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5版:安丘新闻·两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2014,我市提速发力跨越赶超
2014年0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4,我市提速发力跨越赶超
GDP预期增长9.5%,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永安路大桥。(资料图片)



  2月17日上午,桑福岭市长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我市提速发力、跨越赶超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工业 加快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工业,是我市加快实现经济总量扩张的关键。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利税达到28亿元。加大科学投入,不断优化投向、扩大投量、提高投效重点抓好闰成能源科技等64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力争年内竣工投产40个。积极推进中新房果蔬科技产业园增资扩产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入110亿元以上。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突破100家,其中过10亿元的达到12家,过20亿元的3家。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园、低碳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景芝工业园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实施“5+5”产业培育工程,大力推动机械装备、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材料五大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 

农业 促进提质增效
  加快提升农业,是实现我市农业由特而不强向既特又强转变的必然要求。落实鼓励政策,引导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年内流转土地面积3万亩以上。以高效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力发展标准化种养基地,力争新建扩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个、标准化养殖基地14个,发展家庭农场200家、家庭牧场50家。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力争实现粮食总产50万吨。鼓励发展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按照“一个标准、两个市场”的要求,鼓励企业加大品牌认证和运营力度,创新市场营销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外中高端市场,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年内力争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在国内大中城市销售农产品80万吨,农产品出口创汇增长15%。抓好2013年度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新增和改善农业灌溉面积2.5万亩。积极推进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山区综合开发等17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城镇化 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重点实施以东外环、南外环、西外环向南取直、下小路拓宽改造、昌安路取直改造、园区道路和自行车绿道建设等为重点的城区道路工程,以青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大汶河湿地、城区道路绿化和裸露地面绿化为重点的城市增绿工程,以城区环卫设施和北城区污水管网配套为重点的公共设施工程,以青云山西片区、五里片区为重点的片区改造工程。抓好特色城镇建设。景芝镇,着力打造城市副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凌河镇、金冢子镇、石堆镇,充分接受中心城区辐射,加快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辉渠镇,发挥山水资源、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实施重点突破,打造纯美田园小镇和区域旅游中心,辐射带动石埠子镇、柘山镇、郚山镇加快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1+3”的旅游带动型发展模式;大盛镇、官庄镇,发挥各自优势,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城镇。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2个,续建26个。

服务业 调整结构推动跨越发展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是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重点抓好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翰沃城、青云山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0家以上,总量达到200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突出抓好青云山未来城、青云湖激情水世界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项目。大力发展金融产业,设立金融超市,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实施金融“54233”计划,力争新增银行信贷50亿元,完成表外融资40亿元,异地银行贷款20亿元,引进银行机构3家,3家以上企业实现挂牌融资。合理调控土地供应规模和项目区域分布,按照“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适度控制城中村改造规模。年内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3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建立物业管理准入和退出制度,强化日常检查考核,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优化群众居住环境。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着力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引进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抓好盛大农产品交易市场、弘德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加大商务楼宇建设和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企业总部和现代服务业项目。鼓励发展信息、养老、健康、教育、医疗、家政等产业。

社会事业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和镇级文化广场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人民医院北院区、妇女儿童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建成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年内确保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抓好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及时开展临时救助,切实解决特困家庭实际困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保持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生态文明 
打造美好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入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城区污水实现全部收集处理,所有镇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淘汰行政事业单位黄标车和2005年以前注册登记的大中重型营运黄标车;完成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和小型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畜禽污染防治。加强水生态建设。搞好汶河、渠河治理和卧龙闸除险加固、鲤龙河小流域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洪沟河生态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依法取缔非法自备井。积极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继续抓好荒山绿化、路域绿化、镇村绿化、水系绿化、平原绿化和林果基地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成片造林5万亩,总植树1500万株,新建绿化模范村60个。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搞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护绿化成果。


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
增强科学发展活力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加大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年内新增市场主体4000家以上。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的要求,完善项目引进建设协调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引进过亿元项目4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100亿元以上,其中境外资金2500万美元以上。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亿美元以上,其中出口8.1亿美元,新增境外投资额200万美元以上。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潍坊市级以上科研机构7家、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各1家。实施潍坊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培育科技创新成果各10个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600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7%以上。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3件、省级名牌产品2个。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抓好县乡公路和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改造县乡道路8.8公里、旅游道路26.7公里、村级公路63.6公里,全面完成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任务;扩建220千伏宏图变电站,改造提升中低压电网。
       本报记者 花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