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聚焦两会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本报讯 近日,电商京东商城推出了首款面向网购消费者的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2月13日,首批公测开放50万个“京东白条”名额。 据悉,“京东白条”可为用户提供最高15000元的信用额度,用户可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延后付款或分期付款服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很多喜欢网购的市民对此并未表现出多少热情。 “使用这种虚拟的信用卡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我不敢去冒险。”奎文区早春园小区的刘女士表示。 “天底下没有掉馅饼的事,要想成为白条用户,就得多在网站上购物,这其实就是一种刺激消费的营销方式。”市民王女士说,靠消费频率、消费总额等条件来确定能否成为白条用户,门槛太高,这让她放弃了尝试的念头。 (记者 刘梅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