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了8年石头,他希望成立一个收藏者协会 机缘巧合遇奇石 韩新成位于奎文区文化路的家不大,东西放得满满当当,其中各种各样的石头占了一小半。他一一拉开藏石头的抽屉,听声音就知道这抽屉里装的东西有多重。韩新成最先展示的是他刚刚淘换到手的一块巴掌长、黄褐色的石头,细长,颇具人形,但上面却有些凹凸不平,突起了一粒粒的小斑点。韩新成解说道,石头顶端酷似人头的形状,但身子上却没有手脚的轮廓。看似不规则,但沟壑纵横的表面却像极了缠着厚厚一层绷带。“像不像木乃伊?”如果他不说,我们都觉得懵懵的,仔细琢磨一下,是挺像。韩新成看大家疑惑的样子,笑了:“玩石头学问很大,得会赏才行。” 2006年,一次机缘巧合,韩新成买了本奇石鉴赏书,书中千奇百怪的嶙峋怪石非常有趣。从此以后,他便时不时收集几块形状怪异的石头,细心观察、琢磨,总能把一块小小的石头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一块小小的石头,经过风的侵蚀,流水的冲刷,竟能变得这般活灵活现。”2009年,韩新成参加了一场奇石展览,现实中的奇石更让人惊叹,他真正萌了发收集奇石的念头。 周转各地求奇石 韩新成收集石头有两大主题:人物和动物。为了收集奇石,韩新成四处奔波。在临朐,他几经交涉,花380元购下一块光滑漂亮的画面石。后来,他还通过中华奇石网得到一些消息,辗转到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大城市,参加当地的一些大小奇石展览会,他大开眼界,多次买回大量石头带回家收藏。有一次,他只身乘火车来到新疆,买了一块100多斤重的大石头。“为了把这块大石头带回来,我特意买了一只大号旅行箱,差点抬不动。勉强拖到车上。”韩新成提起那次运石经历,仍记忆犹新。为了交流石头,北京、上海等地但凡有大型奇石展的地方,他都去遍了。 花费重金购奇石 韩新成的石头,买的比卖的多。“我一般不卖,不想要了的就交流交换出去。”韩新成说。为了收集石头,韩新成费了脑子,也“出了血”。8年来,他前前后后共收集购买了上千块石头,其中一块只有一个指节大小,也花了二三百元,从新疆运回的那块百斤大石头花了7000多元,买大大小小的石头费用就要在5万元以上。但他从来不觉得心疼,有一些石头把玩过后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一起鉴赏。“我不买房子不买车,玩石头足够了。”韩新成的妻子也非常支持:“因为我也喜欢啊。” 幸有伯乐识奇石 韩新成的石头有光滑的画面石、漂亮的缠丝玛瑙、价值不菲的沙漠漆,还有千奇百怪的彩釉玛瑙。这些石头有的来自地摊,也有在展览会上买的。其中一块被他取名为“小鸡出壳”的石头,略扁,一头浑圆有尖,另一头像翅膀,俨然一只刚破壳而出的小鸡,张开小翅膀要跳出来的样子,可爱有趣。去年下半年,韩新成带着他的宝贝石头参加了“上海·松江国际赏石文化旅游节”的上海万春园赏石博览会,并凭借“陈家父子”和“哈密瓜化石”两颗奇石一举获得两枚铜奖。 欲建协会赏奇石 经过几年的收集和把玩,韩新成在奇石鉴赏方面已颇有成就。但他仍有一个遗憾:“在潍坊虽然也有不少奇石爱好者,但有些人只把石头拿来投资,而真正喜爱石头的人却没有一个组织,可以就近参加活动,交流藏石心得。”韩新成近期将准备成立“潍坊市观赏石博览会”,他满怀期待地说:“先把潍坊的奇石圈子亮亮相,将来能成立一个收藏者协会就更好了。” 文/图 本报记者 孙艺丛 台可实习生 侯轲
版主有话 读者朋友们,潍坊晚报副刊推出了一个新版面,叫做“潍坊耍儿”,我们不断钻进潍坊的各种玩乐圈子,讲潍坊某一群人、某一类人、某一个人的休闲生活。比方说,海钓的、冬泳的、跑酷的、做手工的、摊煎饼的。 我们的要求是:务必言之有物,避免死板罗列。正经新闻勿入,广告软文别来。 如果正在读这段文字的你正好有话可说,自己或者身边人玩乐的方式不太一样,尽管来稿吧。可戏谑,可调侃,能把口语说得有滋有味是最好的文学,这应该是潍坊人聊天的特长吧? 社会各界人士,祝你们走穴愉快,邮箱为wfwbdssh@163.com,欢迎透露有关情报。 版主:可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