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5版:青州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85岁老党员义务送报30年
2014年0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85岁老党员义务送报30年
  石殿俊老人到邵庄小学为学生捐书。



风雨无阻为村民送报,被央视誉为“最美中国人”
  他,义务为村民送报纸、书信已经整整30年,被村民称为“不穿制服的邮递员”;他,取消了村里的陋习为村民节省了开支;他,并不富有却热衷于捐资助学和慈善事业;他,2012年被央视誉为“最美中国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他就是青州市邵庄镇石石羊村今年已85岁高龄的老人石殿俊。
自家成了“邮政局”
  1月21日,记者来到青州市农行离休职工石殿俊家中,他今年已经85岁高龄,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细心的整理邮递员刚送来的《潍坊晚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人民权利报》等十多种报纸,只见他戴着老花镜挨家挨户地分拣,谁家订的啥报,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老石家的《潍坊晚报》,这是老王家的《参考消息》……”十多份报纸石殿俊都如数家珍。“不能让报纸过夜,否则新闻就成了旧闻,看起来没意思了。”石殿俊边分拣报纸边告诉记者,只要报纸一来,他就开始忙活了,尽量让村民们第一时间看到报纸。记者看到石殿俊虽白发苍苍,但身体硬朗,思维敏捷,看不出他已经85岁的高龄。
  据了解,1984年的一天,石殿俊偶然到村委会取信,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报纸和信件。他知道村民农忙没人取,他便悄悄地将报纸和信件挨家挨户送上了门。从那天起,石殿俊让邮递员把全村的报刊信件全部送到他家,义务承担起为村民投送报刊信件的任务。这一送就是30年。虽然现在85岁了,每天依然奔波在全村的大街小巷,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风雨无阻送报纸
  当日上午,记者跟随石殿俊挨家挨户的送报纸,他首先来到村民闫俊英家,一声“报来咧!”随手将她订阅的一份《潍坊晚报》递到她面前,闫俊英喜出望外,连声感谢。“叔,您送报纸太辛苦啦,快进屋喝口水吧。”闫俊英热情地招呼道。“不了不了,后面还有很多家呢,我走啦!”这句话已成为石殿俊送报刊时的标准“工作用语”。“石叔送报这么多年了也没任何报酬还坚持了下来,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闫俊英告诉记者,前几年自己家门口的地板因下雪非常滑,石殿俊滑倒疼了好几天,后来她们才听别人说的,石殿俊从来没有对她们说起这件事。
  随后,他又来到村民马象文家中送报纸,他的妻子聂玉兰告诉记者,她今年50岁了,当年自己嫁到这个村里时,石殿俊就已经给乡亲们送报纸了,至今还一直坚持送着。“前几天下雪,村里的路非常滑,石殿俊还坚持每天都给村民送报纸,这么多年风雨无阻真是太不容易了。”
五块匾记录历程
  记者在石殿俊家中,看到他家的墙壁上挂满了他工作期间和离休后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其中他最为看重的,是村里因为他义务为村民送报纸而发给他的五块纪念匾。
  “1989年元月,村里领导为表扬我义务送报给我送来了一块纪念匾,当时我非常高兴,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石殿俊说。记者看到其中一块匾上写有:“敬赠离休干部石殿俊同志,苍松长青,余热生辉。”记者了解到,村里每隔5年给石殿俊一块纪念匾,现在他已经有五块纪念匾了,全部挂在家里的墙上,悉心珍藏着,每隔一段时间就擦拭一番。
  “我们村里给他算过一笔账,30年来他围着村里转了8000多公里,送信报等13万余件,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够做到的,何况是一位老人。”石石羊村党支部书记马宝军告诉记者。
热衷慈善,“最美中国人”实至名归
  农村殡葬改革,一直是件较难的事情,平均一场丧事要花费五六千元,村民虽有不满,但谁都不愿落个不孝的骂名。1986年,石殿俊与村委会协商,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担任理事会会长,要求对丧事一切从简,受到多数村民的赞同。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你坚持27年如一日,不计报酬义务为乡亲们送报,并热心公益,充分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被央视赞为‘最美中国人’是实至名归,也正因为有像你一样的广大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不懈努力,才有青州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是2012年4月10日,青州市委书记孙忠礼写给石殿俊的表扬信。
  “我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多为群众办实事。”石殿俊说,他几十年来不抽烟、不喝酒,省吃俭用把省出来的钱用于捐资助学和慈善事业。
  据了解,1995年他为石羊小学建设雷锋像带头捐了200元钱;1996年村里修建铁路发掘出土一尊汉代石羊,他发动捐款两万多元为石羊修建了一个石头底座至今保存完好。2012年3月1日,83岁高龄的他来到青州市邵庄小学为25名家庭贫困学生及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2000余元的书籍。后来他又把家里的一套石桌凳捐献给邵庄小学,供学生们学习之余休憩。
  村民告诉记者,每逢春节,他都会自己拿钱为村里老人买些水果、点心、春联等年货挨家送给老人。据知情人估计,十几年来,他捐出的钱物达万余元。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毫不犹豫地向组织交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之后还发动家人向灾区捐款捐物。
  “通过这些年送报纸,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身体,你看我身体多硬朗啊”。石殿俊乐呵呵的说道,“平时多帮助他人,有益身心健康,这也是我身体好的秘诀!”文/图 本报记者 庞志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