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3版:春节特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标题导航
祈福动动手
2014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祈福动动手



  拜年
以祝福的名义团聚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给长辈拜年、给亲戚拜年、跟朋友、同学、邻里之间相互拜年,一系列拜年活动把年味营造得浓浓的。
  拜年一般的顺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父母家、初三拜亲戚。“拜年”是件很喜庆的事。拜贺新年、施礼道贺,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短信拜年和网络拜年等。
  选择合适的时间,乃拜年的第一要素。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关于拜年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对于拜年,从古到今有过不少的文学描写。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扫尘
干干净净迎新春

  扫尘,亦称“除尘”、“除残”、“掸尘”等。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扫尘当日,每家每户将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也一并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扫尘”的习俗由来已久。“帚”字早见于甲骨文。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就有“子持帚作洒扫形”的铭文。可见,人们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扫帚扫除了。《礼记》中,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事。这说明,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尘沫与传播疾病有关。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它起源于古代的人们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按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吕览法》称:“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唐代,“扫年”之风盛行。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扫尘的习俗从古到今一直沿袭到现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中医认为,立春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害虫也开始孽生。赶在春节前大扫除有助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病。既有益身体健康,又增添了辞旧迎新的节庆气氛。
  守岁
除夕夜“谈心会”

  守岁习俗兴起于晋代,又称“熬年”。人们在除夕夜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守岁,让人们在浓浓的亲情中体会节日的喜庆,共同辞旧迎新。始于晋代的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
  关于守岁的传说有两个,一说是为了对抗“年兽”,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闲聊壮胆,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度过这一夜。另一说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嫁给“灶王爷”的灶王奶奶,腊月二十三上天给百姓取吃的,除夕这天晚上回到人间来,家家户户守岁是为了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
  压岁
镇恶驱邪保平安

  压岁,又称压祟,其含义在于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在民间有许多流传形式,最普遍的就是压岁钱。压岁钱,又称“岁钱”、“守岁钱”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不过最早的压岁钱的“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成钱币的吉利品或辟邪品,是小孩身上带的护身符。
  现在春节,长者给晚辈们的压岁钱,多用一些连号的新纸币,寄托着长辈愿晚辈在新的一年里“连连高升”的期盼。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