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王首荣 500元的爱心已经持续了19个月,与他人无关,与作秀无关,只是发自内心地去做。这样的行为,过去我们称为“雷锋精神”,现在我们叫它“正能量”。24岁小伙默默付出的善举,闪烁着朴素的善的光芒,让这座城再一次溢满爱的芬芳。 24岁小伙王俊乐自2012年7月开始,每个月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潍坊市儿童福利院送上500元钱。他从没跟身边的人提起过捐钱的事儿,就连父母都不知情。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甚至有些羞涩,只说“所做的微不足道”。 (本报今日A3版) 如果不是记者偶遇,王俊乐应该对每月捐钱的事还会保密。看多了网上各种无病呻吟的作秀以及噱头,这个腼腆小伙的所言所行,如同冬日里默默开放的腊梅,带给人幽幽清香。与标哥的高调慈善和成捆成捆搬出来的钞票相比,王俊乐的善举闪烁着朴素的光芒,更真实,也更能代表着咱小人物的正能量。 500元钱,对很多人而言谈不上大数目,甚至对某些人而言只是买双鞋子、买件衣服而已,而这个24岁的腼腆小伙却赋予了它更有价值的意义。慈善本身无关乎金钱的多少,而是内心慈悲心理驱使下的善举,金钱于慈善而言不过是个物质衡量。所以,无需过多地在意是500元,还是5000元、50元,它们只是不同的数字,带给孩子们的是一样的精神满足。500元大抵也要占到王俊乐工资的四分之一了,如果真要以物质来衡量,也极少有人能做到将收入的四分之一拿出来做慈善。笔者自知不是无爱心之人,但仍自愧没有这样的胸怀,这大抵就是王俊乐带给我们的最大精神财富。 不仅如此,“500元×19个月”的善举比一次性捐款上万更难能可贵。“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正因为如此,从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王俊乐19个月守约般的善举才更让人看到了他发自内心的善良。父母、同事都无人知晓,每月捐款、陪伴孩子们、帮助福利院工作人员干活,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去做,谁会把大把的爱心放在非亲非故的人和事上。就这一点,无论职业和收入怎样,王俊乐都是一个富有的年轻人。 过去的一年,江苏南京有坚持八年捐资助学的倪超,给自己定下每年捐款一万元的“捐款任务”,8年来至少捐出11万元爱心款;广东中山有中国最年长义工胡汉伟,40多年坚持做义工,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精神一直坚持到生命尽头……而我们有像王俊乐一样的“潍坊好人”,他们或为人知,或不为人知,不求回报,只默默付出,传播着属于“草根”的正能量。 心清香自溢,感谢众多“潍坊好人”让这座城有属于自己的精气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