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聚焦两会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市民在博物馆观看展览。 |
|

|
|
青州龙兴寺佛像的魅力让世人为之痴迷,春节期间,青州的游客又欣赏到了七九艺术学社的艺术家用油画对龙兴寺佛像的全新诠释。自2月8日开始,七九艺术学社的7位油画家联袂在青州市博物馆举办“2014迎新春油画展”。为期八天的展览展出了他们近期创作的60余幅作品,其中最吸引市民眼球的是以青州龙兴寺佛像为题材的七幅油画。2月11日上午,七九艺术学社核心成员周永刚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创作的历程和对佛像的理解。 画家感悟 绘佛就是绘自己 2月11日上午,在青州市博物馆一楼南厅,记者看到,该馆共展出了七九艺术学社7位艺术家近期创作的六十余幅作品。这些作品内容包括青州山水及近年画家们在全国各地的写生,最吸引市民眼球的还是7幅以龙兴寺佛像为题材的油画作品。 七九艺术学社核心成员周永刚将自己创作的一幅佛像取名为《空》。记者看到,佛像的神态非常安详,背景却比较混沌。 对于这幅作品的名字,周永刚解释说:“空的含义即为中国儒学里的容,即心胸博大。佛谒有云,空即是色。空是佛家的最高境界,色代表大千世界。而混沌、复杂的背景象征尘世,混沌的背景下更衬托出佛像的安静。” 谈起创作历程,周永刚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二次绘制佛像。“龙兴寺佛像代表了青州文化的精髓。”周永刚说,几年前,龙兴寺佛像刚开始展出时,中央电视台来青州进行过报道,青州市博物馆领导建议他绘制龙兴寺佛像,后来他便绘制了一批,但没有再进一步进行创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永刚对佛像的认识更深了一层,2012年,周永刚再次开始绘佛。 “绘佛就是绘自己,人到中年感悟挺多,作品表现的不仅是佛像本身,还是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认识。”周永刚告诉记者,今年自己40周岁了,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己眼中的世界变了,画佛像也让他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成立学社 源自于租房经历 记者了解到,七九艺术学社是一个由青年油画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社会团体,成立于2009年。目前有李振国、陈满仓、王学田、李保哲、朱明刚、刘海杰、周永刚7位核心成员。 对于七九艺术学社的来历,周永刚告诉记者,他们都是“70后”,刚从艺术院校毕业时,曾一起在昭德古街东关街79号租住。 “从这条街往里走,就是我们当时租住的东关街79号。”他指着展厅入口处的一幅名为《昭德古街》的油画对记者说道。 “那时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在这里住了3年。大家经常去青州山区写生。”周永刚回忆,虽然后来各自去北京上海等地发展,但大家对这个地方仍然有着深深的情愫。此次油画展有多幅以昭德古街为素材的作品。 创作意图 洋画蕴含中国味 “油画在写实方面的优势比国画更加凸显,用油画表现佛像石刻更加贴切,特别是出土的佛像,那种陈旧感、历史感用油画更易于表现。”周永刚介绍说。 周永刚表示,此次展出的作品,在艺术上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虽然油画是舶来品,就画种来说,中国画、油画区分明确,而中西方的思维、看待问题的角度有着明显差异,简单地说,我们这次展出的作品就是用外国颜料画出中国感觉。” “油画的发展对繁荣青州文化市场是一种提升。因为油画是国际的,国际上油画市场非常大,随着全球一体化,油画必须提前介入,在中国庞大的书画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周永刚说,他希望通过此次迎新春油画展,让市民对油画多一份认识,让更多的人喜欢油画,加入到油画创作中来。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晓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