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年的味道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年的味道

第03版
年的味道
 
标题导航
宰猪 做年糕,年味十足
拍全家福留住幸福
过年串门,不知亲戚咋称呼
2014年0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串门,不知亲戚咋称呼



  “舅舅的侄子媳妇的妹妹该怎么称呼?”如今,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过年回家,遇到亲戚经常出现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的尴尬情况。1月27日,记者采访发现,很多人回老家看见亲戚,往往要反应一段时间,甚至有时候会叫错人。对此,有专家表示,潜移默化的家庭文化教育和熏陶,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串门“六亲不认”
  “又到春节了,又要面临亲戚称呼这个大难题了。”家住奎文区阳光美苑小区刚刚毕业不久的钟女士说,现在随着家里的新成员越来越多,她的辈分也跟着长了,但她常常分不清侄女、外甥女这些晚辈的辈分。钟女士说,对于平时经常联系的亲属她还知道怎样称呼,可对于平时不常联系的远亲就很难分的清了。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辈分不清,还有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表兄妹”和“堂兄妹”都没有概念,不知怎样区分。1月27日,记者分别在街头和小区采访了50位30岁以下的年轻的独生子女,问他们是否知道堂表亲的区分方法,结果仅有17人知道怎样区分堂表亲,有7成以上的年轻人是用“叔叔、阿姨”等比较模糊的称呼代替了“表叔、堂姨”等亲戚称谓。

家庭结构简单导致
  家住城区江山帝景小区的孙明认为,独生子女堂表不分,是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简单的一个必然结果。“一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呼中兄弟姐妹越来越少,晚辈中自然没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到了二代独生子女,亲属称呼中又少了伯伯、叔叔、舅舅、姨妈……这些亲属称谓的消失,让一代独生子女、二代独生子女对亲属称谓的陌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有专家提到,随着国家出台了“单独”家庭可生二孩的政策后,这些正在消逝的辈分称呼或许还有“复活”的可能性,但这也只能是在个别的家庭中存在。“我估计愿意生二孩的‘单独’家庭应该不会太多吧,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这么高。”市民姜先生说。

家庭教育很重要
  在采访当中,市民赵先生表示,他对辈分就排得非常清楚。赵先生告诉记者,在小学的时候,他就能把堂兄和表哥区分开,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很早就教他区分辈分。
  当天下午,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潍坊民俗专家于家干。于家干说,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内部的一些亲缘关系被逐渐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变得淡漠,这必然导致家族关系中亲缘关系的疏远。这个问题与家族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在以前,这种亲戚关系该如何称呼都是有专门的课程的,现在课程取消了,家长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只有这样,辈分称呼才能成为一个人永恒的记忆。”于家干说。   
  本报记者 赵春晖 邓永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