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中国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妈妈9个QQ表情盼儿归
“站”回家,把礼物放在女儿床头
2014年0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站”回家,把礼物放在女儿床头
  老罗到家见到女儿,亲手将买好的礼物放到女儿床头。



农民工罗亨弟辗转2000多公里回到四川老家,只为和家人团聚
  春运正在进行时,数以亿计外出务工者,已收拾起行囊,奔波在回家过年的路上。外出打工一年的51岁农民工罗亨弟拿到了工钱,准备回乡过年。从安徽芜湖到江苏南京,再到四川成都,最后抵达内江市隆昌县家中,这是老罗的返乡轨迹。近日,记者跟随老罗乘地铁、坐火车、打出租……辗转2000多公里,回到四川的家。
先和儿子一家吃个团圆饭
  老罗2003年从四川老家出来辗转全国各地打工,目前在安徽芜湖一建筑工地做木工。14日晚7时许,他从安徽芜湖乘坐大巴抵达儿子在南京孝陵卫的暂住地。
  一家人常年散落三地,老伴吴昌容陪着10岁的女儿在家读书、种地,儿子罗恒在江苏南京一家饭店做厨师,十年来,过年几乎是他们唯一团聚的机会。
  今年,老罗有些失望。儿子、儿媳计划过年带九个月大的孙女去安徽岳父家。老罗绕道南京,也是想与儿子一家有个短暂的团聚。15日中午,罗恒做了几道拿手的四川特色菜,算是提前和父亲吃个“团圆饭”。因常年在外打工,老罗胃不好,2003年还动过手术。儿子炒菜喜欢放辣椒,老罗有些不习惯,但他还是很高兴。老罗说,菜里有家的味道。
  吃饭的时候,老罗抱着小孙女不肯放手。“这个小娃生下来,我才见过3面。”老罗说,老伴和女儿也整天唠叨着要看这个“小东西”,但今年只能带张他和孙女的合影回去,让她们“解解馋”。
只要能回家,站不是问题
  老罗的火车票是15日下午3时30分从南京开往成都东的K722次,无座。“只要能回家,站就站吧!”老罗说。
  当儿子把老罗送到火车站时,候车大厅里已挤满了旅客。背着50多斤的行李跟在人群后,老罗一步步挤上火车。老罗乘坐的这趟K722次列车,始发站南京上车1140多人,到汉口时达到1800多人,硬座车厢最多时超员70%。
  过了晚上8时,老罗饿得胃痛。实在熬不住,才最终决定向餐车走去。看着价格,老罗又有些舍不得,只点了一个菜。吃完饭,老罗没急于回3号车厢。有了多次“春运经验”的老罗知道,只要吃饭,餐车或许能容他度过一晚。老罗侥幸趴在餐桌上,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5时。
  16日下午5时46分,在颠簸了26个小时后,K722次列车到达成都东站。老罗下了火车,换乘两次地铁,赶到了位于成都北站旁的城北客运中心站。车站工作人员却告诉他,直达隆昌的大巴只有商贸城车站才有,就连过路车也要等到第二天早上。
  老罗有些失望,背上的行李越发沉重。“一年没回,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老罗感叹。
夜再深雾再大,到家就好
  “再晚也要回家,老婆女儿等着我呢!”老罗最终又折回成都东站,买了当晚9时41分从成都东站开出的K139次列车票。
  17日凌晨2时30分,列车在运行了近5小时后,到达隆昌县城。火车站外的广场上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十米,几位的哥热情地迎了上来。但听说老罗要去雾气更浓的乡下,纷纷打了“退堂鼓”。最后,心急回家的老罗以40元的“高价”打动一位的哥,向金鹅镇光灿村出发。
  车越往前走,雾越大,几乎看不清路,老罗一言不发,紧紧盯住前方。凌晨3时,终于到家了。敲开大门,老伴吴昌容赶紧上前接过他肩头的行李。老罗进了屋,站了片刻。“女儿在哪儿啊?”发现女儿还在熟睡,老罗从行李里翻出礼物,悄悄放在床头,给女儿盖好被子。
  厨房里,老伴正给老罗准备吃的,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豌豆苗鸡蛋汤端了上来。寒夜里,老罗感觉格外温暖。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