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27日,江苏省、福建省、湖南省新增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江苏1例,福建2例,湖南1例。
1月以来,浙江已累计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49例,其中死亡12例;广东26例,死亡4例;上海8例,死亡4例。 |
|
|
|
传染性仅为有限的人传人,被降格为感染性疾病 近期,浙江、广东、北京等多地接连报告数十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通过对报告病例的深入调查研究,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2014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指出,禽流感病毒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病毒潜伏期也由去年定义的一周缩短至3天-4天,各地将按照新方案将H7N9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期缩短至4天。 变化1 身份认定 传染性不强降为感染性疾病 去年的诊疗方案曾称“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疗方案给H7N9禽流感一个新“身份认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何不同?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这是因为通过近一年来卫生部门对H7N9禽流感病例的汇总分析总结出,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并不太强,仅为有限的人传人,因此将其降格为“感染性疾病”更准确。方案更明确H7N9基因来源,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此次为H7N9禽流感病毒。 变化2 传播途径 经病毒污染的环境也带毒 对于公众关心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方案中明确指出,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对比上一版诊疗方案中提及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新版中将“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概括为“病毒污染的环境”更为准确,因为H7N9禽流感病例确有摸过装有携带该病毒的禽类的笼子或者容器,甚至土壤、空气等大环境等继而被感染的情况,不仅仅是其分泌物或排泄物,这样定义将在提高人们自身防护意识的同时,对卫生疾控部门的后期现场清除和消杀具有指导意义,更为全面具体。 何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上述负责人解释称,因从目前掌握的病例情况来看,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际间的传播确实是有限的,不是大规模的传播,加上“非持续的”则更能说明其传播性有限的特性,“目前来看,报告的病例都是个案,散发,且相对独立,没有看到持续的传染迹象”。 同时,方案中称,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 变化3 潜伏期 潜伏期缩短至3天至4天 方案中指出,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3天-4天。与此前“潜伏期一周”相比明显缩短。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这是通过一年来积攒的病例得出的结论,去年初刚在我国亮相的H7N9病毒被按照甲流的潜伏期预估确定了潜伏期“一周”,但结合病例情况和流行病学史调查即可发现,一般在接触了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后3天-4天即会发病,“这有两方面意义,一来大家可以从自身注意,如果疑似接触了禽类后自我观察4天左右如果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即‘过关’;另一方面,对H7N9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也将缩短”,该负责人指出,各地将按照新版诊疗方案进行调整,北京对H7N9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期也将由原来的一周缩短至4天。 同时,为了方便公众“对号入座”,方案中明确了H7N9禽流感病例的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天—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变化4 高危人群 有禽类接触史老人是“高危” 在对H7N9禽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定义上,新旧两版也有明显区别,旧版中为“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新版中则为“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对此,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全国报告的逾200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中,半数以上都是老年人,因此,有过禽类接触的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防范,但至于其原意是因为老年热抵抗力不如年轻人,还是慢性病等加重病毒威力等尚待研究。 方案中称,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治疗用药仍为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和中医药辩证论治的方法,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诊疗 “中药方”不作预防使用 1月2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从发病机制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以及医院感染防控等给出一整套应对措施,其中的“治疗”部分将中医药辨证论治单节列出。 方案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者按症状分两类: 疫毒犯肺,肺失宣降证(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病情轻者),症状为发热,咳嗽,少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薄,脉数滑。舌红苔薄,脉滑数。宜采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为治法。参考处方为银翘散合白虎汤。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等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功效的药物。以及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疫毒壅肺,内闭外脱证(临床表现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患者),症状为高热,咳嗽,痰少难咯,憋气,喘促,咯血,或见咯吐粉红色泡沫痰,伴四末不温,四肢厥逆,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舌暗红,脉沉细数或脉微欲绝。宜采用解毒泻肺,益气固脱为治法。参考处方为宣白承气汤合参萸汤。中成药可选择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静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 方案提醒,所列中药汤剂、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不作预防使用,应早期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卫生专家提醒公众,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要多洗手、勤锻炼;去涉禽场所要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活禽,购买“杀白”禽类或禽类制品。 ◎专家 春节人员流动 传播风险不增 据江苏省、福建省、湖南省卫生部门通报,1月27日三省新增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江苏1例,福建2例,湖南1例。 此外,根据各省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1月以来,浙江已累计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49例,其中死亡12例;广东26例,死亡4例;上海8例,死亡4例,包括1名医务人员。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或准备暂停活禽交易。浙江杭州、宁波、金华等部分地区已暂停活禽交易,该省全面展开对养殖场、候鸟栖息地、公园等场所禽鸟类动物H7N9流感病毒的紧急监测,暂停所有信鸽放飞活动。北京市已严禁本市活禽交易活动,严查活禽现场宰杀等违法行为。农业部1月27日发布的最新H7N9禽流感病毒监测情况显示,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活禽经营场点,而各地养禽场均没有检出病毒。 此外,质检总局1月27日发布《加强口岸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来自H7N9禽流感病例发生地区的出境人员,体温超过38℃,并有7日内禽类密切接触史的,必须采样进行病原体检测,建议其推迟旅行,转送指定医院诊治。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27日称,H7N9禽流感疫情类似H5N1,具有冬春季高发的季节性特征,部分城市地区仍将继续出现散发病例。监测结果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性、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等主要指标并没有改变,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并不会增加病毒传播风险。
◎相关新闻 山西忻州破获 H7N9谣言案 山西忻州市公安局近日破获一起网络制造传播H7N9禽流感谣言案。 1月23日,忻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在工作中发现在微信、微博、QQ群及网站上有网民大量转发“我市一名医生感染H7N9禽流感并死亡”的内容,经向医院及卫生防疫部门核实,证实此事为谣言。警方通过顺线调查,发现该谣言来自网名为“无拘无束”的网民。经查,“无拘无束”真名张某某,在网上看到上海川沙发生禽流感疫情的报道后,为开玩笑,将其篡改为忻州发生,编造并在微信上首发了此谣言,之后被网民大量转发。目前,张某某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 本报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报道 易成重症危险因素 1.年龄>60岁; 2.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如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免疫抑制状态、孕妇等; 3.发病后持续高热(T>39℃)3天及3天以上; 4.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 5.CRP、LDH及CK持续增高; 6.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 如何防控 1、加强体育锻炼,不吸烟,勤洗手; 2、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 5、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