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诸城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标题导航
  教育局:
2014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局: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市教育工作围绕“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这一中心,着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卓著
  全市投资2.8亿元,完成36个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在建38个;建成塑胶运动场23处,在建3处。明德学校建成投用,东武学校竣工,东鲁学校即将竣工。市财政发放奖补资金4650万元。投资2400万元加强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建设。不断深化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城区高中和工商职业学院与边远农村学校之间开展联建,城区小学与城郊学校之间开展联建。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验收,是继1993年我市通过全国“两基”验收以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成就。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高考创历史新高,应届重本录取数比2012年大幅增加,其中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个、二等奖11个。撤并二中、四中两所农村高中。诸城一中、繁华中学分别开设国际班,教育国际化迈出新步伐。青少年基地被授予“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
  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1所幼儿园被评为省十佳幼儿园,8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示范幼儿园,3处镇街被评为潍坊市学前教育先进镇街。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组建潍坊市现代制造技术职教集团,积极筹备组建诸城市职业教育集团。承办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模具项目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3金、5银、1铜,居山东省县市区榜首。成功承办全省城乡社区教育工作现场会,顺利创建全省首家“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通过全国首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初评验收。
干部教师队伍不断优化
  招聘新教师210名,其中研究生125名;安排200余名教师参与城乡交流;建成“名师网络工作室”,建立“密州网络教研学院”。131名教师参加教育硕士课程学习,90名学校中层干部到华东师大接受高端培训,1900多名教师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评选表彰第二届“龙城名校长”,首届诸城市十佳、百优班主任,诸城市十佳师德标兵、百名师德优秀教师。2名教师通过正高级教师资格评审,1名教师当选“山东教育年度新闻人物”,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李庆平局长当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
和谐校园建设稳步推进
  认真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问责前置制度。在班级设立安全委员。深入开展食堂燃气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周边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强化校车驾驶人培训和校车运行监管。完善学校后勤工作的目标考核和督导评估机制。诸城一中顺利通过“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验收。完善涉教投诉快速查处反馈服务机制,扎实开展“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严查有偿家教,依法取缔23家非法民办培训机构。健全完善14条困难学生救助渠道和4条困难教职工救助渠道,发放救助金1100多万元,惠及师生8000多人。潍坊市教育局与诸城市政府在皇华镇共建“乡村教育示范区”,捐助资金20万元、图书1.7万册、电脑30台。
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新华社山东内参、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我市经验做法,其中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先后3次头版头条推介。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专门来我市采访。在全国部分省市教育局长暨校长交流大会上交流典型经验。先后承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实验区学业质量监测培训会议、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结构研究课题组第26届年会、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办学现场会等大型活动,扩大了诸城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2013年度潍坊市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中,我市教育工作在全市8项工作中位列第一。
  2014年,我市教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攻方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全面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提升机关干部依法决策和执行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精简、合并会议、活动及文件,严格控制检查、评比、表彰活动。
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普惠发展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编制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成果,全面实施新一轮省校舍标准化工程,在城区改造提升9所中小学校,加大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各类功能室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完善普通高中国际化合作办学路子。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年内新建1~2所民办学校。优先保障校园安全,加强制度、安全队伍建设和安全知识培训,健全安全管理网络。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制定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筹建诸城市职教集团。推动职业院校与镇街社区分院开展合作办学。在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招生制度等方面与台湾开展全方位合作,扩大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人才培养贯通衔接试点。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推广四点半学校试点,实施“百名家庭农场主专业提升工程”、“千名现代职业农民培养工程”,建立农民“学分银行”,帮助农民提高融入城市的思想素质和行为素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继续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落实校长后备人才、校长任期遴选、绩效薪酬等关键政策,进一步完善专家办学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校校新进一名音体美教师计划”,完善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建立教师校本专业发展机制,提高课程开发实施能力。开展校长高级研修培训,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系,吸引国家、省科研院所和省内外知名高校来设立研究机构或办学。
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领域、各环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进“学校课程领导力”项目实施,加强“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向内涵发展,实施“高效海量阅读工程”和“英语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完善中考招生制度,努力构建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本报记者 吕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