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跛脚小伙六年转身成“兔王” |
致富后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无偿传授技术 |
|
|
张行在兔舍里喂兔。 |
|
|
|
张行,从小因先天性脑瘫导致腿脚不便。而16岁时他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卖馒头,养獭兔,自强不息。如今,年仅22岁的张行从事兔类养殖已经6年了。但他获得人们的尊重,不是因为他能培育出优良的兔种,而是因他能以爱心接力的形式将自己多年研究出的技术无偿传授给他人,带动他人脱贫致富。3月28日,记者在新安街道于家营子社区的肉獭兔繁育基地见到了张行,他说,在残联的帮助下他取得了一些成果,下一步他还将继续扩大养殖基地的规模,希望引入投资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致富平台。
小伙养獭兔 打开致富门 3月28日,记者在新安街道于家营子社区的肉獭兔繁育基地见到了张行。记者看到,基地内的繁育室中间是五大排三层高的铁丝笼子,里面圈养着至少2000多只兔子。张行正在认真地从碗里将颗粒饲料一把一把撒到铁笼边上的食槽里喂兔。 记者注意到,张行在兔子食物的取量上下手十分精准,量取草粉、饲料的时候凭手感几乎能做到喂养每只兔子饲料的分量一致。“我都养了6年兔子了,现在天天喂它们。”经过几年的创业,张行基本建立起固定的销售渠道,下一步他将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创立自己的品牌。 “今年市场销路好,獭兔最紧俏的时候能卖到70元一只,预计今年至少能赚十几万元。”张行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安丘的兔类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型的养殖场很少,兔类养殖品种也相对单一。而张行养殖的兔子都是经过特别选育的,繁殖率能够提高百分之三十,毛皮的明亮程度也高于同类兔种,他在兔类市场上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据张行的朋友介绍,张行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最佳养兔方法:用最少的人、养最多的兔;用最短的饲养时间,最快地出栏;用最小的本钱,获得最大的利润。
自小有残疾 摆摊又打工 “他是个非常要强懂事的孩子,平日的零花钱都不问家里要,而是靠养鸡赚来的钱补贴家用。”张行的母亲告诉记者,张行从小性子坚毅,独立意识强,也善于钻研,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养鸡来补贴家用。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张行没能上高中。在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16岁的他就独自推着小车到大街小巷上卖馒头。 张行告诉记者,从他记事开始,家里人就从未放弃给他治病,四处求医问药花光了积蓄。为了不让父母再吃苦受累,只要是残疾人能干的活,他都肯干,上街卖过馒头,摆过小摊,还曾经跑到葱厂里干过加工的工作。 现在社会上就业难,残疾人就业更难。张行也曾想外出打工为家里挣钱,但多因先天性脑瘫导致的腿脚不便而吃“闭门羹”。可他不甘心一直贫穷下去,此后,他处处留心适合自己的谋生门路。 正当张行苦恼的时候,在一个偶然机会,他得知养兔子赚钱相对轻松便捷。在去归家屯亲戚家的路上,一位老人向张行推销自己的兔子,声称兔子不仅繁殖快,还便于饲养,收益也不低。张行听到后有些心动,咬了咬牙,拿出自己连续工作几天才赚的钱买下了老人的兔子。这是张行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兔类养殖。
迷上养兔业,三年连赔钱 追逐梦想的道路总是坎坷而艰辛的。张行告诉记者,在最开始养殖兔子的三年里,他不仅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还一直赔钱。 2009年6月,张行花了1200元首次引进10只伊拉肉兔的种兔。张行觉得向别人购买兔苗花费的成本较高,而如果自己培育兔种,既可以节省一笔开支,同时出售兔苗,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可现实狠狠地给了张行一击,第一批繁殖出的两三百只小兔全部因“仔兔黄尿病”死亡。 张行终于认识到自主创业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但说起来很容易,要想真干,首先资金就是一个大问题。为了筹集创业资金,张行遍访所有的亲戚朋友,希望找他们借点钱。但一提到借钱,亲戚朋友们大都找各种理由推诿。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没钱,只是不想冒这个风险,他们根本不相信张行一个残疾人可以自己养好兔子,生怕借给他钱有去无回。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虽然没有借到多少钱,但张行并没有灰心,他利用父母贷款来的2万元配置了各种设施。2010年,他拿出了自己在外打拼所得和家里的积蓄,开辟出了一块养殖场。张行告诉记者,创业初期非常艰难,因为兔子往往是半夜下崽,冬天太冷,兔子很容易被冻死,他只能事先设置好闹钟,确保自己能一个小时去看一眼,有时候他一晚上要起床十几次,守在兔笼前担心得吃不下饭。“那年我整整轻了42斤,模样完全改变了。”张行拿着自己从前的照片唏嘘地对记者说。 张行告诉记者,2010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那一年夏天,由于兔舍温度高、密度大,小兔开始大批拉稀、死亡。望着剩余的几十只小兔子,张行心如刀割。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夏秋时节,市场上兔子价格骤然下降,原本18元一斤的价格降至4.5元一斤,当时的情况张行现在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那场降价风潮几乎击垮了他,他连成本都捞不回来。张行对记者说,得知降价消息后他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从那以后,一天到晚只能坐着或躺着,偶尔站站,连路都走不了,他坦言,那时候看不到一丝生活的希望。“整个安丘养兔子的当时都没有几个了。”张行感慨道。
残联鼓励下,又重操旧业 “残联都没放弃我,我怎么能放弃我自己。”张行告诉记者,由于2010年獭兔价格大跌,大批大批的兔子扔在路边都没人要,加上夏季气温升高,兔子承受不住高温大批死去,张行十分沮丧,甚至想打退堂鼓,打算低价转手养殖场。但是残联的工作人员先后两次共送来了两万余元的救助金,这份支持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张行的心又活了。“不仅国家政策好,残联的栗叔叔也给了我精神的支持,甭管是一百还是一千,这就是对我努力的肯定。”张行告诉记者,那段日子,张行心疼得一天哭上好几场,但坚强的他最终迈过了这道坎。他在残联的帮助下,接手了关王镇一名獭兔养殖户手中的64只獭兔,重新点燃了希望。 2010年,张行靠着残联提供的2万元,瞅准时机,在市场普遍遇冷的情况下购入优质种兔,又一次从头开始,摸着门道后逐步扩大规模,在2010年冬季养殖场兔子数量已经达到两千多只。 就是这一年冬天,獭兔的价格迅速上涨到12元一斤,张行一次就赚了十几万。张行告诉记者,当时他拿着那笔钱激动了好长时间,因为这是他三年来赚到的第一笔巨款。“这第一桶金来得太不容易了,要是没有残联的帮扶,也就没有我今天的事业。”张行感慨地对记者说。
最终获转机 建繁育基地 从市场需求考虑,张行认为规模化养兔是一条致富好门路。2010年底,张行在自己家的地里规划一番后,开始推土建设肉獭兔繁育基地。 不久之后,一场兔瘟袭来,让张行几乎难以承受。“看到自己养的兔子就这样大片死去,能活下的只是少数,很心痛。”痛定思痛,张行开始从网上和书本上学习专业养殖技术。 在实践过程中,他还慢慢摸出了门道,他不但养兔子,还在于家营子社区建起了羊舍鸡舍等。“夏天兔子毛比较稀疏,达不到加工的要求。冬天毛皮好了,价格就高了。根据这个情况,我研究出兔子和羊是最佳的搭配。”张行告诉记者,使养殖场由单一饲料变为复合饲料,养殖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据张行介绍,养殖业的风险性比较大,但獭兔养殖的风险比养鸡、养猪都要小。想要靠养獭兔挣钱,首先要学会适应市场。行市不好时,就减少了饲料的喂养量,将兔子分笼来减少兔子的孵化数量,能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要勤学技术。“在饲料里添加维生素,加上采光板保持室内阳光,再采用选育的方式提高繁殖率,靠着我自己研究的技术,今年开门红,一窝兔子生了18只小兔子。”张行满脸自豪地说。
带动周围人 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市残联依托张行的肉獭兔繁育基地,举办了多期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帮扶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从2011年开始,张行帮助其他残疾人掌握饲养技术,迄今已有二十多家残疾、困难户走上獭兔养殖路,并且所有的受助者都自觉参加了下一轮的爱心接力。张行说,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身边的残疾人都和他一样,靠养殖獭兔走上致富路。2013年,张行还曾获得“山东省创业致富能手”的称号。如今,张行的劲头更足了,他把基地当成了自己回报社会的一个平台,他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将自己的养殖技术悉心教授给前来请教的人,莱芜、昌乐等地慕名来向张行学习的人不计其数。 张行表示,明年他打算将基地进一步扩建,规模扩大以后就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近几年养殖基地养兔数量一直稳定在2000只左右,想要增加兔子数量必须要扩大规模。希望政府能给予支持和鼓励,社会上有能力的人也可投资,这样我们才能更有信心,把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坚持下去。”张行对记者说。 文/图 本报记者 花凯 实习生 宋树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