英老人说,从北京回到寿光老家后,她带着年幼的孙子还辗转去过济南、青岛等地求医,但得到的答复都是除了手术没有其它治疗良方。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围着爷爷奶奶玩耍嬉戏,郭秀英老人内心无比痛苦。 “从北京检查回来后,济南的一家聋儿康复学校主动联系到我们,要为我孙子做康复治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陪孙子去了济南。”郭秀英老人说,在接下来的 7年前,寿光市纪台镇丁家尧河村一户残疾人夫妇生下一名男孩,取名丁浩翔,孩子的降生给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然而,更加的不幸令这个家庭顿时失去了欢声笑语——孩子是个聋哑儿。7年来,由于父母都是聋哑人,身处无声世界的小浩翔跟随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长大。“我已经72岁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爸妈照顾不了他,小孙子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啊!”目前在寿光市供电所宿舍居住的郭秀英老人眼含热泪地告诉记者。 不幸 孩子天生聋哑 1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寿光市供电所宿舍的郭秀英老人家,老人刚刚从潍坊市奎文区聋儿康复学校接回孙子小浩翔。 “我儿子两三岁的时候因为用药不慎导致耳聋,长大后娶了一名聋哑姑娘,没想到生了个孩子也是聋哑人,我们真是苦啊!”一见面,郭秀英老人就哽咽着对记者说,因为儿子和儿媳都是聋哑人,7年前孙子丁浩翔出生时曾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欢喜。可是没过多长时间,欢喜就被新愁取代了——小孙子也是聋哑人。 据郭秀英老人介绍,当时孙子在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时,她就发现别的孩子哭闹时,自己的孙子却没有丝毫反应,而自己的孙子 3年时间里,孙子小浩翔在这所康复学校学会了简单的对话,但每月一次的接送费用也令他们这个贫困的家庭难以承担。“每次去接孙子时我都是带着吃的去,接上孙子马上回来,根本住不起旅馆。”郭秀英老人说。 担忧 孙子将来咋办 郭秀英老人告诉记者,2013年8月份,她从一位老朋友那儿获悉潍坊城区有一家聋儿康复学校治疗效果也不错,考虑到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她就带着孙子来了潍坊城区。 在潍坊市奎文区聋儿康复学校康复培训了4个多月后,如今小浩翔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这令郭秀英老人欣喜不已。 “但是学校的老师告诉我,我孙子的听力在全校30多个孩子中是最差的,康复前景不容乐观,做人工耳蜗手术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郭秀英老人告诉记者,小浩翔的爸爸妈妈照料他们自己都不力不从心,更别提挣钱了,如今她到哪筹集这么多钱给孙子做手术啊。 临近采访结束的时候,郭秀英老人告诉记者,目前孙子所在的康复学校针对他们家里的实际困难情况,对孙子的康复费用进行了部分减免,也帮着他们向相关部门申请了补助。 “我今年已经72岁了,老伴前些年就已去世,儿子儿媳都是聋哑人指望不上,等我也需要人来照料时,我孙子可怎么办啊?”郭秀英老人无奈地说,对她来说,孙子能够真正康复是她最牵挂的事情,希望社会好心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她孙子走出无声世界。 文/图 本报记者戴江西 刘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