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民生政策措施引人关注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这些目标,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走向。此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从六大指标看2014中国经济走向 GDP增速7.5%左右 7.5%左右——尽管面对复杂形势和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连续第三年设定在7.5%左右。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不变,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取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韶春说。 “稳”既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谋略。在中国经济已初步探索出新的合理区间、环境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面对下行压力,稳定增速目标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发展。 CPI控制在3.5%左右 既要守住稳增长的下限,又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也与上年目标保持不变,而上年的实际涨幅是2.6%。 “今年物价应当不会出现较快上涨,涨幅总体温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快,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对物价涨幅的最大约束。特别是货币政策稳健,粮食“十连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都有利于稳定物价。
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 赤字高低,既体现财政政策力度,又关系风险管控。今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不变。 “当前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企业仍比较困难,所以还需积极财政政策‘搭把手’‘加把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民生支出。赤字率保持不动,利于防范风险。 M2预期增长目标13%左右 广义货币M2代表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今年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与上年目标持平,比上年实际增速低0.6个百分点。 代表委员认为,关键是要把货币存量的一池活水用好。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紧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尽快推出新民营银行,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进出口总额增长7.5%左右 刚跻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中国,今年外贸走势将如何?报告提出,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而去年实际增长了7.6%。 “对今年外贸形势总体持谨慎乐观态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提醒,新兴市场出现减速,一些国家出现动荡,中国出口仍然可能会遇到一些波动。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今年在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保持不变的同时,就业目标比上年“加码”100万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从去年起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大高于第二产业。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够实现更多新增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八大“新鲜词” 在3月5日“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新词是历史上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权力清单 【报告语境】今年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对于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2、黑名单制度 【报告语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3、阳光财政 【报告语境】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4、互联网金融 【报告语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5、精准扶贫 【报告语境】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6、中国式办法 【报告语境】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7、全民阅读 【报告语境】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8、舌尖上的安全 【报告语境】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于细微处体现民生关切 经济政策 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介绍2014年重点工作时指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社会保障 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 李克强指出,社保是民生之基。2014年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民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联动机制。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家庭保障。 城镇化 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扶贫 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千万 李克强总理在介绍2014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公平发展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医疗改革 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 李克强总理在介绍2014年重点工作时指出,我国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户籍制度 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 李克强指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惠农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李克强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食药安全 “三个最”治理餐桌污染 在2014年重点工作中,李克强指出,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带薪休假 落实带薪休假扩大内需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新的一年,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房地产税 做好房地产税立法工作 李克强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中指出,要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
就业 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李克强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