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6.07版:诸城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给这些贤妻孝媳女汉子点个赞
2014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这些贤妻孝媳女汉子点个赞



  明天就是一年里那个特别的日子了——所有女性的节日!应该说的、想说的话,太多太多。社会由男女两性组成,似乎应该一分为二,但社会所给予女性以及女性所给予社会的,似乎又都绝难“一分为二”地清晰表达。于是,在表述女性的伟大之时,语言突然变得如此苍白。那么,本报编辑部就剩下一件最想做的事了——向所有女性致敬,为她们的积极向上、热爱生活鼓掌!
                        本报编辑部
镜头一:照顾老公,此情不离不弃
  尿毒症不是小病,妻子一直陪了他4年;物质的关心无微不至,一把剃须刀、一碗羊肉汤,酸溜溜地幸福淌进心灵的每一处;难得的还有精神的激励,“精神拐棍”成了活下去的坚强信仰……病魔缠身的四旬汉子,从灵魂深处向挚爱的妻子说了声“谢谢你!生生世世都舍不得你!”
幸福小家遭遇病魔突袭
  2010年9月5日的早晨,杨萌刚起身却又猛然躺下,经送医检查为突发脑溢血,进一步诊断为尿毒症晚期,这一结果让全家人极为震惊。
  1975年出生的杨萌原本在北汽福田诸城车辆厂工作,妻子侯术芹是中学老师,儿子乖巧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为了让杨萌能积极配合接受治疗,侯术芹没有完全告知丈夫的病情。
  “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只告诉杨萌是突发脑溢血,治疗后会好起来。”侯术芹说,因为杨萌是尿毒症晚期患者,必须透析,但又有脑溢血,所以必须得先进行脑溢血治疗。
  住院期间,杨萌生活不能自理,侯术芹就请了假整天整夜陪伴在他身边,“我想尽办法让他吃一口饭,吃喝拉撒都伺候,不敢松一口气。”卧病在床的杨萌总是跟妻子畅谈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表示等病好了后要好好工作,挣钱养家。每每看到毫不知情的丈夫憧憬未来时,侯术芹总是尽量面带笑容,让丈夫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可一走出病房,侯术芹的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我走路也掉眼泪、坐公交车也掉眼泪,一想到丈夫的病情我就非常难受,就跟疯了似的,想着想着就忍不住掉眼泪。”侯术芹说。
要将阳光注入丈夫生命
  两个月后,脑溢血的病情基本恢复了,透析刻不容缓,杨萌也就知道了自己患有尿毒症且是晚期的实情,“我顿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杨萌说。
  杨萌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极不配合治疗。“我对透析十分畏惧,总觉得做不了几次生命就结束了”。为了让丈夫配合治疗,侯术芹想尽办法。
  “我带着丈夫去看透析了好几年的尿毒症患者,让他认识到配合透析生命能够延续;我经常鼓励他,让他好好治病,我好好伺候他,凡是困难都能越过去;我告诉他生死是自然规律,人从下生就开始面临死亡,要勇于面对死亡。”在妻子的一次次劝说和包容中,杨萌鼓起了做透析的勇气。
  如今,杨萌一周三次去医院做透析维持生命。每天早上起来,侯术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病重的丈夫做生命体征检查,测量体温、测量血压、听脉搏……一旦发现有异常必须及时送医院。等忙完一切常规检测,她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的正常生活起居,常常是学校、家庭、父母家、医院几头跑。
  由于病情不稳定,杨萌偶尔情绪低落,侯术芹总是不断地给杨萌打气,给予鼓励,把阳光美好的一面展现在杨萌面前,把委屈藏在心底。在妻子的感染与鼓励下,杨萌慢慢地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觉得只要好好活着就有希望。
谢谢有你陪伴我走下去
  从2010年到现在,侯术芹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帮助丈夫重树生活信念,做丈夫的坚强依靠。脑溢血后,杨萌留下了后遗症,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右眼失明。杨萌对于妻子为他、为家庭所作出的一切铭记于心,他说妻子就像是他的“拐棍”,无论到哪儿,妻子都会陪伴在左右。“我有时候会想见见老同学,妻子就会帮我联络,就算再忙也会抽时间送我去见同学。”杨萌表示。
  杨萌坦露,每当自己的生理指标出现异常时,经常会朝着妻子大发脾气,杨萌知道妻子受的委屈,但妻子从来不在他面前表现出来,总是不断地开导他、鼓励他。妻子给予的关怀、给予的支持、给予的宽容是杨萌坚持活下去的巨大支撑,妻子是他生命的“精神拐棍”。
  “我喜欢喝羊肉汤,她就会带着我和儿子去喝羊肉汤,但是每次只要两碗,我一碗、儿子一碗;我生病的这几年,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挣钱支付沉重的医疗费,她没舍得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但看到我的剃须刀坏了,她就给我重新买了一个高质量的剃须刀,她说男人要有一把好的剃须刀。”杨萌掰着指头,细数着生活中妻子给予自己的点点滴滴。
  杨萌说,疾病让他知道,“神马都是浮云,在亲人身边安安稳稳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是妻子让他有了生活的希望,懂事的儿子也在慢慢地成长,“我觉得生活有着美好的希望,非常感谢我的妻子”。
     文/图 本报记者 岳锡玉

镜头二:伺候老人,孝心日月可鉴
  “久病床前无孝子”,人是容易疲劳和麻木的;“清官难断家务事”,道出了家庭生活的琐碎与纠结。但此次报道的以下七位“我市最美孝媳”,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轻扬挚爱,温柔持家,把一个个或多或少出了问题的小家,照顾得温馨无比。在此,我们应该向她们致敬!
  郭晓秋
由儿媳变女儿

  郭晓秋娘家是舜王街道孙戈庄社区,1998年嫁给了九台社区西九台的于海明。10年前,身为独生子女的丈夫因车祸去世。郭晓秋一边是年迈的公婆,一边是幼小的孩子,如果带着孩子一走了之,她良心难安。不管别人怎么劝,为了孩子,为了公婆,郭晓秋坚定地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2004年,她与现在的丈夫结婚并生下了女儿,丈夫的大哥又因病去世,他的母亲又投奔了他们,于是,郭晓秋就照顾着3个老人、2个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丈夫共同坚强地支撑起一个完整的家。
  颁奖词: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面对失去独子的公婆,你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毅然选择了留下,由儿媳变成了女儿。在公婆的一再撮合下,招婿再婚,从此,两个家庭的三位老人和同母异父的两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你将亲情之梭紧紧攥在手中,以勤劳善良为词,以大爱孝顺为曲,弹唱着感人肺腑的孝德之歌。如果心中没有大爱的太阳,怎能放射出如此光彩照人的光芒!
王玉梅
家庭的主心骨

  1987年,王玉梅与东升村青年刘锡金结婚。1994年,王玉梅的公公患肝病,她倾其家庭所有为公公治病,一年后,公公去世,婆婆身体却每况愈下,王玉梅节衣缩食,为婆婆求医问药,擦身、按摩,逢年过节或是婆婆生日她总不忘添几件新衣,备一份生日礼物,婆媳之间二十多年没说过硬话。2006年王玉梅丈夫患目疾,几近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王玉梅耐心料理,像哄孩子一样照料,从无半句牢骚,在她的照料下,丈夫得以康复。2007年,她考察了周边的养殖大户,掌握了全面的养殖知识和畜禽病疫防治技术,借钱建成了家庭养猪场。地里场里一人操劳,喂料清圈不怕脏不怕累。她的创业精神带动了12名村里妇女也建起了养猪场,成了妇女们的主心骨。
  颁奖词:二十七载岁月,承载着你对公婆的真情和厚爱。平常的日子,堆起了如山的使命;漫漫的路程,留下了你匆匆辛劳的身影。你朴素的孝心,保持着亘古不变的主题,你只期望让老人的生命之河流淌得更加欢快顺畅。
孙安杰
视公婆胜父母

  2003年,孙安杰和丈夫郑德军订婚。订婚不久,未来婆婆便查出肝癌晚期,孙安杰和丈夫一起将盖婚房的钱拿出来,带婆婆四处寻医问药。孙安杰给一家人洗衣做饭,侍候婆婆,陪婆婆聊天解闷儿。老人病情加重后排便困难,孙安杰就用手为婆婆抠大便,自始至终没嫌过脏和累。孙安杰的付出,一家人都看在眼里。婆婆弥留之际告诫儿子要好好对待媳妇,然后拉着孙安杰的手,含着泪说:“孩子,我还没有跟你处够啊……”趴在婆婆身前的孙安杰泣不成声。婆婆无憾而终,但公公却因伤心过度一度精神错乱,孙安杰又全心全意地照顾公公,公公的病情很快有所好转,一眨眼就是十年。
  颁奖词:当命运将诸多人生磨难摆在你面前,你选择了承受;当生活重担无情的压在你的心头,你选择了承担。你用最朴素的语言和行动,诠释了孝道最丰富的内涵。你说这些都是居家小事,不足挂齿,但因平凡、才见可贵,虽然细小、却显孝心。
  王立英
誓报父母恩情

  1982年结婚的王立英,婆婆有支气管孝喘,还会因哮喘引起肺气肿等病症,常常三五个月下不了床。婆婆三天两头住院,王立英夫妇就在婆婆病床前铺了一张床,帮助婆婆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在婆婆病重期间,王立英的母亲又因食物中毒住了院。那段日子,王立英天天两头跑,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王立英的婆婆病故后,公公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常常跑出去回不了家,每次王立英都是焦急地四处寻找。王立英常说:“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报答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易,儿女也该为老人的健康和幸福付出最大的努力”。
  颁奖词:你无怨无悔侍奉体弱多病的公婆和母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内涵,你用行动告诉我们,久病床前有孝媳。淳朴、善良、任劳任怨,这种金子般的人性光辉可歌可泣。
于芬芳
伺候老人是工作

  于芬芳是舜王街道万家庄社区居民,2011年春,于芬芳的公公半夜突发疾病,在医院陪床期间,医院要求公公每天测三次尿液,都是于芬芳端着尿液的取样来回跑。公公去世后,婆婆经受不住打击,不久便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于芬芳辞掉工作,搬回农村老家与婆婆同住。于芬芳说,她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老人舒服一点。婆婆瘫痪在炕上,吃喝拉撒都需要伺候,每当老人拉了尿了,于芬芳都及时清理掉,然后将被褥洗干净,天气好的时候,还经常将老人的被褥拿到太阳底下晒晒。闲下来的时候,于芬芳就会坐到老人身旁,给老人梳梳头,跟老人聊聊天,给老人剥剥水果……
  颁奖词: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面对卧病在床的婆婆,你用孝心、爱心、恒心温暖了整个家庭。这份孝心凝聚着无尽的心血和汗水,也凝聚着无怨无悔的舍弃和选择,你从平凡中一路走来,播撒着孝的种子,收获着融融的亲情。
朱光叶
言传身教带后人

  朱光叶今年46岁,性情开朗,为人厚道。公公有冠心病和高血压,常年打针吃药,丈夫常年在外干活,儿子也不在身边。她既要干好农活,又要照顾老人,还要出去打工,朱光叶就像一只旋转着的陀螺,很少能闲下来。即使再忙再累,她也会把照顾老人的事情安排妥当。为了使老人住得舒服,她安排老人住到敞亮的正屋,自己则住着偏房;她将老人家的被褥定期清洗,把老人的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每次吃饭,朱光叶都会把最可口的饭菜放到老人跟前。朱光叶不仅自己孝顺,还时常教育儿子要孝顺老人。每当儿子回家时,她都要求儿子跟爷爷睡在一起,以便多陪老人说说话,排解一下老人平日的寂寞。老人洗澡不方便,她就让儿子给爷爷洗澡搓背洗衣服。
  颁奖词:你把敞亮的正屋留给公公住,自己住在偏房,儿子也因你的言传身教传承了孝心的火种。孝心,因无私而伟大;孝心,因忘我而可贵。你代表了所有儿媳最普通也最真挚的心愿:愿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刘文
不惧苦难笑迎人

  1999年秋,刘文的公公出了车祸,肋骨被撞断、脾脏被戳穿、头颅严重脑裂伤,在医院昏迷了四个多月,2008年又被确诊为肺癌;2002年,刘文的婆婆从平屋上摔下来导致瘫痪在床,后经治疗才勉强能够生活自理;车祸将刘文的小叔子变成了植物人,没有找到肇事者,治疗的所有费用只能全家承担;刘文的丈夫在做装卸工时,不慎将腰椎扭伤,此后只能到处打点零工补贴家用。一大家子人因病魔与灾难,变得支离破碎、脆弱不堪,刘文默默地承担起了家里的大小事务,点燃了一家人的生活希望。工作时,刘文笑脸迎人,热情地为顾客服务;生活中,她用笑容感染家人,以乐观的心态应对苦难。在她的带动之下,一家人也渐渐走出阴霾。婆婆的脸上开始展露笑容,孩子还曾对她说:“虽然我们物质上比较贫乏,但是我觉得我们精神上很富有,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颁奖词:车祸和疾病接连降临,灾难和债务像大山压顶,你挺直脊梁,用柔弱的双肩扛起苦难,用乐观的笑容化解辛酸。泪水再多,也要笑对,给亲人希望和力量;心中再苦,也要坚强,用爱为家人撑起一片朗朗晴空。
  本报记者 岳锡玉 本报通讯员 李丽
镜头三:对待工作,巾帼不让须眉
  自古巾帼有英雄,一位位坚强女性创造的憾人故事,一直在代代传颂,代代生辉;谁说女子只能撑起半边天,有不少我们身边的女强人,她们一直在扮演着火车头驾驶员的角色,独自撑起一片天。是的,在人生和事业的拼搏和奋斗征程上,我们身边一直有一群杰出女性在领风骚、弄海潮。在这个女人专属的节日里,我们向她们致敬。
万国玉 既当大女人,又做小女人
  回首20年的创业路,山东昊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国玉表示,她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一个坚定不悔走下去的信念,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1989年,万国玉成了市印刷厂的一名技术工人,她永远也忘不了第一天报到时一位老师傅说的话:“别小瞧技术这门活儿,学好了它,就等于长上了一对翅膀。”那时,万国玉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车间里所有的工种她都争取去学。别人用一个月时间掌握的技术,她用十天的时间就全部掌握了。后来厂子改制破产,万国玉下岗创业,从一个门面房发展到了具有规模的公司。
  万国玉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女性,既要做好事业中的“大女人”,更要做好家庭中的“小女人”。因着共同的创业理想,万国玉和丈夫互相鼓励、支持,还以“孝”侍奉公公婆婆,以“诚”与其他亲属交往。
  “小家”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小家”富了,就应该更好地去经营“大家”。近年来,公司先后为汶川、玉树抗震救灾、贫困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捐款捐物达20万元,万国玉个人还长期与3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救助对子。万国玉说,一个具有公益精神的企业,才能赢得社会更多的支持,生命力才更长远,才能更好地取得事业的持续发展。
张培兰 平凡岗位上,人生更精彩
  25年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张培兰时刻牢记“救死扶伤、恪尽职守”的理念,在新生儿科岗位上用满腔的爱心、真诚的服务、过硬的医术,赢得了领导、同事们的肯定和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被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岗位明星”荣誉称号。
  新生儿多身体娇嫩、生命脆弱,需要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掌握过硬本领,张培兰常年坚持学习,由张培兰担纲,市妇保院在潍坊县级妇保院中最早成立了新生儿科病房,并率先开展了应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新业务。
  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要有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职业素养。新生儿科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往往不分白天晚上,不分节假日星期天,餐无点、睡无时。有一次,医院转来了一名氨茶碱中毒的8个月大孩子,当时患儿处于昏迷状态,并有惊厥发生。张培兰一边安慰患儿父母,一边迅速进行抢救,张培兰和护士长带头,科室人员轮流在孩子身边守了四天四夜,终于,在第四天的晚上孩子醒过来了。  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要有医者仁心、以患为亲的职业追求。新生儿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幼小的新生命,在治疗过程中,孩子往往会嚎啕大哭。这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优秀的品德,还要有高尚的情怀,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张立苹 女子撑片天,怎会不如男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性一样可以奋战商场,赢得辉煌。张立苹是山东桑莎制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她带领下,桑莎集团发展为山东省闻名的大型纺织服装民营企业,荣获全国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利税百强企业,山东省出口创汇50强企业。她本人荣获“山东省纺织工业系统先进个人”“全国百名好军嫂”“潍坊市巾帼创业带头人”“潍坊市劳动模范”“诸城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山东桑莎集团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单一梭织、经营亏损的诸城服装厂。如今的桑莎集团有17个加工厂、一家进出口公司、一家房地产公司、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已连续三年居诸城市工业企业缴税第二位。
  张立苹在抓好重大决策、稳步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把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倾情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她不仅对困难职工慷慨解囊,更是带领企业积极扶危济困,支持教育和慈善事业发展。2010年桑莎集团向本市繁华学校捐款100万元,每年六一、教师节捐助学校30多万元;2012年捐给诸城慈善总会5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带头捐款捐物,公司累计捐赠2100多万元,向灾区人民送去爱心。最近五年桑莎集团累计向社会捐助款物超过3000万元。
徐梅 说干咱就干,要干就干好
  诸城金旭食品公司1990年开始创办,从一个仅有5名职工的小型糕点生产班组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已有员工100多人,已形成生产蛋糕、中点、西点、面包、月饼、生日艺术蛋糕等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专业食品企业,是我市烘焙行业的龙头企业。金旭食品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产品”、山东“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潍坊市“消费者满意单位”、“诸城名吃”等称号。
  诸城金旭食品公司经理徐梅是我市创业典型代表。徐梅告诉记者,从开始创业时她就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论干什么,要干就干好,而且要力争最好。徐梅认为,不管干什么,都要跟上形势的发展。从2012年7月份开始,金旭从青岛丹香重金聘用高水平专业顾问,开始了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复合式饼店。仅一年多时间,全新的电子商业模式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徐梅的高瞻远瞩让企业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徐梅的魅力、还在于她有着一颗社会责任心。徐梅告诉记者:“我一直这么认为,之所以我们能做点事,都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好,社会各界的支持大,所以从创业之初,我就力所能及地多帮助别人,多做善事好事。”记者了解到,目前诸城金旭食品公司已连续举办九届“金旭食品重阳敬老大赠送活动”,多次参与献爱心做慈善活动,救助贫困妇女和儿童。徐梅表示,虽然她所做的这些事情微乎其微,但会一直做下去。
        本报记者 岳锡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