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1版:青州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农村娃全搬进敞亮新校舍
2014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娃全搬进敞亮新校舍



益都街道抓好校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教育环境
  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水电暖网等设施齐全,学生们坐在崭新的椅子上,舒心地听着老师讲课——这是记者日前在益都街道农村学校看到的实景,益都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了与城里一样的条件。而昔日,农村校舍令人汗颜:几乎清一色的平房,屋子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屋内土台子、旧桌子,学生们在光线阴暗的室内学习。
  这巨大的变化得益于街道全力开展的校舍新建工程。近几年,益都街道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突出抓好学校校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 高标准实施
  提起农村幼儿园,几间破房子,十几个板凳,就可能是全部的家当。甚至有的农民反映在农村幼儿园上学实际上就是看孩子,这与时下提倡的科学育儿要求大相径庭。为此,益都街道从场所建设入手,努力在硬件上达到标准化水准。
  年前,北河东村的小程为儿子上幼儿园的事情发愁:附近的幼儿园条件太差;而好点的幼儿园都在城里,太远。这几天终于松了口气:村庄新建了幼儿园大楼,儿子上学问题迎刃而解。今年街道投资150万元,新建设河东幼儿园,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幼儿园还配备了各类益智类玩具,教育设施也是一流的。将解决周边5个村子的200多名孩子的入托问题。
  为提升幼儿教育环境,益都街道坚持高标准、大手笔,以中心村为依托,科学规划建设西高、河东两处大型幼儿园,现已基本建成,累计投资310万元。另外,通过改造房屋、配齐设施,使其余9处幼儿园达到普惠性标准。
 小学 全方位建设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益都各小学同样面临校舍差、设备缺的问题,为此,街道与居住社区、服务场所建设相结合,充分做好借力文章,对落后校舍实施全面新建。
  刘店小学原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村办小学。在居住区——刘店佳苑规划建设中,将刘店小学纳入建设范畴,并争取中文机械等企业的支持,新校区很快建成投入使用。
  刘店小学只是小学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小学数量多、校舍差的情况,益都街道下大力气狠抓小学建设,在合并微小学校、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多方运作资金,提高标准质量,全力打好校舍攻坚战。仅2013年一年时间,投资300万元建设了东高小学教学楼,投资600万元建设了试验区小学教学楼。目前,辖区小学全部搬进了楼房。
 初中 样板化打造
  益都农村虽只有东高初中一处中学,且是楼房,但建设标准低,状况也不尽人意。街道坚持高起点规划,对东高初中进行搬迁、新建。
  近日,东高初中的王校长对学校公寓楼进行初步验收,合理的布局、完善的功能,让他感到非常满意:一楼是大型公共餐厅,二楼、三楼是标准式的小型宿舍。目前,学生公寓楼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
  为提升东高初中的教学环境,结合东高新镇区建设,关闭了周边小炼铁、小塑料项目,并对附近闲散土地进行整理,解决了学校用地问题。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投资800万元,建设多功能教学楼、宿舍楼,配套塑胶操场等设施,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现已基本建成。学校投入使用后,不仅居住环境有质的改善,而且能开展多媒体教学、特长教育,成为农村素质教育的典范。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益都辖区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但他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凤鸣对此早有打算:“明年,将从办公用具、教学设施、校园美化绿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赶超大中城市教育环境。”
 本报记者 庞志勇 本报通讯员 陈华 孙莉 陆晓倩 刘福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