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带来首份提案,呼吁提高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待遇 反思“只生一胎”年代给人们带来的命运大起大落后,在中国人口结构逐渐转向老龄化的今天,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呼吁关注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从政策和财政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提案源于调查 经过一年的调研、思考,2014年全国两会,第二次上会的莫言委员带来了一份提案,这份关注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的建议成了第一份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提交的提案。 莫言在政协分组讨论时说,看似跨界的提案的产生,源于他关注并反思的计划生育问题,“其实并不跨界”。 莫言2009年发表的作品《蛙》,就以山东农村为背景,反映了计划生育的主题。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姑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曾因为高超的接生技术被村人称为“菩萨再世”“送子娘娘”,也因为推行计划生育而亲手中止妊娠几千例而被当作“杀人魔”。书中还有叙述者“蝌蚪”为了政治上“不犯错误”而强迫妻子流产致其不幸丧生的情节。 莫言说,这是自己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一份提案,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提案名为《关于提高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待遇的建议》,关注的焦点是独生子女家庭和失独家庭。 建议提高补助 莫言没有否认,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缓解了人口的增长,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多年过去,当年那些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人行列,一些失独家庭的父母晚景凄凉,在养老、医疗等实际问题上遇到很大困难。莫言建议,提高对这些家庭的补助标准。 莫言在政协分组会议上发言时提出,现阶段,在很多地区,独生子女家庭得到的补助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初定下的每月5元的标准,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到孩子满14周岁,总额仅840元。 在一些农村地区实行的政策则是,如果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是男孩,则不能再生;如果第一胎是女孩,间隔四年以上可生育第二胎。莫言指出,农村真正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并不多。像《蛙》一书中所反映的,由于一些行政上的限制和对应的惩罚措施,往往是那些响应国策、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为了作出表率而只生一胎。莫言呼吁对这部分人给予照顾、提高补助待遇。 呼吁给予关注 失独家庭是一个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领养子女的夫妻,从广义上也包括独生子女伤、残后未再生育或合法领养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由于失去独生子女或独生子女失去劳动能力后,面临的很可能是“老无所依”的处境,尤其是在养老设施、制度尚不完善的农村地区。 莫言以家乡潍坊市举例说明:“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2100户失独家庭,涉及3000多人。大家可以想象,60多岁的一对老夫妻,在那样一个农村环境里,他们怎样度过晚年,这确实应该给予巨大关注。” 莫言在提案中建议,将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全部纳入政府养老医疗体系,让他们优先入住养老院,优先享受医疗资源,给予减免托老费或者医疗费的待遇。同时提高对这些家庭的经济补助,比如“让他们在丧失了劳动能力以后,能够享受到跟国家的公职人员退休后一样的工资待遇”。 去年12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通知,提出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市,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说:“我的写作始终是对中国读者的一种致敬。”或许,他的政协提案也是同样。 ◎部长答记者问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 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做法不公平 房地产税怎样立法?个税起征点是否还上调?消费税改革有何设想?如何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问题……6日上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就财税体制改革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今年如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问题时,楼继伟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三项主要任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问题。从目前看,主要是从前两方面起步。 在回应有关“18个税种仅3个立法”问题时,楼继伟说,以税收条例形式进行税制改革是全国人大授权的,目前这个授权并没有收回,因此是合法的。但这种方式有好处,也有弊端。 对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否会再上调,楼继伟说,个人所得税改革下一步是把个人收入分项计征改成综合计征所得税,简单提高起征点的做法并不公平,不能体现每个家庭的差异。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水平逐年上升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6日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回应了粮食安全、土地流转、“舌尖上的安全”、转基因食品、农业补贴等公众关心的问题。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韩长赋表示,我国立足国内基本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这个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而且主要装中国粮。他对中国粮食安全抱有信心,信心来源于政策、科技、设施三大支柱,再加上保护耕地红线。 对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韩长赋表示,土地流转不是越快越好,土地的经营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流转要和当地农村劳动力、人口转出去多少、技术装备水平、社会化服务的程度相适应。所谓有序流转就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 对于老百姓最关心的农产品质量问题,韩长赋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水平逐年上升。农业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打击“瘦肉精”、推进牛奶的机械挤奶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版文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