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登科在自家的育苗棚里查看。 |
|

|
|
马年大年初一,记者走进北辛庄子村感受农村生活新变化 又是一年春来早。1月31日也就是马年初一早上,记者来到安丘市新安街道北辛庄子村。略显宁静的小村庄,沐浴在一片祥和温馨的气氛之中,宽敞干净的水泥路上,三三两两拜年的人群,幸福洋溢在脸上,在一片片相互祝福声中,欢庆新年的到来。跟随大家拜年的过程中,记者亲身感受到乡亲们生活的新变化和观念的新变迁,三多三少的新面貌,那叫一个倍儿爽。
私家车多了 鞭炮声少了 在宽敞明亮的农家客厅里,村民韩波谈起农村今年的新变化,兴奋地说:“今年收入比去年多了不少,地里的收入,再加上外出打工挣的钱,一共有八万多元呢。去年买了汽车,还给上大三的儿子提前在城里买了一套120多平米的新楼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韩波介绍,一百多户的小村庄,近两年,大部分家庭都买了汽车,有车库的停在里面,没车库的停在家门口,太阳一照,村里一片崭新的小汽车,晃得人眼晕。 韩波紧接着说:“今年比较稀罕的是,鞭炮声越来越稀少,富了口袋的村民,脑袋也变富了,都想过一个低碳环保的春节,除夕之夜,很多家庭都是象征性的放一支百余头的小鞭,而不是像往年一样,上千头上万头的鞭炮,比赛似的听响声,空气污浊不堪,好几天都散不了。” 秧歌队人多了 打牌的人少了 1月31日上午10时整,欢快的锣鼓声响了起来,一支上百人的秧歌队,在村庄的主路上扭了起来,男女老幼齐上阵,披红挂彩,手拿绸子、扇子,尽情地欢庆新年的到来。 秧歌队发起人韩振宗告诉记者,秧歌队是去年春天成立的,先后投资数千元,购买了音响、服装、道具等,邀请了专业老师来指导,全村100多人参加了秧歌队,每天晚上都准时来到村委大院进行排练。只要是节假日,或是有婚礼、生小孩、过大寿等喜事,秧歌队人员都前去演出,不图别的,图个热闹喜庆。过去干完农活,村民们无事可干,不是打牌,就是聚堆喝酒,自从参加了秧歌队,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加充实快乐了。 大棚收入多了 串门时间少了 在村西的一排排白色大棚里,村民韩百奎正在有条不紊地给自家大棚“放风”透气,棚里的大葱、菠菜、西瓜苗,绿油油的,长势正旺。韩百奎高兴地说:“这几年家里建了个蔬菜大棚,平时种些时令蔬菜,今年赶上蔬菜价格高,加上露天的两亩姜,总收入10多万元。今年我准备扩大大棚种植面积,争取再多收入些,孩子长大了,用钱的地方多了。” 谈起种大棚,韩百奎感慨地说,大棚的收入虽然高,但是时间得靠上,每天都得在大棚里忙活,就连过年串门,都是坐一会儿就走,更没时间留下喝酒了,还得去伺候大棚,时间金贵呢。 在村西的育苗棚里,村民韩登科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种苗移栽。记者看到,两畦西葫芦苗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再有二十多天就能往大棚里移栽了,眼下他正忙着往营养钵里移栽茄子种苗。韩登科乐滋滋地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种了两亩茄子,一亩半西葫芦,茄子最贵的时候卖到3元一斤,西葫芦价格也不错。加上两亩大姜,毛收入也有十万左右。说到新的一年的打算,韩登科说:“想致富就得辛勤劳作,新一年里希望有个好收成!” 听着乡亲们勤劳朴实的话语,看到他们眉角眼梢幸福满足的神情,记者被深深感染了,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在马年里能有更好的收入,日子过得更舒心,更红火。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