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去年八名省部级高官落马
2014年03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八名省部级高官落马



两高工作报告开列肃贪惩腐“成绩单”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10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在全国两会上作报告,提请代表审议。严惩暴力恐怖犯罪、加强“裸官”追捕追赃、清除司法队伍“害群之马”……2014年,两高报告抓住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去年检察机关查办厅局级贪官253人、省部级8人;人民法院审结包括薄熙来案、刘志军案在内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10日所作的两高工作报告,将一份肃贪惩腐的“成绩单”开列在人们面前。

8名
省部级贪官落马

  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显示:去年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37551件51306人,同比分别上升9.4%和8.4%。突出查办大要案,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案件2581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871人,其中厅局级253人、省部级8人。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在惩治腐败中的职能作用,加大对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打击力度,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
  很多代表委员都表示,司法机关去年查办的薄熙来案、刘志军案等大要案,彰显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把反腐斗争举措落到了实处。
34147名
“坑民”人员被处

  征地拆迁、招生入学、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三农”补贴、扶贫救灾等事关民生民利。司法机关对这些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突出领域,作为去年办案重点。
  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指出,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立案侦查涉及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34147人。严惩制售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坑农害农犯罪;在农业补贴、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领域查办职务犯罪12748人。在环境监管、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等领域查办职务犯罪1290人。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滕头集团董事长傅企平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身边的腐败”必须坚持“零容忍”。
381名
“害群干警”被查

  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清除害群之马,是司法机关的共同行动。
  高法报告显示,去年各级法院共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381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101人。高检报告指出,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违法违纪检察人员210人,其中移送追究刑事责任26人,同比分别上升26.2%和13%。及时通报检察人员违法违纪典型案件,强化警示教育。
  高法报告要求,今年将对贪污贿赂、渎职犯罪保持高压态势,促进建设廉洁政治。高检报告提出,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决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职务犯罪,继续深入推进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2014中国司法六大看点
1
严惩暴恐犯罪
为公众安全“加把锁”
  【回放】去年以来全国审结一审刑事案件中,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约占两成。从安阳公交车杀人、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到校园安全受威胁、快递夺命,再到昆明暴力恐怖袭击……公共安全的新威胁不断涌现。信息泄露、造谣传谣、非法监控等网络安全问题频发,促使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看点】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安全感如同水和空气,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仅要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更要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
有腐必惩
向“官以为常”的特权说不
  【回放】深圳“巨富村官”周伟思行贿受贿案等一批“小官大贪”案、薄熙来、刘志军案等大案要案,将反腐败斗争推向新高潮。检察机关去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871人,其中厅局级253人、省部级8人。
  【看点】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古今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吴青: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打好反腐“持久战”,重在加强立法,构建制度反腐、防腐的笼子,让干部“不敢腐、不能腐”。
3
严防冤假错案
保护无辜者不受追究
  【回放】坐了10年监狱的张高平、张辉被宣判无罪、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在被羁押十余年后宣判无罪……系列冤假错案的纠正,扭转了一些案件“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等错误司法理念。
  【看点】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万分之一的错案,对当事人来说是百分之百的不公平。对冤假错案重新审理,才能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和公平正义;推进量刑规范,生效裁判文书依法全部上网,公开透明才能让公众对法治更有信心。
4
司法为民
严查食品环保案件背后“保护伞”
  【回放】病死猪肉、问题叉烧、地沟油……去年一审刑事案件中,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同比增加84.2%。地沟油入死刑,食品案件开出千万级罚单,最严厉处罚保障民生安全。
  【看点】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巩富文:以牺牲百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严厉问责,直指食品环保案件深处的“老虎”,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为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清障。
5
执法先正己
“零容忍”清除“害群之马”
  【回放】广东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张海与执法者勾结违法减刑、上海高院4名法官违纪违法被查处、最高人民法院查处咨询委员会原秘书长刘涌涉嫌受贿移送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深挖执法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犯罪,查处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失职渎职的行政执法人员11948人,司法人员2279人。
  【看点】全国政协委员、东方昆仑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征夫:犯罪好比污染了“水流”,不公正的判决就像污染了“水源”。正人必先正己,司法人员就不该有特权思想、霸道作风,秉公执法才能守住维护公民权益的法律底线。
6
完善社会管理
终结“信访不信法”
  【回放】每年行政纠纷引发的信访高达400万至600万件,而通过行政诉讼解决的只有10余万件。2013年人民法院审执结的行政案件仅占案件总量的1.21%,司法权威性受到影响。为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诉讼与信访分离、越级上访不再受理、信访数量停止考核,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已全面铺开。
  【看点】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一些地方司法渠道不畅,使群众产生了“信访不信法”的心理。完善“诉访分离”和案件终结制度,推动律师等第三方参与化解信访案件,使诉讼渠道更加畅通,距离“法治中国”才能更进一步。
两高报告焦点
1
食药安全·环境污染·性侵女童
打击危害民生犯罪毫不手软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785起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挂牌督办。检察机关从严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药劣药等犯罪嫌疑人10540人,同比上升29.5%。
  检察机关起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犯罪嫌疑人20969人,在环境监管、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等领域查办职务犯罪1290人。
  各级法院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审结相关案件2082件,判处罪犯2647人。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妇女儿童和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合法权益犯罪,严厉打击性侵幼女、校园性侵等犯罪行为。
  出台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私设暗管排放毒物属严重污染环境,8种情形认定为环境监管失职罪;发布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司法解释,从严惩处滥用食品添加行为,明确虚假广告宣传可定罪处罚;制定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意见,严惩“校园性侵”……司法机关把保护民生的法网织得更加严密。
2
直播庭审现场 公开裁判文书
司法公开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从薄熙来案庭审微博直播到奇虎腾讯纠纷案庭审的“全媒体”报道;从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上线到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开通……去年,中国司法公开全面提速,司法活动公开力度空前之大,让司法与人们的距离变得很近。
  周强在作报告时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情况,济南中院通过微博全程直播薄熙来案庭审情况,取得良好效果。
  建成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3858份,地方各级法院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64.6万份;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开通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建成“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展现一年来中国司法的“阳光之路”。
  专家表示,司法公开的全面提速将有效杜绝司法腐败,“倒逼”法官提升素质,推进各级法院转变审判理念和审判方式,对于加速中国司法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版文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