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拉松,代表漫长和遥远,彰显运动专业素质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关于马拉松,大部分人的印象只有电视直播马拉松赛事时,拼接镜头里的运动员。其实,在潍坊学院体育场,每天凌晨5点多就开始围着操场跑圈的人群里,过半儿都跑过马拉松。并且,咱潍坊有个全国闻名的马拉松协会,里面一百多号人都跑过全程,近40%的是女性会员,上到年近六十岁的大妈,下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发自内心地说“我爱跑步”,跑步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状态。3月初,早晨6时,室外温度2摄氏度,潍坊学院操场的跑道上,一群女人的笑声和聊天声清晰可闻,你一群,我一组,她们边跑步边畅聊着八卦。 从想减肥到 爱上跑步本身 说起跑步的原因,很多“女跑家”都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是为了减肥”。潍坊市马拉松协会副主席单皎梅说,“长时间坐办公室,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上的肉也越来越多,所以就想通过跑步变苗条。但是跑起来就停不下来了。” 今年41岁的于晓燕说,“我觉得跑步带给我的变化是由内而外的,真是百利而无一害。”于晓燕是体校毕业的,“当时身体很少生病,一是年轻,二是身体素质好。”可是到了中年,体型逐渐走样,而且哮喘、颈椎病都陆续找上了门。2010年,于晓燕做了一次颈椎手术,术后她告诉自己:真的该运动运动了。单位不少同事都介绍说跑步管用,于是她加入了潍坊致远长跑俱乐部。 刚刚跑了几个月,俱乐部组织会员参加峡山第二届马拉松比赛,于晓燕报名参加了10公里的短程赛,“当时训练的时间短,10公里对我来说是个大数,到了最后我们几个人排着队,喊着口号,愣是跑完了全程。”回想当时的感觉,于晓燕吐字很重:“太带劲了!” 自从爱上了这项运动,除了下雨下雪,于晓燕几乎每天都跑,跑起来了,身体也好了。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多喝点水就过去了,特别神奇的是,她的哮喘也不犯了,跟着她跑步的女儿鼻炎也好了,“我们娘俩各人跑各人的,她和同学一起跑。”于晓燕说,2012年参加峡山第三届马拉松比赛时,她自己报了半程马拉松,给女儿报了10公里,“她完成得不错,好样的。”于晓燕一脸自豪和幸福。 而崔玉秀跑步的原因则很特别,20年前,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因为家远,得骑自行车,放心不下的崔玉秀想跟孩子一起,但小家伙不乐意,崔玉秀只能远远跟在孩子后面一路跑着,直到孩子过了最后一个路口才跑着回家。“那时候两个路口往返得有1000多米,跟了孩子1个月,发现没问题我也就不跟了,但跑步的习惯却保留下来了。”52岁的崔玉秀说。 跑步是一种心灵上的修行 在崔玉秀看来,一个人的跑步是枯燥的,恐怕这也是所有“女跑家”的想法。跑步带给大家的除了身体的健康,更多的好处是心灵上的变化。“我现在感觉女同志应该多加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说不定抑郁症就少了。”说完,于晓燕爽朗地笑了。单皎梅说,每天跑步,都能见到很多跑友,朋友多了,眼界也宽了。“我们这做什么工作的人都有,大家早上见了面,说说家长里短,别人开导一下,说不定心情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于晓燕说,在跑步之前,每次做家务累了,心情就会不好,总是不自觉地要发脾气,现在不管干什么活,都把它当作锻炼。从去年开始,家里每次打扫卫生,所有的窗户都是她一个人擦,心态好了,家里的矛盾也少了。前两天单位搬东西,于晓燕自己抱着7、8包纸,还要求再摞上个箱子,旁边的男同事直瞪眼,都说对于晓燕刮目相看了,从此,“女汉子”的名号不胫而走。 在跑步过程中,体力逐渐释放,你可以聊天,也可以冥想。在放空思想后,她们发现一些思想上的“筋疙瘩”也捋顺了,跑步成了一种修行。 于晓燕在服务窗口工作,经常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心宽了,遇到事自己从容,也与人方便。”她说,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真心诚意地为他服务,尽量减少客户的困难,他一定会感受出来。 单皎梅在俱乐部的昵称叫“兔子”,崔玉秀则叫“一枝独秀”,她们除了跑步,还写了不少有关跑步的诗歌、文章,在致远的论坛里人气很高。跑步的人内心宽广却不粗犷,昵称或调皮或文绉绉。每周末的约跑活动发起时,俱乐部办公室都会给大家的手机上发过去一首美丽的小诗,结尾部分交代事件、地点。她都对每次的约跑小诗津津乐道,约跑通知条条媲美高质量的运动会广播稿,在她们眼中,这些小诗充分体现了跑步之美。
“女跑家”抱团参加马拉松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连连的笑声和此起彼伏的“拉呱”。“我们的安排很满。”单皎梅说,三月份重庆有一个马拉松比赛,五月份在东营、大连还有两次马拉松比赛。每次有赛事,就会通过各种方式通知大家,到办公室填表报名,“我们每年最起码参加10次比赛,大家一起参赛,跟旅游一样,不仅开心,而且经济实惠。” 周姝娟跑了两年步,平时她的速度是3分钟/圈。加入致远没几个月,她就参加了半程马拉松比赛。半程约为21公里,她最好的成绩是两个小时零七分钟,最慢的一次花了两个小时零十九分钟。“比赛全程是42.195公里。”崔玉秀记得格外清楚,20年的功力已足够她跑完全程,“我们这些女的但凡参加比赛都有成绩,一口气跑下来绝对没问题。”崔玉秀说,虽然平时跑不了这么多公里数,但因为有过积累、经受了锻炼的人,才能通过马拉松的考验。去年5月12日在东营举行的马拉松比赛,让崔玉秀记忆犹新:“天气突然变得很热,太阳可毒了,过了10公里以后就有很多人下来了,有些大学生仗着年轻参加比赛,但是却晕倒了不少。这说明,没有长期锻炼是不行的。”很多人都夸“女跑家”们很有毅力,但在周姝娟看来,她跑步不存在“坚持”的问题,而是“一天不跑很难受,哪哪不得劲”。 “现在我们致远长跑俱乐部的会员有417人,潍坊市马拉松协会成员有117人。下一步我们还要争取让全国的马协落户潍坊。”单皎梅说。 文/本报记者 孙艺丛台可 图/本报记者 刘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