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改革·梦想·担当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改革·梦想·担当
 
标题导航
坚决治理群众的“心肺之患”
2014年03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决治理群众的“心肺之患”



两会代表委员把脉雾霾、房价等社会热点问题
1
防治雾霾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针对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示了坚定决心。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发力,区域联防联治,强化监督问责,让治霾“硬措施”得到“真落实”。
  硬措施要真落实
  光装上环保设施不行,关键还得让这些设施发挥作用。我们过去大量是“工程性减排”,今后管理性的“源减排”会越来越重要,如果不加强管理和监督,让治污工程和技术真正发挥效应,治霾目标就会落空。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
  有舍才有得,治理污染必须要敢于“革自己的命”。治理污染必然会触及一部分利益,遇到阻力,但在低质量的发展和老百姓的健康之间应该舍什么,得什么,各地政府都应算清这本账,敢于动真格。
  ——全国人大代表吴碧霞
全民参与共同治理
  治理雾霾,亟需建立“区域一盘棋”。雾霾连片,已非一城一池,地方政府“条块领导”“各自为政”的工作机制,不利于大气污染治理,必须集体行动,采取联防联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
  在防治污染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社会各个成员应分别承担什么责任,如何追究问责,需要立法进行保障。污染问题之所以很难完全解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在环境保护立法上还存在不足,应加快推进环保保护法的修订,明确各方责任,依法防治大气污染。
  ——全国人大代表杨震
发布雾霾医学报告
  发布雾霾医学报告是有必要的,社会对于雾霾对人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应对方面的知识有限。如果有权威研究机构给出医学报告,更能引起全社会关注,促使群众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治理雾霾的行动中来。应由国家权威部门发布雾霾医学报告,建立国家层面雾霾医学报告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
  每次雾霾出现,媒体仅仅报道去医院呼吸科就诊的人数增加而已,但究竟有什么影响,公众却所知甚少。必须高度关注雾霾健康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陈立国
2
高教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而这项改革在学费、招生、培养环节,更是百姓关注度最高、质疑最多的地方。一些代表委员围绕报告中的改革措施,就这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把脉分析。
  学费考虑教育公平
  大学学费不仅关乎学生的经济利益,而且关乎教育公平以及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高校学费调整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律走,即便涨价,也要充分考虑教育公平。
  国家规定,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但多地上调后的大学学费,纷纷逾越了这条政策“红线”高校学费该不该涨、涨多少,应在形成一个科学的评判机制后再决定。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成本还没有详细而具体的清单,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不明晰,地方财政投入不足也未被追责,部分高校热衷搞基建负债累累,学费支出监督机制缺失,致使学费成了“糊涂账”。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
自主招生需透明
  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这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在招生方面的裁量权越大,腐败空间就越大。在没有阳光透明的操作机制的前提下,高等院校招生的裁量权太大必然导致腐败。而本身缺乏固定量化标准的艺术类专业,更成为腐败的温床。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
  自主招生是为提高素质教育设计的,但现状是老问题没解决,又产生教育不公等新问题。解决自主招生诚信问题,需要高校和中学两方合力。高校应尽快建立透明的自主招生科学评价标准和违规处罚办法,中学应尽快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诚信监督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
培养杰出人才
  提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始终无法改变,根子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这个问题上。高校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与单一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密不可分。必须让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甚至不同的专业也要有不一样的目标,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教育再好,还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空间。要培养“大师”,在教学科研上应充分发挥教授、科学家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科研资源分配方面,应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决定。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3
楼市房价
  尽管“房价”一词并未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但“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的思路,仍然牵动着亿万百姓的神经。房价未来如何?“分水岭”真的形成了?
  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今年以来,绝大多数城市市场比较稳定,表现在供应量平稳上升,销售量也呈平稳上升的状态,但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今年1至2月数据表明,部分热点城市虽然交易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总体还是供应不足,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
北京房价总体稳定
  北京市中心已经满了,没有地方了。房价既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总的来说,是保持稳定。在建设以政府为主的保障体系的同时,以市场为主的、多样性的需求体系也要建立,加大土地供应。未来政府会进一步促进(房价)稳中有降。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
杭州没有崩盘趋势
  有两个楼盘因回笼资金等原因降价,还有楼盘出了少量折价房等,有些人认为这是房地产崩盘先兆,我认为杭州房地产没有出现崩盘趋势,也不存在大幅走低的可能性。从市场需求看,依然保持坚挺,房地产政策不会发生变化,少量价格变化是市场行为,恰恰是市场竞争充分的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张鸿铭
商务部长高虎城答记者问 要用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
  商务部长高虎城3月7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了中国商务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最新情况,并就公众关注的内贸流通、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推广、外贸形势、贸易摩擦以及APEC中国年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内贸流通与民生联系密切。我国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特点是小生产、大市场,所以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虎城说。
  针对“买难卖难”,商务部出台了免征蔬菜、鲜活肉蛋等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优惠政策;会同交管部门制定措施,解决城市生活必需品配送车辆停靠难、运行难、装卸难等老大难问题,支持农贸市场和社区连锁店升级改造。
  “大家应该能感受到,前两年个别农产品和农副产品那种狂热地被炒作的现象越来越少。”他说。我们在网络上开通了市场‘买难卖难’应急机制。哪里要什么产品,就引导到相应的卖难地区采购。
  尽管年初中国外贸出现波动引发外界担忧,高虎城表示,综合分析整个国际市场形势,对今年中国外贸实现7.5%的增长充满信心。
  “从国际需求看,今年国际经济保持继续复苏的势头,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需求会缓慢增长。这对中国的出口有帮助。”他说。新兴经济体虽然出现了经济放缓状况,但经济基本面良好,有能力在今年回升和好转。
  高虎城说,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出口总额约占全球贸易的12%。
  高虎城表示,虽然中国已成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仍不是贸易强国,表现在出口产品中绝大部分附加值比较低,自有品牌比较少,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方式也比较滞后。下一步向贸易强国迈进的过程就是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
  高虎城表示,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后贸易摩擦在某种意义上会成为平常现象。对贸易摩擦,要用平常心来看待。
  在回答有关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的问题时,他说,这一贸易争端的解决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解决争端中,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沟通、和解、合作,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妥善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付诸贸易救济或采取关税措施。
       本版均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