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灯谜打油诗作品上百篇
潍坊晚报2月24日A3—A5版以《15名爱好者说学逗唱,坚守多年》为题,报道了潍坊相声圈的坚守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2月25日下午,市民马发起来电表示,他特地写了个“相声节目策划”《戏说潍坊萝卜》,此前还收集并创作了很多潍坊特色的灯谜、歇后语、小段子,希望能为众乐社的相声演员出些点子。2月26日,记者立即联系了众乐社相声演员庞崇波,一起去拜访了马发起。
2月25日,记者在接到马发起电话后,辗转联系到相声演员庞崇波,听了记者的介绍,庞崇波非常高兴:“太好了,我们就希望有这样的素材!” 2月26日下午,记者与庞崇波一起来到城区玉清东街与金马路交叉口的一处办公楼,在一间办公室内见到了马发起。一进门,59岁的马发起一眼就认出了庞崇波。马发起说自己也是传统艺术的爱好者,灯谜、笑话、打油诗都写过。 马发起从一个红色布袋里掏出一摞“宝贝”,剪报册、灯谜册,还有几本早年的笑话小册子,马发起在上面发表了上百篇作品,纸张都已泛黄,最早的是在1984年发表的。“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灯谜”,马发起一边翻着他的“宝贝”一边介绍说,他喜欢把潍坊元素加进去。 马发起还拿出了由他配诗的《中国民俗 魏林写意人物画丛集》,里面的每一幅画都配有一首诗,“这72首诗是我花了半年时间写完的。”马发起说。翻到印象深刻的画作,他便能把自己配的诗流利地背出来。 记者注意到,马发起背出的一些诗句与刊登的文字有些差别,“我觉得还是我的原版更得劲儿,经过他们一校改,味道差了些。”马发起翻出一页说,“比如这首《茶摊》里的‘能聊天’,我原来写的是‘喝粘箸(粥)’,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潍县人这么叫,改了,潍坊味也就淡了。” 庞崇波听后立即表示非常赞同,他很看好马发起写的这些方言诗,“这些诗把诗歌与方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太珍贵了。”庞崇波说。 想给潍坊相声加点“萝卜味” 马发起说,看到《15名爱好者说学逗唱,坚守多年》这篇报道后,知道还有人在坚持用说相声的方式来继承和宣传潍坊的文化,他感到非常欣慰,还特地为庞崇波想了一个“好点子”,“我们潍坊的老故事很多,我搞了个简单的策划,叫《戏说潍坊萝卜》,希望以后咱潍坊的相声演员能坚持说咱潍坊的事儿。” 马发起对庞崇波说。《戏说潍坊萝卜》的策划整整写了三张纸,其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如“拔出萝卜带出泥”,也有一些马发起根据潍坊历史文化联想的段子,如“嫦娥也种萝卜,嫦娥是咱潍坊人”等。庞崇波说,马发起的这些点子非常有用,把文字整理安排后,就能形成一个个包袱,效果一定很好。 庞崇波称:“我们的段子一般都是先辈留下的‘成品’,有咱潍坊特色的作品少之又少,马发起则能把许多老潍县的历史故事和本土文化写成诗歌,正好可以发挥我们口语化的长处,将它利用起来,传承下去。”庞崇波感慨地说。 马发起表示,用相声这种艺术形式说潍坊历史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可以与流行语言巧妙地结合,比如‘宅男’、‘女汉子’等,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庞崇波听后表示,马发起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细致观察让他感触很深,今后会加强与马发起的联系,同时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潍坊味”相声的创作中来。 文/图 本报记者 孙艺丛 台可 实习生 赵菲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