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聚焦两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两会
 
标题导航
2014年,力争实现七大突破
2014年0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4年,力争实现七大突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5%
  2月10日上午,刘曙光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5%,对其他指标也进行了设定。另外,全市将在2014年力争实现七大突破。
发展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9.5%
  生产总值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在省下达指标基础上加严15%。
  刘曙光表示,以上目标,是综合考虑今年经济形势、“十二五”规划,特别是实现工作指导重大转变的要求提出的。节能减排、人口增长为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其他均为预期性指标,要从实际出发,不盲目攀比,不层层加码,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把精力更多放到腾笼换鸟、转型发展上;放到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上;放到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上。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争取更为合理的增长速度,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此,今年增加了一系列体现转型发展要求的指标,提请大会一并审议。
七大突破
推进产业转型 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地区竞争力的关键。总部经济方面加快寒亭总部基地、食品谷总部基地等建设步伐,力争年内新增各类总部机构100家以上;创意设计产业方面,加快实施潍坊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规划,加快推进160个投资过亿元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现代物流方面,加快编制现代物流基地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年内物流业总额增长20%以上;金融业方面全面落实“金创33条”,加快建立职业化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制造服务业方面,年内争取5%左右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能够开展整体解决方案。
  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突出蔬菜种业优势,把我市打造成国内蔬菜种业发展的先行区。集中培强做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3年-5年内,成为全市支柱性产业。
  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是我市的当家产业,也是我市产业转型的重点和关键。实施好700个投资过亿元技改项目。
  农业方面,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题,以品牌农业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有序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年内,力争新增各类农民合作社500家、家庭农场2000家。
  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施现代产业培育工程,围绕种苗产业、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9个重点服务业和部分传统优势产业,规划建设好重点园区,建好产业基金,加快建立起完善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
推动创新发展 新建五处产业科技孵化器
  实现转型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依托市金融控股集团,成立市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年内新引进4家以上知名风投机构。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今年市财政新增2亿元,扩大市科技发展基金。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7%。实施科技创新“51512”计划:以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新建5处产业科技孵化器,跟踪扶持10个重大科技专项,推动自建或合建50个重点研发机构或创新联盟,新投入运用1000项重点科技成果或孵化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新投入使用专业孵化器20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继续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深化对外交流 创新外贸发展方式
  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创新办展办会方式,优化出口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新培育10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增设50个海外营销网点,鼓励17个省级出口名牌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质量标准认证、专利申请,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并购国际品牌。
  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完善合作发展促进机制,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格局。力争引进市外各类机构300家以上、资金1000亿元以上。创新经济合作方式。支持综合保税区加快对接国际自贸区规则,争取开展有特色的自由贸易试点。推动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成果,办好中日韩博览会。深化与德国弗莱辛地区城镇化伙伴关系。务实办好国际风筝会和鲁台经贸洽谈会。
突出以人为本 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推进城乡建设由扩张型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突出以人为本,坚决避免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和赶农民上楼等现象。深化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推进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强化规划引领。瞄准打造百年城镇目标,形成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体系。坚持产城一体。以工业化引领城镇化,走“两化”同步、“两区”同建、融合发展的路子。年内新开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147个,建成100个。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开展小城市、特色小城镇试点,加快提升16个省级示范镇和全国重点镇建设水平。推进协调发展。突出生态优先、城乡一体。
统筹区域发展 突破滨海,大力提升市区
  大力实施“蓝黄”战略。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创新政府服务,探索试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模式。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海工装备等海洋特色产业,加快形成海洋产业聚集区。在加快推进白浪河、弥河等河流治理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沿路、沿河、沿海和重点片区绿化。启动建设科技大学起步区和山东职教公共实训基地,13所在建院校部分建成并达到招生条件。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B区建设。
  大力提升市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市区打造成全市创新发展的引擎、新兴高端产业的高地和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中心。实施市区畅通工程,对部分主次干道、片区实施微循环改造;完成北环路东西延伸段、潍县路、潍州路和潍昌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宝通街东延项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制定市区各级权责清单,理顺市区各级财权事权关系,提升城市效率和发展活力。实施“品牌潍坊”战略。
  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潍坊港2万吨级航道实现通航、5万吨级航道加快建设;潍日高速全面开工;机场迁建编制完成预可研报告。疏港铁路项目完成设计和开工手续。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通道开工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 审批事项,再压缩20%以上
  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在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审批事项再压减20%以上,审批效率再提高30%以上。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等5个方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建立完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深入推进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
保障改善民生 加大投入,办好25件实事
  继续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0%以上。坚持普惠性和重点救助相结合,今年继续办好7个方面25件民生实事。 本报记者 韩镇 李早花 邓永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