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世界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喋血基辅,乌克兰冲突升级
事件回顾
2014年0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喋血基辅,乌克兰冲突升级
  2月19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独立广场,一名示威者向防暴警察投掷石块。         新华社发



造成至少25人死亡,几百人受伤
  当地时间18日上午,乌克兰示威者在首都基辅议会大楼附近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此后冲突一直持续到深夜。截至19日6时,已有至少25人丧生。其中10人为警察,还包括《消息报》的一名记者。该国总统亚努科维奇称,反对派要为首都基辅再次爆发暴力冲突负责,并要求反对派领袖与“激进分子”划清界限,否则将“采取其他手段”。
场面血腥
  数以千计示威者18日上午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要求议会恢复2004年宪法。
  俄新社报道,中午时分,示威者和部署在议会大楼的警察发生冲突。参与冲突的示威者大都是戴着面具、头盔并手持盾牌的年轻人。现场照片显示,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警方使用橡皮子弹、催泪弹和声光弹还击。
  乌警方称,示威者使用了武器,引发冲突升级。内务部称,9名警察在冲突中身亡,晚些时候又一名警察伤重不治,近300名警察受伤。
  当地媒体报道,死亡的平民中多数是示威者,其中也包括1名执政党总部工作人员。示威者当天有200多人受伤。
  俄新社报道,在涉及18日冲突的网络视频中,既有示威者攻击警察的镜头,也有警察殴打示威者的画面。此外,数名参与报道的记者据称也遭到了警察袭击。

互相指责
  目前,示威游行与暴乱仍在继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19日发表全国讲话称,反政府示威者已经“超越底线”,他们的目的是要夺取政权,赶总统下台。他指责反对派领导人应该要对首都基辅的暴乱负责。呼吁反对派领导人立即与挑起流血冲突的激进分子划清界限,否则就等于承认他们支持激进分子。他重申,从现在起“倾听对方的声音”并停止冲突还为时不晚。
  亚努科维奇19日签署命令,宣布20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18日在首都基辅发生的骚乱的遇难者。
  乌克兰反对派则对流血冲突表示强烈抗议。乌克兰反对党“乌克兰改革民主联盟”领导人克利钦科认为当局应该立即撤回警察,不要再制造流血事件,因为不断有人在冲突中丧生。目前,乌克兰“我们都是欧洲人”运动组织已经号召所有在俄罗斯索契参加冬奥会的乌克兰运动员停止比赛以支持反对者。
◎原因分析
示威冲突引发流血事件
  从演进过程判断,流血事件主要缘于警方与示威者在议会大楼附近的冲突。
  当时,数以千计示威者从市中心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要求议会恢复旨在限制总统权力的2004年宪法。
  维克托·亚努科维奇2010年当选总统后不久,乌宪法法院裁决2004年“政治改革”宪法修正案违宪,国家政体由议会总统制重回总统议会制。对于反对派要求,当局坚持恢复宪法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但反对派认为当局只想拖延时间。当示威者行进至警方在议会大楼附近设置的警戒线时,一些情绪激动的人开始冲击警戒线,用石块和燃烧瓶袭警,警方则使用橡皮子弹、催泪弹和声光弹还击。按照警方的说法,示威者使用了武器,致使冲突升级。

受到俄欧新动作“刺激”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斯·费希尔认为,反对派与政府的对峙态势因17日“大赦”法案生效而略显缓和,如今突然重新组织大规模示威活动,可能是受到俄罗斯和欧盟有关乌克兰的最新动作“刺激”。
  俄罗斯政府17日宣布,本周将向乌克兰政府拨付20亿美元后续资金,作为150亿美元紧急财政援助承诺的一部分。俄政府先前已向乌克兰拨付首批30亿美元援助。
  费希尔认为,俄政府同意继续拨付援助,或许引发反对派猜测,认定乌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幕后共识,即亚努科维奇将选定一名亲俄立场的总理组建新政府,延续乌政府先前的亲俄立场。
  反观反对派方面,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同一天会见两名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虽然表示将为积极化解乌克兰政坛危机全力以赴,却没有为反对派带来与俄罗斯拨付援助款意义相当的“利好”。

国内民众长期深度对立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去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说,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各方声音
俄认为系西方国家纵容
  对于乌克兰局势意外逆转并爆发流血冲突,欧洲联盟、联合国和美国均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停止暴力,通过对话解决。德国外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警告,欧盟可能会对乌克兰领导人采取制裁措施。
  俄罗斯外交部18日说,乌克兰首都基辅局势当天再度激化,这是西方国家纵容政策的直接结果。西方政治家和欧洲机构对乌激进势力的破坏性行动视而不见,鼓励他们升级行动,挑衅合法政权。同时呼吁乌反对派放弃威胁和最后通牒,与政府进行有内容的对话。  本报综合报道

事件回顾
  2013年11月21日 欧洲一体化支持者开始在基辅和乌克兰各地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
  2013年11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 乌克兰特警强行驱散独立广场的集会者,造成40余人受伤。
  2013年12月1日 基辅法院同意政府申请,禁止在主要广场和街道集会,但大量反对派人士和民众仍涌向独立广场等地示威,要求总统下台;示威活动逐渐演变成双方冲突。
  2013年12月6日 总统亚努科维奇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
  2013年12月8日 50万民众涌进首都市中心,推倒列宁雕像。
  2013年12月11日 乌克兰警方开始清场。
  2014年2月16日至17日 示威者撤离占领的基辅市政府大楼以及几个州政府的办公楼。乌总检察院随后宣布议会1月29日通过的大赦法自本月17日起生效,而且不再追究闹事者的刑事责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