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班后,四个女孩一起回宿舍。从左向右依次为齐记、李影、辛宇赫、李冷月。 |
|

|
|
四名年轻殡仪服务员用工作赢得别人的尊重 殡仪服务员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他们每天要面对的,是人世间最悲情的生离死别。很少有人会把这个职业与二十岁出头的女孩联系起来,而潍坊市殡仪馆却有这么四个女孩,她们每天都要目睹生离死别,每天要为数名逝者穿衣、化妆,做最后的送行。在外人看来,她们的工作有些神秘,甚至有些恐怖,但在她们自己看来,这个工作神圣而伟大。近日,记者见到了今年22岁的李影、齐记、辛宇赫和今年21岁的李冷月。花样年华的她们发挥着女性特有的细致与温柔,在这份富有挑战的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与自我价值。 李影 初入行时,她也曾经被噩梦惊醒 “对丧属热心接待,贴心服务,耐心解释,为丧属倒上一杯水,说上几句安慰话,最大程度减轻丧属的悲痛。用温暖守候在人生的最后驿站,用情谊抚慰心灵的伤痛。” 青春靓丽,娴静端庄,穿一身工装的她们,若不是在殡仪馆火化车间碰到,很难想象是殡仪馆的服务员。她们每天看到最多的是逝者和痛苦的家属,每天听到最多的是哭声和哀乐。 “干什么都有第一次,我第一次见遗体时虽然旁边有很多人,但还是害怕,小心地跟在同事后面,怕走丢了。”来自内蒙古的李影说,她第一次真正见到的逝者是名出车祸的十一二岁的小孩。 “那个小孩特别惨,出了车祸后被人给藏起来了,过了好长时间才被发现,送到殡仪馆时已经腐烂得很严重了,散发着阵阵恶臭。看到他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就空白了,周围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脏砰砰地跳,然后用手紧紧拽着旁边人的衣服。”李影说,出来后见到室外的阳光,她还觉得背后凉飕飕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摸着胸口,长长地吸了口气。 那一段时间李影特别难受,她只要一闭上眼,脑子里就会出现那个小孩血肉模糊的样子,吃不下饭,晚上无数次被噩梦惊醒。但是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经历越来越多,她逐渐跨过了心里的这道坎,心境也越来越好,现在的她已经能从容面对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中,她挂牌上岗,对丧属“一对一”全程陪同,帮助办理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手续,对丧属热心接待,贴心服务,耐心解释,为丧属倒上一杯水,说上几句安慰话,最大程度减轻丧属的悲痛。 家遇丧事,人心悲慌,以前丧属来馆治丧,对办理流程不知所措,抱着骨灰盒这里跑那里颠。“现在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有殡仪服务员引导、排扰、安抚、慰藉。原来由丧属做的,现全由殡仪服务员代劳。丧属如果雨天来了,不等下车,服务员就撑好伞在车旁等候了,办完业务后,服务员再撑伞把他们送上车。就连用包袱包骨灰盒,也不用丧属亲自包,都由我们包好后双手递到丧属手中。”李影告诉记者,她们用温暖守候在人生的最后驿站,用情谊抚慰心灵的伤痛。 齐记 父亲离世,让她深知失去亲人之痛 “即使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我依然热爱这份工作,这就是一份工作,跟别的工作是一样的。我们也跟别的女孩没有什么区别,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是‘人生谢幕的伟大工程师’。” 谈及当初报考殡仪专业的初衷,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齐记告诉记者:“我高考那年爸爸出车祸去世了,当时对我的打击很大,我自己都不想活了,更没有精力参加高考,消沉了好长时间。办理后事时,看到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把爸爸的遗体收拾得那么完美,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当时就觉得这些人好伟大,这个职业好神圣,对他们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后来家人劝我回去高考,我就立志以后要成为一名殡仪服务员,高考的时候就报考了这个专业。” 齐记表示,因为有切身的经历,她更能体会人们在失去亲人时那种痛不欲生的心情,也更能体会人们看到亲人遗体被打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时那种巨大的心理安慰,所以即使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她还是坚持选择了这条路。 “第一次在工作中接触逝者时,我是一名火化师,负责在旁边按按钮。当时身边是哀嚎的家属,我很害怕也很紧张,手不停地发抖。家属情绪非常激动,一遍一遍地扑上来阻止我的操作。看着他们痛苦的样子我也很难受,但是这是我的工作,不允许夹杂个人情感,我只能推开他们继续操作。我很愧疚、很难受,觉得自己是个罪人,觉得好像是我硬生生地造成了他们的生离死别,所以那段时间的压力特别大。”齐记告诉记者,有时候逝者被送来时还带着体温,她就不忍心靠近,总觉得人还活着。 作为一个标准的90后女孩,齐记身上自然少不了90后女孩的特点,青春靓丽、活力四射,喜欢逛街,喜欢漂亮衣服,喜欢上网聊天、看电影、追明星,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现在很多人都对90后有偏见,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毛病太多,对待工作不积极,更不可能把我们和殡仪馆服务员联系起来。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如果遇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也是会毫无保留地坚持。即使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我依然热爱这份工作,这就是一份工作,跟别的工作是一样的。我们也跟别的女孩没有什么区别,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是‘人生谢幕的伟大工程师’。”齐记说。 辛宇赫 职业影响,原本爱笑的她基本不笑了 “首先要尊重自己,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和形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至少在工作中,我们把逝者打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自己也很满足很充实。” “我原来爱笑,现在基本上不笑了。笑是愉快的表情,这在葬礼上是绝对不能有的。”来自黑龙江的辛宇赫身材高挑,说起话来两个酒窝隐约可见。 辛宇赫说:“别的行业,提倡微笑服务,而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严肃,工作时最不能干的事情就是笑。失去亲人的丧属,心情没有好的,说‘你好’,特别堵心。‘再见’更不能说,谁还想再来?” 在殡葬行业,流传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如不主动和人握手,不给同桌人夹菜,不轻易出席朋友的喜宴和生日宴会等。被误解、被忌讳,是殡葬人常遇到的尴尬。“主要是怕别人忌讳。”辛宇赫说,除了特别熟悉的朋友,她很少主动和人握手。 “虽然殡仪服务员和遗体接触比较多,但都有严格的消毒程序,卫生条件一点不比医院差,但是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也没办法。”辛宇赫说,“首先要尊重自己,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和形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至少在工作中,我们把逝者打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自己也很满足很充实。”
李冷月 珍惜生命,见惯生离死别更要好好活 “我们的心态非常好,不会计较太多,也不会有心理阴影。我们比其他人更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我们的心态非常好,不会计较太多,也不会有心理阴影。我们比其他人更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来自安徽的李冷月告诉记者,除了在工作的时候必须保持严肃,在平时,她们无异于任何一个年轻女孩,爱玩,爱笑,爱闹。 李冷月告诉记者,很多人都不看好殡仪服务员的婚恋问题。“大多数人一提起‘殡仪’两个字都会有抵触情绪,对我们有偏见,但我们并不觉得什么,真正理解我、喜欢我的人不会在意我是干什么工作的,甚至会因我所从事的工作很高尚而以我为荣。我们四个人中两个人有男朋友,而且感情一直很好。我们的工作、生活、情感都跟别人一样,并不特殊。”李冷月说。 李冷月虽然只有21岁,但由于工作原因,目睹了那么多生离死别的场面,她的感触很多,每次都会对“好好活”有更多的理解。“活在当下,要珍惜,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李冷月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孙永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