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西双节喜乐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中西双节喜乐会
 
标题导航
三万人赶山会,再挤也想过瘾
2014年0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万人赶山会,再挤也想过瘾
  85岁高龄的王福忠赶山会售卖自己用桃核雕刻的小工艺品。
  山会现场人山人海。
  高师傅在用特制塑料条扎制小手工艺品。 本报记者 刘辉



峡山山会上的特色小吃、手工艺品、文艺表演吸引了远近游客
  农历正月十五是峡山一年一度的山会。峡山山会历史悠久,从“玉皇大帝演驾”、“刘伯温不离峡山”的古老传说,到今天特色的民俗文化,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更引来了不少外地游客,登高祈福的山会也变成了旅游观光的盛会。2月14日一大早,记者也加入到了赶山会的人群中。口味独特的地方小吃、匠心独具的手工艺品深受人们的青睐。另据了解,来赶山会的市民和游客接近3万人次,使得安保问题格外重要。在山会一处人员密集场所,峡山警方的便衣侦查员还抓获了一名女扒手。

赶山会的人摩肩接踵,簇拥着缓慢前行
  14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溢洪闸上已经排起了长龙,前来赶山会的市民摩肩接踵,簇拥着一步步缓慢向前移动。“我今天专门起了个大早,从坊子坐车来的。”来赶山会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当天特意带孩子来峡山山会逛逛。
  记者随着人群边走边看,阵阵叫卖声不断入耳,“葫芦,冰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所有东西两元一件了”……这些叫卖声吸引了来来往往的市民驻足观看、购买。在一个卖元宵的摊位前,摊主甩开膀子现做现卖,不时吆喝着“看看啊,什么馅什么皮,一分钱一分货”,这一吆喝,摊位上摆放的成品元宵很快被抢购一空。
  山会上还有卖烤地瓜的,玉米棒的,泥老虎的……周边做买卖的摊贩抓住这一赚钱的商机,早早就到了。从高密赶来售卖玩具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山会,凌晨两点好位置就被占满了。今年我赶了个早,但没管用,山会成立了专门的商贸区,摊位不用抢了,货还好卖了。这不,我的四箱泥老虎已经全部卖完了。”
  由于来参加山会的市民太多,山路又比较狭窄,有的台阶还比较陡,峡山公安分局的执勤民警侧身站在台阶中间,分流着上山下山的人,使山路不至于因无序而拥堵。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民警赶紧上前搀扶老人上台阶,以防老人不慎跌倒。“今天的山会,不仅聚集了峡山当地的群众,很多周边县市区的群众也都赶来参加。”一名民警说,依照惯例,今年来赶山会的人也少不了,所以他们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维护群众安全。
塑料条绕指几圈,一只“小凤凰”做成了
  在山会上,除了独特的风味小吃,精致的甜点零食,还有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随着人流,记者来到一处售卖柳编箢子、笊篱、簸箕摊前,不少摊主都是边卖边加工。
  来自峡山区郑公街道店子村的摊主李师傅向记者介绍,柳编是当地的一种传统工艺,制作这些东西虽然成本较低,但纯手工很费工夫,年轻人干这行的挺少,多数是上了年纪的。“卖得挺快,箢子70元一个,就剩三个了,带少了啊。”郑公二村的刘师傅笑着说,峡山区有“送箢子”的习俗,闺女生了孩子,娘家就要送箢子,所以他的柳编箢子卖得比较好。此外,太保庄街道庞家山后村的蒜臼子、小石磨也成为市民和游客青睐的物品。
  而在不远处,一名男子面前摆放着各种各样像是树叶扎制而成的小动物。记者走近一看,有蚂蚱、蜻蜓、凤凰等,形态逼真,路过的市民和游客都停下脚步好奇地围观。“这些其实不是树叶,而是我专门订做的塑料条,只是做成了树叶的样子。”摊主高师傅说,“不过,这比树叶扎成的小动物样子更逼真,而且可以放得更久。”说着,他拿起剪刀,简单地在塑料条两边剪了几刀,又熟练地绕着指头转了几圈,不一会儿一只精致的小凤凰就扎好了。“小凤凰只需要一根塑料条。”高师傅说,他做过的最大作品是一条龙,足有半米长,过程非常复杂,赶山会时间有限就没做。面对好奇的围观市民和游客,高师傅得意地叫卖着自己的作品:“蚂蚱蜻蜓6元钱一个,凤凰小的8元,大的10元!”
八旬老人刻桃核卖,干活不用戴老花镜
  在山会一处平坦地带,峡山区岞山街道东夏湾村的老年秧歌队正在表演。这些老人用他们的舞姿向周围市民和游客传递着幸福快乐的气息,有爱好跳舞的游客也加入到了扭秧歌的行列。这支秧歌队年龄最大的队员79岁,最年轻的也40多岁了,多数都在60岁左右。这边还没结束,锣鼓声又沿着环山路由远及近,原来是太保庄街道望仙埠社区的秧歌队来了。像这样的文化娱乐节目当天山会还有许多。来自坊子区的85岁退休教师王乐仁还办起了个人二胡演唱会,优雅的古典音乐引来了众多游客。
  临近中午,来赶山会的人越来越多。记者正准备离开时,一名推着三轮车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这名老人名叫王福忠,是峡山当地人,今年已85岁高龄了。三轮车上挂着的几排小饰品,是老人亲手用桃核雕刻的工艺品。“我刻这些东西已经40多年了。”王福忠对记者说,“最初因为身边的小孩问我要玩具,当时手头没什么东西,我就随手拿个桃核给孩子刻着玩。后来身边的人也渐渐觉得很有意思,我就开始自己琢磨着刻了。”
  路过的不少游客好奇地凑上来围观。“这个小篓子是你自己刻的吗?”“这些东西全都是我自己刻的。这个小篓子穿个绳可以戴在身上,6元一个。那个元宝,也是用桃核做的,8元一个。”王福忠介绍道,那些豆粒大的枣核工艺品,雕刻难度更大一些,所以卖15元一个。
  老人告诉记者,他耳不聋眼不花。一把钢锯,一把小刀,加上一个砂轮,凭借这些工具,他一天能刻七八个桃核。“我身体好着呢,只要附近有山会我就骑着三轮车去赶,而且我刻桃核从来不用戴老花镜。”
◎安全保障
便衣民警抓获一名女扒手
  据了解,参加此次山会的群众有近3万人次,安保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刑警大队的民警专门盯着在人员密集区活动的扒手。”峡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王长征告诉记者。
  当日上午9时30分许,便衣民警在一处人员密集区域发现一名中年妇女行迹比较可疑。“她的目光一直盯着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凭我们多年侦查经验,初步判定是一名扒手。我们没有打草惊蛇,悄悄跟随等待时机。”王长征说,当这名妇女用一个小刀片将老太太的包割开一半时,民警及时上前抓获。
  据了解,为了确保峡山山会的安全,当日,峡山公安分局共出动警力160余人次,处置各类警情11起,救助群众18人,抓获小偷1人,处置3起火灾警情,救助1名走失儿童。
  文/图 本报记者 陈怀禹实习生 侯轲(署名除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