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大平巡视边关。 |
|

|
|
安丘籍明朝清官王大平屡居要职,但田宅未增 王大平,字象行,号雨泉,安丘西南大寿山村(现属辉渠镇)人,生于明正德六年十月十七日,卒于明万历二年正月初十,享年64岁。历任户部郎中、大名府知府、长沙府知府加道衔。一生官居要职,但家中田地未增一分,宅舍未添一间。其正气浩然、忠君爱民,可谓明代官吏之典范。 自幼树立凌云志 忠君报国为己任 王大平祖父伯成之前,村居业农,不知读书为何事。自王大平父亲王玉始,慨然有大志,耻不与缙绅列,教子读书,孜孜矻矻,必欲以显亲扬名、忠君报国为分内事。 王大平受其父亲教诲,自小立有大志,决心以忠君报国为己任。其赋质凝重沉毅,颇厌时俗章句,业外喜读先秦两汉之书,其文浑朴尔雅,不染俗调。嘉靖甲午年(1534),以弱冠领乡荐(中举人),戊戌年(1538)成进士。先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因父亲去世未就职,后补户部陕西司、衔命天津河西所不久,因政绩突出,由员外郎擢升户部郎中。 明朝时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粮饷、户籍、赋税、俸饷、军需及一切财政事宜。户部在全国下设十三个清吏司,各司设郎中一人,正五品。王大平任户部郎中多年,谦谦为人,躬身任事,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深得朝廷信任。
临危受命不辞难 盐池督饷定边关 明朝,边关重镇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因产盐而成为边贸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明王朝在宁夏增置了宁夏后卫,设守御千户所。当时官商勾结,盐匪横行,霸持边贸,以致边饷告匮,人心不稳,社会混乱。对外又有鞑靼十万铁骑虎视眈眈,西北边关危在旦夕。 王大平临危受职督饷花马池。据记载:当事者奇君才,以君督饷花马池,或谓君曰:“花马池绝塞,套虏出没无常,且其地苦寒,非人所居,盍斡旋以求善地乎?”王大平慨然曰:“委质为臣,惟命之从,敢辞难乎?”当日即启程赴任。到任后积极谋划,多方调度,约法通商,整顿盐务,缉拿盗匪,迅速稳定了边贸秩序。据记载:“及至,边饷告匮,君多方调度,旦夕不遑,采群议、通权宜,谋诸制、阃招商,易鹺(cuó,盐的别名)边,民不惊,而客饷以饶。” 同时,王大平针对边关情况,加强了对边民的教育管理。据记载:“又虑人情悍鸷,易生反侧,为之建学舍延师儒,聚子弟其中,而身督课之,由是边陲武夫皆知诵法周孔,以潜消其强戾顽梗。厚风俗而安边疆,君之为国家计者,至深远哉。”王大平建学校,请老师,教育边民懂礼守法,改掉粗暴顽疾,的确是治边安民的长远之计,就是今天看来也不失为英明决策、远见之举。
大名赈恤救灾民 渤海擒恶除元凶 边关安定之后,王大平又被朝廷升任大名府知府。明朝大名府包括今天河北省中南部、渤海湾以西地区、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北部一带,属畿辅重地。 据载:“未几,擢守大名,大名畿辅重地也。时值大祲,瘟疫盛行,民多死徙。君为之宽征徭、复流之,广求医药,赖以全活者又不可胜计。于是不逞之徒啸聚山林,饥民多附之者,浸为大患,有司计无所出。君与兵宪协谋移檄大校。为此属尽饥民也,速解散之罪止,一二渠魁协从罔治,咸与维新,卒以宁谧,民深德之。” 也就是说王大平上任时,正值瘟疫盛行,于是减少赋税徭役,寻药救人,被救者不计其数。对跟从外出打劫的饥民,教育规劝回家不予追究;将啸聚山林、聚众为患的罪魁祸首缉拿归案,予以严惩,社会秩序得以安定。这些为政之策,深得民众拥戴。 一段时间过后,朝廷监察史司派人到大名府察其廉行,给予了高度评价:“赈恤而赤子更生,不动声色而元恶就擒,渤海朝歌之政复见于今矣。”意思是王大平的治行政绩如同当年姜子牙渤海之政的再现。
归隐草庐栽绿竹 醇厚家风代代传 王大平任大名府知府期间,在瘟疫盛行、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下,为国为民,励精图治,功不可没。但在明中后期,政治日渐腐败,王大平的执政理念却遭非议,遂调任长沙知府。王大平欣然曰:“人之足以不朽者初不在区区事功名位间!”这也看出王大平淡泊名利,一心为公,将个人仕途、名位置之度外的宽大胸怀。不久还归故里。 王大平身材魁梧,眉毛竞竖,相貌伟然,但内心实纯朴坦夷,孝友睦恤,不畏强御,不侮鳏寡,周人之急,悯人之危。为政几十年,却没有积蓄,归乡后继居昔日草庐,重修当年其父海山公草亭,栽植茂林修竹,聚子弟其间而教之。晚年仍端坐祠堂,训诫诸子,忠厚传家。王大平去世后,由同邑进士曹一麟为其撰墓志铭。 王振学 (本文摘自安丘市纪委、安丘市监察局编纂的《汶水清风》一书)
□书讯 刘学刚散文集 《安静的勇气》 近日出版 本报讯 近日,安丘市青年作家刘学刚的第四部散文集《安静的勇气》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常规出版。 该书收录了作家创作的精短美文百余篇,语言纯朴精致,意象华美饱满,以温暖的嗓音低吟农耕文明的挽歌,以安静的勇气直面即将消失的家园。作者笔下的事物遍及整个大地,很好地融合了乡村人群共有的情感,以农耕文明的方式,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温情的书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题写书名,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剑冰向广大读者深情推荐。 近年来,刘学刚的文学作品颇有影响,多被《诗刊》《山花》《散文》《雨花》《草原》《芒种》《延河》《百花洲》《文学界》《鸭绿江》《青海湖》《山东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北方文学》《四川文学》《特区文学》《福建文学》《满族文学》等知名文学期刊推介、转载。其散文、小说多次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等所编全国年度优秀文学选本。 (记者 王玉芳) 名家推介 ◆刘学刚以他扎根鲁中平原的质朴而温情、细腻而诗意的写作风格,书写着大地的美好,他笔下的乡村物事,充盈着一种暖意,一种人性观照的气息。文学以寂寞为性,甘苦为质。这种安静而诚实的写作追求,让他的文字有着自己的呼吸和知觉。 ——李存葆 (著名作家,少将军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大地和乡村构成安静的要素,而这种要素还要加入心灵与情感。进入刘学刚的文字,会体味出安静的味道和文字的表情。当然,你须要先理解他的勇气。 ——王剑冰 (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评委,著有《绝版的周庄》《散文时代》)
致读者 安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为充分挖掘安丘的人文历史,弘扬安丘文化,《潍坊晚报·安丘新闻》特开辟人文专版,专门刊登介绍安丘文化名人、安丘风物或者与安丘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章,字数要求在4000字左右,三至四幅图片。欢迎文史专家及文史爱好者赐稿!投稿邮箱:wfwbaqdbfk@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