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科仁像(资料图片)
张英像 |
|

|
|
张英像 执行锄奸行动,与张英意外重逢 牟鸿礼担任青岛市委书记期间,经组织安排,接待党中央派来山东协助锄奸的张英。两人见面后,牟鸿礼喜出望外,没想到执行任务的张英竟然是自己家乡的校友。张英,原名马宗显,潍县北乡马家村人,17岁以前就读于高里小学,此时,牟鸿礼也在这一学校读书。 在学校时,两人虽然是隔级同学,但意趣相投,成为交往密切的挚友。后来,张英参加冯玉祥部队,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遣去苏联军官学校学习,回国后担任警卫工作。 据牟鸿礼的妻子任意芳后来回忆,就在牟鸿礼为党买下匣枪不久,马宗显来到了牟家院村牟鸿礼的家中。 那时马宗显已经化名为张英,刚从苏联回国,等待上级党组织安排任务。这一住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老屋里的暗室和通往菜园的地道就是他建议修成的。在牟鸿礼的家里,两人经常切磋武功,练习双手打枪、攀爬、用钢丝开铁镣等。 后来,革命的使命使两人各奔东西,谁都不会想到在这样一个重任在肩的特殊环境中再度相遇,战友相逢,心情说不出的激动。
张英与青岛市委的同志周密计划后,就一起赶往了济南执行锄奸行动。意想不到的是,济南方面加紧了戒备盘查,规定单身过往客人不准赁房宿店,大家一时没了主张,锄奸行动也陷入了困境中。 地下工作经验丰富的牟鸿礼与省临委(山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王景仁(亦名王景瑞)反复商议,终于想出了办法,找一位聪明坚定的女同志装扮为张英的妻子作掩护,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后来由王景仁辗转找到共产党人傅书堂的胞妹傅桂兰,来完成了这一装扮成张英妻子的任务。 夜晚时张英提着藏有手枪和子弹的两匣高级糕点来到了火车站,挽起发髻扮成了新娘子的傅桂兰,挽着张英的胳膊上了火车,一对肩负特殊使命的“新婚夫妇”赶往目的地。也许,当时的张英还不知道,假扮夫妇的主意是他的校友牟鸿礼想出的妙计。 这对特殊夫妻到济南后,住进一家叫“老悦来”的客栈,张英即按照预先计划向省委机关发出密信:“青岛无生意,今来济南,请兄多助。弟住一大马路老悦来客栈16号,请兄见信即来会晤。”不料,省委机关被严重破坏,密信恰巧落于叛徒王复元的手中,他带领特务赶往客栈,张英和傅桂兰一起落于敌手。 监牢中,张英用早藏好的钢丝打开镣铐,越狱逃回青岛,傅桂兰被囚禁几年后离开人世。
想妙计杀叛徒,可惜计划出漏洞 丁惟尊有嫌疑,其妻子大义灭亲 敌人对我党的锄奸计划,觉察出了风声,形势也变得错综复杂。最后,牟鸿礼成为了这次锄奸行动的实际组织者。 张英回到青岛后,从外围了解到锄奸行动的党员丁惟尊极有可能叛变投敌。牟鸿礼最先知道了这一情况,是丁惟尊的妻子傅玉真揭发丁维尊无耻的叛党行为。 傅玉真和丁惟尊都是高密人,加入党组织后到青岛从事地下工作,工作中两人结为夫妻。结婚后傅玉真发现丈夫与王复元过从甚密,王复元叛变投敌后,两人还有来往。之后,在高密和丁惟尊熟悉的几个“关系”先后惨遭毒手,傅玉真越发证实了自己的丈夫已经变节投敌,她找到了牟鸿礼汇报了这一重要情况。 牟鸿礼仔细分析情况后认为,丁惟尊与王复元是老熟人,丁叛变投敌,对张英来山东锄奸极为不利。牟鸿礼介绍傅玉真与刑伤已愈的张英见面后,共同认为,处决叛徒王复元,必须事先铲除丁惟尊这一毒瘤。事后又叮嘱傅玉真,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警惕,暗中监视丁惟尊,有情况随时向党组织秘密汇报。然而丁惟尊叛变后行踪诡秘,飘忽不定,一时难以下手。 经过深思熟虑后,牟鸿礼认为,只有做通傅玉真的思想工作,才能顺利处决变节投敌分子丁惟尊。经牟鸿礼努力,最后终于做通了傅玉真的工作,她同意协助锄奸工作人员执行任务。 几天后,牟鸿礼得到傅玉真报告,丁惟尊当天夜晚回家。当晚接近12点时,张英突然叩门,说是中央来人,约丁惟尊去外面谈重要机密问题。做贼心虚的丁惟尊支吾推托,傅玉真假意从旁规劝,表示反正天热睡不着,正好出去听听上面的消息。丁惟尊不知就里,反而认为这是获得情报向特务邀功请赏的好机会,随同张英来到青岛滋阳路上后,张英抬手一枪,结束了丁惟尊的性命。
处决丁惟尊以后,铲除叛徒王复元的“伍豪之剑”行动也刻不容缓,可很多困难摆在了牟鸿礼和张英等人面前。 牟鸿礼等人仅通过关系弄到了一张王复元的照片,未见过其人。当时,济南的省委机关已遭到敌人破坏,一时找不到认识王复元的人,要在青岛处决这个叛徒谈何容易。 牟鸿礼想到傅玉真和她的娘家嫂子李淑秀,在“大义灭亲”处决丁惟尊的过程中,两人都经受了严峻考验,成为党内可靠的积极分子,牟鸿礼指示她们主动和王复元拉近关系,让王复元这条“大鱼”来青岛上钩。 王复元到青岛后,到傅玉真的家中假献殷勤,说惟尊是被共产党暗杀的,要给丁惟尊报仇,还说要傅玉真去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工作。傅玉真以丁家人不放心成了寡妇的她为理由,故作推托。王复元表示,如果傅玉真自己愿意去,第二天上午就给她办手续。 王复元走后,傅玉真马上找到牟鸿礼汇报了相关情况。牟鸿礼认为这是锄奸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他指示傅玉真,第二天他亲自在傅家边上的茶馆里等待,傅玉真借提水为由到茶馆通报王复元的到来,送客时傅玉真可以向自己暗示指认王复元。 第二天,王复元如约到了傅家,牟鸿礼身着灰色大褂手里拿着草帽站在茶馆门口,张英隐蔽在附近。傅玉真提着水壶来到茶馆,挨近牟鸿礼时轻声地说:“来了。但不是他一个人。”过了一会儿,傅玉真和嫂子李淑秀从家里往外送客人,傅玉真紧贴着王复元身边,大声地说着话向牟鸿礼和张英暗示情况,两个人稳稳地认出了王复元。遗憾的是王复元如惊弓之鸟,没说上几句话就钻进一辆吉普车溜走了,当天就回了济南。 正在大家着急时,牟鸿礼通过打入敌人内部的“眼线”得到消息,王复元又回到了青岛。原来王复元在青岛中山路新盛泰鞋店定做的皮鞋没有取走,他要到店里取皮鞋。牟鸿礼通知张英后,张英迅速和侦察员王科仁赶到中山路,在皮鞋店中结果了这个恶贯满盈叛徒的性命。
先后两次行动 终将叛徒铲除 为铲除叛徒王复元,张英与青岛市委的同志周密计划后,就一起赶往了济南执行锄奸行动。行动失败后,形势也变得错综复杂。最后,牟鸿礼成为了这次锄奸行动的实际组织者。牟鸿礼与张英等人,再次经过谋划,张英与侦察员王科仁在青岛,将王复元击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