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 生 2012龙年岁末,“潍坊作家读莫言”活动启动仪式在高密举行。午间,大家在莫言旧居附近的餐馆聚餐。餐厅内笑语喧哗,我看见了朱建霞,却因人太多而未能近前说话。返回后,夜里,建霞发了条短信给我:“今天,我看见安丘作协有好几个女生,不知哪一个是你?” 啊,女生,多么美好的字眼!我不由怦然心动,许久,许久。 其实,那次去高密的几位安丘女作者,个个已人近中年。中年女子依然能够做女生,究其缘故,都是因为血液里那一缕不散的书香,都是因为笔下那一行行性灵文字,都是因为胸襟里那一腔至真至纯的赤子情怀。 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一段戏里,病体难支的黛玉手捧诗稿深情凝视,唱腔凄婉悲切,文辞优美动人:“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一生心血结成字,如今是记忆未死,墨迹犹新。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如今是知音已绝,诗稿怎存?!把断肠文章付火焚!……” 14岁那年暑假的一个夜晚,我坐在离家大约百步之遥的那个露天影院的长条石凳上,第一次观看了越剧电影《红楼梦》,看得如痴如醉,看得物我两忘,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银幕下方的句句唱词像是印在了我心上,以至于看完电影,怀揣一腔缠绵情思,意犹未尽地走回家,我竟然能够在深夜的灯下,凭着方才的记忆,在笔记本上记下电影中那一句句典雅清丽、意味隽永的唱词。 我从此狂热地爱上了“黛玉焚稿”这段唱腔唱词。那时,正读初三的黄毛丫头,倾心爱慕的,只是黛玉仙子般的绝代风华,还有那遮都遮不住的横溢的才气,而如今,不惑之年的我,在经历过一段人生之后,才渐渐悟出:黛玉之所以是黛玉,是因为她的诗人情怀,唯有具备这种情怀,才会时时吟诗、年年葬花。而这种情怀,惟女生才有,女人不会有,永远不会。 比如宝钗,论灵性论学识论诗才,她丝毫不逊色于黛玉。可她之所以永远成不了黛玉,其根本原因,是她与生俱来地缺乏黛玉那一腔挚真炽热的诗人情怀。宝钗,这位在曹翁笔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她终其一生绝不会去葬花,去伤春悲秋,她会把她的时间、精力和心思用在讨长辈的欢心上,用在广结人缘上,而绝不会像黛玉那样,独自对着落花洒泪,葬落花,埋香冢,泣残红,写下《葬花吟》;不会在深夜卧床后披衣再起,提笔蘸墨,在宝玉差人送来的那两方旧丝帕上写下《题帕三绝》;不会在秋雨淅沥之夜心有所感,写下《秋窗风雨夕》;不会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季节写下那首“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的歌行体长诗《桃花行》…… 宝钗亦有情怀,她的情怀,是一个女人的情怀,当然不失为一位优秀女人,品格端方,聪慧娴雅,博学多才,随分从时,通晓世故,广得人心。而黛玉,她的情怀,是一个才情女生的情怀,率真,纯真,本真,天真,说真话,用真情,做真人,这种至真的情怀,说到底是一种诗人的情怀。 那天在市北区,与众文友们一道倾听台湾诗人邱衍文、黄芬绢这一对教授老夫妇的文学报告,除了受益,感触亦良多,那就是擅长古诗词吟唱的黄芬绢教授。她已是当奶奶的年岁,可整个人的气质风韵,却依然纯情如女生。她在台上为大家吟唱了郑板桥的《道情》、辛弃疾的《永遇乐》、李清照的《声声慢》、李白的《将进酒》、范仲淹的《苏幕遮》、汉武帝的《秋风辞》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她轻轻柔柔地吟唱着,深情款款地吟唱着,目光纯洁明净,嗓音婉丽清纯,若不看她两鬓霜花,单看其风采韵致,单看其气度才情,她哪里像个老太太呢?谈吐举止表现出的,眉间眼底流露出的,分明是学府女生的清纯气息与典雅风范!我知道,是一生的文人情怀,使她于耳顺之年,仍然不失女学生的纯情与诗意。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女子,因书卷气而青春不老;女子,因书卷气而芳华永驻;女子,因诗文笔墨而兰心蕙质;女子,因诗人情怀而成为永远的女生。
卖黏米糕的聋哑女子 在女儿就读的小学门口,有一个卖黏米糕的年轻女子。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是个聋哑人。 因为聋哑,她就让自己打出的招牌代替她向人们推介她的商品:江南名吃---香江黏米糕,2元3个……招牌上的文字详细具体,介绍了所用食材、蒸制方法、口感味道等等。 女儿的馋嘴巴爱上了黏米糕,常常吵着要吃,我因此得以将这女子细细打量一番。 她年纪约三十岁上下,身段玲珑纤巧,面容秀丽清朗。身旁一辆三轮车,搁着锅灶。米粉盛在锅里,她用木铲铲起,盛在小木碗(聋哑人做米糕的模具)内,再拿起小匙,取些什锦果丝点缀其中,置于火上,盖严木质碗盖,两分钟即熟。她拿起两根竹签,挑起黏米糕,滚上白糖,装在袋中,递给身旁一个个眼巴巴等着的小学生。 蒸熟的黏米糕呈碗状,袅袅升腾着热气,通体晶莹洁白,中间的什锦果丝经过蒸气的浸润,愈加红艳艳青翠翠。这般精致耐看的黏米糕,让人简直不忍一口吞下,必须先要欣赏赞叹一番,否则,就好像对不住它浓郁的艺术气息似的。咬一口黏米糕,那种软糯香甜,那种芬芳馥郁,让人齿颊留芳,几天难忘。 正因如此,黏米糕的生意很是不错,往往是一放学,小学生们就拥上来,把三轮车层层围住。但见这聋哑女子从容镇静,忙而不乱,眼疾手快,动作麻利,收钱找零清楚明白敏捷迅速。 生意虽红火,但劳累辛酸也足以令人动容:手上的冻伤;寒风中瑟缩着的柔弱身躯;严冬里液化气燃烧不畅,她只好把气罐放倒,再用一只脚来回地滚动摇晃…… 我不禁在想:这聋哑女子,以自己纯朴诚实的劳作换取身上衣裳口中食,也以自己光明正大的劳作赢得别人的尊崇与敬意。凭借自己质朴本分的劳动,她活得泰然自若心安理得;凭借自己质朴本分的劳动,她活得心满意足开心快乐;凭借自己质朴本分的劳动,她活得无愧无悔光明磊落。 衣兜里揣着这日日劳作挣来的辛苦钱,她可以去商场给自己挑一款漂亮时尚的羽绒大衣;她可以去超市采购大包小包的糕点果品,连同温暖的笑容贴心的关怀,一起送到冬日里老家爹娘的炕头;她可以为心爱的小侄子买一辆儿童车,微笑着看孩子骑在车上欢欣雀跃,享受着做姑姑为晚辈付出的那种幸福满足和踏实宽慰…… 是朴实本分的劳动,使这个聋哑女子活得有尊严。 是朴实本分的劳动,使这个聋哑女子深感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可贵。 我亦是女子,平凡女子,劳动女子,健全女子。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刚刚过去,在这个属于我们女子的三月里,健全姐妹们啊,让我们向辛勤劳动着的自己致敬;残疾姐妹们啊,让我们为你不残的人生喝彩。
生为女子当若水 贾宝玉曾有名言曰:“女儿是水作的骨肉。” 的确,古往今来,凡得造化垂青的上品女子,都是冰为肌,雪为肤,清眸如水,柔情似水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临水而居,伊人在水之湄。水的灵秀水的温润造就了一个水灵清透的如水女子。几千年了,这女子一直静静地伫立在水中央,伫立在中华诗河的源头,伫立在中国代代诗人的墨滴里,青丝如瀑,眼波如流。好一个水生水长在水一方的若水女子。 李白《长相思》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句子。忆往昔比翼双飞耳鬓厮磨时,女子眼波流转若水,清眸澄澈如水,秋波柔情似水,今朝形单影只深闺独坐,不由双眸泪流汩汩若清泉。真真一个水作骨肉的若水女子。 《红楼梦》开篇写道,西方灵河岸上有绛珠草一株,得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修成女体,下凡为人,将一生眼泪还之于神瑛,以酬报灌溉之情。想来,绛珠因水而得以久延岁月,又于水涸泪尽之日魂归离恨天,好一个水作骨肉还泪酬情的若水女子。 我亦生为女子,怎奈资质愚钝禀赋庸常,自料难成大器,惟愿做清溪一脉,淙淙潺潺低吟浅唱,清澈莹透心地纯净。悠悠长空下,邀白云短暂驻足,糕饼一碟随意谈笑;郁郁茂林中,呼小鸟院中小坐,淡茶一杯闲话家常。这般岁月,自是波澜不起平静舒缓,自是怡然自乐清静安闲,待生命枯竭之日,干涸的躯体升入天界,或凝结成春雨一滴,或变化为雪花一朵,悄悄降落人间,仍不失为甘露甘霖,净尘垢润万物,方不负上苍以殷殷切切之情怀造化我为女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真正至上的善就像水,水能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高下,处于人们都不愿处的低处,因而接近于道。因为其不争,因此便没有忧患得失。人近中年,我才渐渐明白,生为女子,不仅当心地澄净如水柔情款款似水,以至清至柔之品性去温润洗涤那粗糙刚硬的男儿心,也应心境平静如止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远离争斗纷扰,远离是非恩怨,清静度日,安闲自在。诗意驰骋才气纵横时不妨采菊东篱下,柴米油盐凡俗烟火里甘于洗手作羹汤,这也许才是造化所期待的本真女子,上苍所盼望的天成女子。 夜深人静,清风明月,正宜读书。枕边翻开的是泰戈尔的《飞鸟集》,一行诗句如夜空中璀璨明星一下子照亮了我的眼睛:“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一时间茅塞顿开,以往之困惑迷茫瞬间豁然开朗——要想自己身边的这块卵石既圆润可人又刚正坚定,机关枪与河东狮吼对它是不管用的,还是让它栖息停泊在溪流的清澈与温柔中,用一生去冲刷浸润,用一世去且歌且舞吧。 生为女子当若水。
□作者简介 栾淑莹,1973年生,安丘市第二中学教师。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并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潍坊新作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