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相声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相声圈
 
标题导航
投身这行绝非冲动,收获多多
2014年0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身这行绝非冲动,收获多多



记者走近部分有代表性的相声演员,听他们讲述自身的故事
  虽然潍坊城区的“相声界”只有15人,但这些业余相声演员却凭借着对相声的热爱,让相声在众多娱乐活动中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期间有辛酸有快乐,有人辞掉工作专门研究相声,也有大学生前来拜师学艺,还有14岁的小女孩登台献艺,正是这些“故事大王”们,让潍坊的相声不断发展,而他们本身也有不少故事。

  “和在电视上看相声感觉很不一样,在这里听相声现场感很强,而且气氛也特别好,大家一起笑一起乐,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而且给人的感觉特别轻松,休闲效果更好一些。”
  ——昌乐县朱刘街道居民刘先生

  “在这里看演出和在电视上看演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除了能听到那些经典的段子外,还可以时不时地听到咱们潍坊话,尤其是最后那个潍坊方言版的相声《小蚂蚁》,听着又亲切又开心。”
  ——潍城区鸢都新城小区居民刘女士

  “因为这里每周四、周五、周六都有演出,所以我每周都会来看一次,在网上团购票很便宜,花21元就可以过来喝茶听相声,感觉来这里听听相声很惬意,心情也很好。”
  ——潍城区芙蓉小区居民杨女士
刘天龙
颇有天赋,从小就是“故事大王”
  作为鸣春社的创建人,今年37岁的刘天龙在潍坊已经小有名气。他自幼酷爱民间艺术,6岁投身艺坛,先习评书,后学相声,曾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期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吕剧、黄梅戏等剧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相声风格。
  刘天龙小的时候,奶奶经常会给他讲故事,颇有天赋的刘天龙每次听完后就会以更加精彩的版本讲给村里的小伙伴听。“上小学时,每次上完体育课,我都会到校园的大树下乘凉,这时班里的同学就会过来围坐一圈,听我讲故事。”刘天龙笑着说,到了冬天,大家一下课也会围着教室里的炉子坐一圈,听他讲一段笑话或故事。“有一次我正给大家讲故事,突然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原来是一位正在全神贯注听故事的同学的棉裤被烤糊了。”刘天龙说,读大学后,学校每有演出,肯定少不了他的身影。
  刘天龙说,从小相声和绘画便是他的最爱,“由于父母思想比较保守,感觉学相声有点不务正业,就让我选择了绘画。”现在的他虽然成了奎文区实阶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但对于相声,他却从来没有放下过,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练习。“工作后条件允许了,我又前往北京郭德纲老师的德云社学习,希望不断提升自己,从而带动咱潍坊相声的发展。”刘天龙说。
戴振鲁
见缝插针,乘公交车也不忘练习
  在众乐社表演现场,潍坊职业学院大一学生戴振鲁身穿长衫,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相声。“第一次见到老师们的表演是在2013年9月学校的迎新晚会上,当时触动太大了,因为我从小也非常喜欢相声,但仅限于通过电视或网络观赏,那一次老师们的表演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戴振鲁告诉记者,当他告诉家人想拜师学相声时,父母并不同意,感觉这是不务正业。“后来,在我的坚持下,父母只能同意了,但是直到现在,父母对我学习相声这件事只是无奈地接受,并没有积极地支持过。”戴振鲁说。
  由于父母要求他学习相声的同时不能耽误学习,戴振鲁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来茶馆学习。“下午一下课,我就会坐公交车来这里学习,由于说相声对台词的领悟很重要,很多时候我在公交车上就会忍不住自己练习,刚开始声音会很小,但经常是练着练着声音不自觉就大了,就会有人以很奇怪的眼光看我。”戴振鲁说,由于课余时间基本都用来学相声了,所以他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很多同学认为他“不合群”。
  “每天早晨舍友还在睡觉时,我就起床到操场、小树林等人少的地方练习,晚上回去后也会再练半个多小时。”戴振鲁说,目前他已经上过六次场了,虽然很紧张,但是每次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毕子艺
学相声六年,从怕人到活泼自信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潍坊相声界还有一位特殊的成员,那就是14岁女孩毕子艺。“虽然现在很多父母都喜欢让女孩学习唱歌、跳舞啥的,但由于孩子性格有点内向,不怎么爱说话,看到刘老师他们登台演出把那么多人逗乐了,我就想让孩子也学学,克服一下内向的性格。”毕子艺的妈妈刘建告诉记者,毕子艺8岁时,她和老公就带着女儿到鸣春社学习相声表演。
  令刘建没想到的是,内向的女儿学得还不错。“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她学得也很卖力,回到家经常把我和老公当听众为我们表演,后来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登台演出。”刘建说,女儿第一次登台演出时,她和丈夫特别紧张,担心8岁的女儿在台上紧张,没想到第一次演出很成功,此后一坚持就是6年。女儿现在已经读初二了,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茶馆和师傅们一起表演。
  更令刘建欣慰的是女儿性格的变化。“女儿不再像以前那样怕人了,相反变得很活泼,和谁都能幽默地聊天。”刘建说,除了在相声表演方面的进步,女儿现在干什么都特别自信。“她的同学都很喜欢她,班里有演出先想到她。”刘建说。
庞崇波
除了帮朋友看茶馆,就是研究相声
  “我从小就酷爱相声,小时候每天抱着收音机舍不得放下,每听一个段子都会很认真地去记忆、去模仿,不过我真正的启蒙老师是我们村的一位老艺人。这位老艺人年轻时一直游走全国各地卖艺,年纪大了,回到村里,我就天天缠着老人让他教我说相声。”庞崇波对记者说。
  这么多年来,庞崇波和其他相声爱好者一样,只能是业余时间接触一下相声。“虽然很喜欢,但是想专业学习是不现实的,之前只能在家里练习。2009年鸣春社的成立,让我们这些相声爱好者有了一个归属。”庞崇波说。
  2013年,庞崇波从原单位辞职。“我想好好研究一下相声,让自己变得更专业一些。”庞崇波说,现在他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朋友的茶馆里,朋友不在时就帮着看看店,其余时间就是研究相声。“一些喜欢相声的年轻人找来,我也会辅导他们,看到有更多的人去讲相声,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庞崇波说,他在虞河路与北宫东街交叉口附近租了一个较大的场地,众乐社将于4月份搬往此处。 文/本报记者 李早花 实习生 张艳华 图/本报记者 张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