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第04版
潍坊新闻·民生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四万亿美元大关 商务部网站3月1日发布消息,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此发表谈话时说,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是对外贸易发展道路上新的里程碑,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成果。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进口1.95万亿美元。 成全球最大贸易国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进口1.95万亿美元。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并以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这是10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冠军,也是中国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外汇储备国和最大出口国之后又一突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3月1日表示,改革开放35年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进口近2万亿美元商品,为全球贸易伙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 服务贸易逆差大国 然而欣喜之后更需理性思考。从数字上看,去年我国货物出口在世界市场份额超过11%,但这个水平在全球贸易发展历史上并不突出。英国1870年出口占全球的18.9%,美国1921年达到了22.4%。我国在人均贸易额等方面也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差距明显。 观察数字背后的贸易结构不难发现,我国企业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与自主品牌,资源环境和人力代价大,贸易规模和盈利能力并不协调。更重要的是,高增值环节集中的服务部门发展滞后。去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5396.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作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国,我国同时也是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定,而国内近年来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的粗放式发展不仅难以为继,还会招致更多的经贸摩擦。将外贸发展模式从以“量”取胜切换至以“质”取胜,显得尤为迫切。 姚坚指出,贸易大国是贸易强国的基础。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要成为贸易强国仍然任重道远。 姚坚强调,当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培育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优势,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务实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权威访谈 登顶之后路在何方 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并以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在全球经济波折不断,外贸传统优势逐步弱化的情况下,我国能否坐稳这“头把交椅”?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如何解决?记者就此采访了商务部部长高虎城。
问:您怎么看待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答: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的快速发展,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可以说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上的奇迹。 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几乎每4年翻一番,是100多年来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发展中国家。横向比较,我国对外贸易从1000亿美元迈上1万亿美元台阶,只用了16年时间,而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5年,日本、英国分别用了30年;从1万亿美元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我国仅用了3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8年。 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的外贸发展并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而是从基本国情出发,在开放和竞争中求进步、谋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 问: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对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答: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调剂余缺、出口创汇,到新时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力量。1978年-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4.1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4%。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20%,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1.8亿人就业,创造了18%的全国税收。 我国外贸发展根植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世界都在享受着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每年大量进口也带动了贸易伙伴的就业和发展。2008年-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商品和服务约10万亿美元,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问:有评论说,中国外贸发展方式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和以高资源环境为代价,大而不强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成为最大货物贸易国之后,解决这个问题似乎更加迫切了,对此您是否认同? 答: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国围绕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期,科学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确需要正视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创新发展基础亟待加强、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贸易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去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约为美国的一半。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国,但也是服务贸易第一逆差大国。服务出口发展滞后,表明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我国与世界贸易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问:如何尽快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答:登顶之路,非常不容易。要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下去,更加艰难。从外部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再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增长阶段。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尽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发展对外贸易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我们认为,贸易强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量还要质,有大还要强。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要坚持开放引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不动摇,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实施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今后,我们还必须更多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 ◎新闻背景 六个关键词 看懂成长史 从与国际市场相对隔绝,到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
关键词之一:外贸经营权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实行严格的专营制度。改革开放后,这一制度开始被逐步打破。从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到私营企业进入外贸领域,再到2004年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2013年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数超过30万家。 关键词之二:出口退税 1985年,我国建立出口退税制度。2004年,国家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建立中央、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针对不同时期的外贸形势,出口退税率历经多次调整。2013年,我国出口退税规模达1.05万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之三:外经贸战略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国先后提出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大经贸”、“走出去”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为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之四:入世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贸易额从加入世贸组织后的2002年开始,保持了十年间平均两位数的增幅。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2013年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 关键词之五: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1日,我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 关键词之六:贸易摩擦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也成为我国可能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目前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连续8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2013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92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17.9%。 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