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9年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议通过的《矿工运动决议案》指出,“矿工工人与铁路、海员同为中国最重要的产业工人”;全国矿工的重要区域,如开滦、抚顺、淄博、潍县等煤矿,“均属矿工工作应注意之点”。同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职工运动决议案》指出,铁路、海员、矿工、五金等重要的产业工人,“是职工运动的中心工作”,要“建立职工运动中心群众的基础”,“加强领导和扩大群众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强大工人斗争的战斗力”。之后,共产党领导下的煤矿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共产党员深入煤矿建立工运组织 “潍县是胶济铁路中心大站,是烟潍路之终点,坊子有大批矿工和铁路工人”,“潍县党的主要任务应以组织罢工为中心,以矿工和铁路工人为主要工作对象”。 1930年10月6日,中共山东省委向潍县中心县委发出指示信。信中要求潍县中心县委,“应迅速指派同志到坊子煤矿和铁路筹备组织工会,建立群众组织和党的组织”。 两个月后,潍县中心县委改为青莱特委(又称潍县特委);第二年3月,青莱特委撤销,恢复潍县中心县委,辖寿光、广饶、益都、潍县、高密、临淄六县党组织,原广饶县委书记刘良才任潍县中心县委书记。 据当事人陈铭新回忆,坊子煤矿的工人运动,是在刘良才的领导下开展起来的。 刘良才上任潍县中心县委书记,肩负两大重担:一是扩大组织,二是组织暴动。省委同时决定,派陈铭新等到潍县工作。陈铭新是当时益都县朱路村人,曾用名陈贵兰、陈金声、陈复生、胡子建,1927年入党,时年22岁。 这年夏天,陈铭新与同村党员刘兴功赶赴潍县,向潍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牟铭勋报到。牟铭勋将两人送到坊子,与卖青菜做掩护的联络员王青梅接上关系。 几天后,县委书记刘良才向陈铭新布置了具体任务:到坊子煤矿发动工人运动。经介绍,陈铭新到坊子煤矿当了矿工。 经过几天的观察,陈铭新发现,不仅把头对新来工人尤其是外地人看管极严,而且工人对不熟悉的外地人也“欺生”,工作难以开展。 为取得工友的信任,陈铭新累活、危险活抢着干,有时还把多背的煤记在工友账上。工友们见陈铭新手脚勤快、能吃苦,渐渐与他近乎了。连把头也觉得他能干,也对他放松了监视。有两次井下发生险情,为救护工友,陈铭新差点被埋死在塌方中。工友们认为这个外来的小伙子讲义气、够朋友,要与他结拜为干兄弟。 经党组织批准,陈铭新以拜干兄弟的方式团结了一批骨干,通过他们又带动了一些工人,成立了“替息团”。表面上,“替息团”是一个协调安排工人交替工作、交替休息,照顾年老体弱工友、挣钱大家合理分配的互助团体。实质上,它成为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
矿主拖欠工人半年工资激起众怒 在潍县县委书记刘良才领导下,陈铭新带领“替息团”的工友们,凭借集体的力量与矿主展开斗争。 1932年1月,眼看到了年关,矿上拖欠工人的工资却一直未发。2月5日是阴历大年除夕,按惯例年除夕也要下井。早上6时,正是下井的时间,矿工们聚集在井口,丝毫没有下井的意思。 大把头刘贵如见状上前呵斥,工人们怒视着他,丝毫不予理睬。刘贵如赶紧跑回去报告。一会儿,几个矿警赶来,抓走了矿工张郎。矿警突然抓人,工人们毫无防备,没拦住,便一起包围矿警室。慑于众威,矿警只好放了张郎。 上午9时左右,矿工结队来到位于坊子四马路的炭矿经理办公室楼前,高呼口号。刘天兴、李五等人吓得躲在楼上不敢下来。 不长时间,马路上开来五六十个军警,手持马刀、大枪,企图实行武装镇压。他们刚刚到达,便立即被手持棍棒和各种工具的工人分割包围。 出现这种局面,带队的杨队长已无法指挥部下执行任务。他只好站到街边高处,大声指责工人:“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干活,聚众闹事?!”话音刚落,人群中传出一片吼声:“为什么6个月不开工钱?”“不发工钱也不准闹事!”杨队长转而装出“可怜”相:“我的部队也半年没开饷了,谁也没……”一听此话,人群中更是炸开了锅:“你们不开饷,照吃大白馒头。你半年不吃饭试试!” 杨队长理屈词穷,又换了一副面孔,请大家将他的弟兄们放开,声称不再难为大家。 镇压不成,刘天兴、李五等人只得叫工人派代表上楼谈判。矿工们选出刘垒、吕九、徐来之、刘弟等做代表,他们多是“替息团”的骨干。 工人代表提出三个条件:全部发放拖欠工资;工资必须是现钱;不准开除工人。 楼上谈判,楼下等待的矿工不断高喊口号,进行声援。矿主惧于这阵势,同时害怕水泵无人开,淹了矿井损失更大,最终答应了工人的要求。 有关史料称,“这是坊子煤矿工人第一次取得罢工斗争的全胜。 替息团成员出面追讨 遇难者家属终获赔偿 据陈铭新回忆,第二次比较大的斗争,是1932年春为死难工友追索抚恤金。 遇难工友名叫冯秀忠,今淄博人。在一次塌方事故中,冯秀忠不幸丧生,矿主只花了21元钱雇人一埋了事。赔偿费、抚恤金等,分文未付。 冯秀忠妻子拖家带口从老家赶来,不仅没有见丈夫最后一面,连一分钱赔偿也没拿到。失去顶梁柱,没了经济来源,冯秀忠的妻儿生活无着,沦为乞丐,流落坊子街头。 工友们十分同情冯秀忠一家遭遇,纷纷要求“替息团”出面跟矿主讲理,追索抚恤金。 刘良才接到陈铭新报告后赶来矿上,与陈铭新一起,组织数十名“替息团”成员和工友,带着冯秀忠的妻子和孩子,找矿主讨要说法。 争取的结果,矿上赔偿了100元大洋。冯秀忠妻子领到赔偿金,对工友们万分感谢。后来,冯秀忠妻儿不知流落何处,陈铭新只记得,冯秀忠的儿子小名叫“井”。 工人们两次斗争之后,矿主视陈铭新等人为眼中钉,便找了个理由,宣布将几名“闹事”的骨干分子开除。 “替息团”闻知,马上组织工人再次向矿主示威,提出“开除他们,我们就都不干了!”“罢工,再罢工!” 矿主担心再发生罢工,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无奈撤销了开除决定。 斗争中,“替息团”骨干分子得到了锻炼与考验。刘良才指示陈铭新,尽快发展吕九等人入党,并成立党组织。但不久陈铭新遭到追捕,被迫离开坊子。 离开坊子后,陈铭新调济南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陈铭新曾任济南造纸厂副厂长,1993年病逝。 由于叛徒出卖,刘良才在坊子被国民党捕共队逮捕,秘密押至潍县城,就义白浪河畔。时值1933年初秋,刘良才43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