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专题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棱镜门”风波延宕7个月后,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公布了改革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内、对外秘密情报监控行动的初步决定,包括改革对内电话监听项目、承诺不监听亲密盟友领导人等。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举措只是小处调整,未动真格,这样的改革恐难消除美国国内外的诸多担忧和质疑。 国内民众表示失望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7日高调宣布了对国家安全局情报监控项目改革的决定。说是改革,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其实只是微调,并且奥巴马坚称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情报监控现状。目前来看,“棱镜门”事件后监控项目引发的争议很难因此而平息。 在讲话中,奥巴马将半数时间用来强调监控项目的合理性,声称项目的初衷是应对“9·11”事件呈现的问题。不过,民众关切的显然不是对恐怖分子的监控,而是他们可能受到监控威胁,因为国家安全局显然“走得太远了”。 新美国基金会开放技术研究所所长萨沙·迈因拉思认为,奥巴马并没有触及很多关键问题和改革,把很多争议踢给了国会或其他官员。参议员兰德·保罗表示“失望”,并将继续对国家安全局发起法律挑战。 国际社会反应冷淡 对外监控方面,奥巴马声称,不能对亲密盟友领导人实施电子监控,但美国情报机构将继续针对外国政府的情报搜集,美国也不会仅因为自己情报工作更高效而道歉。 这样的措辞能否挽回盟友及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心,实在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深受监控之苦的德国和巴西的态度就能说明问题。 德国政府表示要好好研究奥巴马的措辞细节,而德国民众在推特上的反应就不无揶揄了:“很高兴地知道,将来当上总理就能躲过(美国的)监控啦!” 媒体报道称,巴西政府此次不打算公开回应奥巴马的讲话。巴西参议院一个专门调查美国监控行为的委员会成员瓦妮莎表示,除了美国总统的言辞,全世界更想要的是美国“尊重他国主权的具体行动”。 “棱镜门”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局在美国国内以及全球的监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世人震惊,也引起广泛批评。内外压力之下,奥巴马给国内和世界的“交代”姗姗来迟,且坚持自己的说辞,毫无道歉和忏悔之意。 看来,在信息安全领域,指望“守鸡舍的狐狸”发善心只能是空想,世界各国除加强内功达到“自身硬”之外别无他途。 ◎反应 监听风波后印澳再生嫌隙 ◎相关新闻 印度尼西亚政府1月17日发表声明,将加强海上巡逻,防范澳大利亚海军阻拦难民船时侵犯印尼领海。当天早些时候,澳大利亚外交部承认,多次“无意中”侵犯印尼领海,向印尼方面致歉。一些媒体评价,这起事件进一步恶化已经受窃听事件影响的印澳关系。两国关系已降至上世纪90年代来最低点。 印尼政治、法律和安全事务统筹部在声明中说,“印尼将在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威胁区域加强海上巡逻”,海军将加派一艘军舰,在南部帝汶岛附近巡逻。声明要求澳方外交部门澄清做法,并保证不会再次侵犯领海。声明说,侵犯领海“严重影响两国关系”。 长期以来,非法移民令澳大利亚历届政府“头疼”。每年,成千上万的偷渡者企图乘船移民至澳大利亚,他们大多来自阿富汗、索马里和叙利亚等国,而印尼一直是非法移民前往澳大利亚所经过的地方。 印尼先前与澳大利亚合作,共同执行海上巡逻、打击非法移民。不过,因不满澳大利亚情报部门监听印尼总统手机通信,印尼去年底暂停与澳方合作。 澳大利亚移民部长斯科特·莫里森17日早些时候说,政府已就海军多次“无意中”侵犯印尼领海道歉。莫里森说,澳政府对此事“深表遗憾”,“保证不会再次侵犯印尼领海”。 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代办戴维·恩格尔17日下午前往印尼外交部道歉。恩格尔说:“会谈诚恳,有建设性。” 莫里森同时强调,澳政府有权保护边境。“我们已经道歉……不过,我们不会因为这一挫折停止拦阻移民船只。”据新华社
立场 监控不容动摇 “我要做的并不是停止这些监控项目,”奥巴马毫不讳言。在其长达40分钟的演讲中,大半篇幅其实都是在强调情报监控不容动摇。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本杰明·威茨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宣布改革意向的场合,奥巴马的讲话反倒像是对情报监控项目的“强有力背书”。 里德尔认为,奥巴马当天宣布的改革意向更侧重于加强美国情报监控项目的透明度和受监管力度,而非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项目。 和过去7个月中他与情报部门高官屡屡强调的一样,奥巴马再度请出了“反恐有功”的保护伞,称情报监控对后“9·11”时代美国应对恐怖主义等威胁至关重要。 分析人士指出,对经历“9·11”恐怖袭击后已成惊弓之鸟的美国社会而言,反恐的确是最容易引发共鸣、获得谅解的理由,但奥巴马政府迄今没有拿出过硬证据证明情报监控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奥巴马的改革意向,部分国会议员表示欢迎,认为是在情报监控改革上迈出了第一步。但也有国会议员认为其力度太小,并未改变秘密情报项目可能违宪的本质。资深参议员麦凯恩提出,还是应由国会参议院成立特别委员会处理复杂而重要的情报改革议题。 分析人士认为,从奥巴马定的基调来看,美国政府不会在情报监控方面作出实质性改革。或许在白宫看来,“棱镜门”不过是可随着时间流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场风波。 对外 安抚亲密盟友 “棱镜门”风波中,媒体多次披露包括美国欧洲盟友领导人和公众在内的各类目标均沦为美国的情报监控对象,这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公信力。因此在对外监控方面,奥巴马也必须给出“说法”。 奥巴马表示,第一,承诺情报监控必须以合法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目的,不能出于除反恐、安全以外的目的监控外国公众;第二,除非事关美国重大国家安全利益,不对亲密盟友的领导人实施电子监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奥巴马在讲话中强调,美国情报机构将继续实施针对外国政府的情报搜集工作,辩称每个国家都会搜集情报,美国政府不会仅仅因为自己情报工作更高效而道歉。 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所给出的含糊说法难以服众,而拒绝道歉的态度更显得缺乏诚意,恐难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自斯诺登揭开“棱镜门”事件以来,面对美国民众对国内情报监控项目的强烈质疑,奥巴马感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因此希望通过此番改革对内“灭火”。 奥巴马提出,在美国最受诟病的对内电话监听项目应“转型”,暂停大规模搜集和存储美国公民电话记录的做法,寻求不由政府来存储这些记录的新方案,并下令司法部长霍尔德和情报部门在3月28日前拟订和上报新方案细则。此外,他提议国会批准组建一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小组,参加美国外国情报监控法庭对秘密情报项目的审批过程,以加强对民众隐私的保护。 奥巴马并未直接采纳白宫任命的独立审核小组所提交的改革建议。该小组去年12月向白宫递交了46项情报监控改革建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就是,建议将对内电话监控项目获得的数据转交给通讯服务商或独立的第三方存储,但可供政府查询。 《华盛顿邮报》去年11月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70%的美国民众认为对内情报监控项目侵犯公民隐私。奥巴马的改革举措能否如愿“灭火”有待观察。
对内 借改革“灭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