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20多种安全隐患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已是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研究部门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 记者近日就我市中小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咨询了相关人员的解决方式,为教师和各位家长提供案例和分析,便于家长更好的看护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案例一 疏于看管孩子“玩”伤 2013年11月30日,在密州街道杨家岭村内,一名7岁男童的父母正在忙着压面条,没时间管理孩子,就放任孩子自己在院子里玩,顽皮的男孩看压面机里的滚轴转来转去很好玩,出于好奇心,男童便将手插入了和面机里,手掌被卡在了机器的滚轴与滚轴之间。 孩子吓得立即哇哇大哭起来,听到孩子地哭声,父母立即关掉和面机开关并马上报警求助,但此时,孩子的手掌已经血肉模糊,并且流血不止,幸好消防员来得及时并将孩子的手及时取出,如果孩子的手长时间被困在和面机里面,后果将不堪设想。 案例二 争男友被打成耳膜穿孔 2014年2月的一天,在我市某中学学校门口,初中女生张静静(化名)被李蕾(化名)等几个同学拦住,李蕾上前就给了张静静一个耳光,跟李蕾一起的几个同学也随同一起扇张静静耳光,并让她下跪,导致张静静耳膜穿孔。 张静静的家长发现女儿的脸红肿后便询问女儿,通过女儿支支吾吾的回答中才得知,原来是她的同学打的,张静静的父母马上报了警,民警经过详细了解得知,原因竟是张静静抢了李蕾的男朋友。李蕾不服气,便找了几个同学在放学路上拦住张静静,给她点“颜色”看看。 案例三 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2014年3月5日下午,我市某学校的中学生孙刚(化名)放学后骑着电动车回家,由于时间太晚,加上下着雨,视线受到雨水的阻挡,他很难看清前方的事物。当他骑行到南外环时,因为雨水太大,孙刚擦拭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却没注意到对面正驶来一辆大货车,孙刚为躲避大货车,将车蹭到了路沿石上,连人带车一起摔了出去。 经分析,天气不好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货车速度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下雨路滑,中小学生在放学路上一定要提高警惕,遇到下雨天气过路口时,宁等十分钟,不去抢一秒钟。骑行过程中要注意减速慢行,尤其是下坡路段,避免发生危险。 案例四 陷入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13岁的学生张良(化名)是我市某中学的学生,平时爱好上网玩游戏,到了周末更是到了“狂欢季”,吃住几乎全在网吧解决。渐渐地张良开始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后来更是旷课甚至是逃学跑到网吧去玩网游。 不仅如此,后来他还把吃饭的钱用来上网,花光零花钱的张良对网吧游戏越发上瘾,为弄到钱上网,他开始偷父母的钱,从一开始的十元、二十元,到后来的一百元、二百元,偷得钱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被张良父母发现,他们对张良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教育,怎奈张良入瘾太深,就此荒废了学业。 孩子受伤由多因素造成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据调查,涉及学校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诸城实验中学的老师李燕表示,现在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每个孩子的安全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这些不安全因素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伤害,更给受伤学生的心里造成了阴影。“比如群殴一个学生的案例,这个行为不但对被打的学生产生了身体的伤害,还会对她造成长期的心里阴影。对于打人的学生来说,他们为了所谓的义气,欺负弱小,也是对文明和法律的无知,对人生目标不明确的表现。”李燕表示。 诸城一中的老师刘丽表示,学生在校受到的伤害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防范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设施条件差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学生自身行为不当造成的。此外,家庭也是学生受伤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家长疏于看管引发的意外,或家庭环境造成的性格缺陷等。在社会中,交通、暴力、火灾、网络等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学生也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刘丽表示。 安全教育 要纳入课堂中 诸城一中老师刘丽表示,为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避免。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应当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并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 诸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宣教科科长袁伟表示,交警部门将加大对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安全的安全保障力度,同时,一如既往地多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师刘金昌表示,年幼的孩子好奇心强,很多意外是由于好奇心造成的,家长看管孩子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因势利导,逐步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孩子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据了解,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据了解,设立这个节日,是为了全面深入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上网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吕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