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镐督战。 |
|
|
|
安丘历史上出过七个宰相,明镐是继伏湛、伏恭、伏质、刘鄩、刘遂清叔侄和苏禹珪之后的第七个宰相。明镐,生于宋端拱二年(989),安丘朱子村(今属峡山区)人。父明元吉,曾做过湖南萍乡知县、大理寺丞。明镐为人处世有一个鲜明特色:谨言慎行,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那种埋头苦干、少说多做的人。 先看薛奎的评判。薛奎,宋朝名臣,山西绛州正平人。他任开封知府时,明镐任府中曹官,掌管人事、钱粮等要务;他领秦州时,明镐随任节度判官;薛去成都(当时叫益州),明镐随任参军。多年朝夕相处,薛奎给明镐的评语是“言简而理尽”。后有宋仁宗(赵祯)问起明镐说:“这个明镐有什么能耐,你每次都带上他?”薛奎回答了八个字:“沈(同沉)鸷有谋,能断大事。”沈鸷,是形容一个人性情深沉如同猛鸷一样,长得比较魁梧。估计明镐两样都占着,不仅性情沉稳,长得也伟岸。 明镐的行文也富有个性特点。文如其人,他不仅不轻易开口讲话,也不轻易动笔乱写,只有确实权衡好了,才下笔上书。宋史只记载了明镐的两次行文。一次是真宗赵恒驾崩,蜀川女子刘娥垂帘听政。明镐不失时机地、以充沛的感情写了四十六篇往事钩沉(包括诗词在内),名曰《真颂》。另一次是小皇帝成人之后,明镐献上了《六冗书》。《六冗书》奉呈后不久,明镐晋升为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益州转运使。 明镐不仅谨言而且慎行。明镐升迁后,曾作为龙图阁直学士,知西北之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并州属于西北边防重地,此时西夏国党项族领导人李元昊很强势。朝廷派明镐去,负有重望。但明镐到了那儿一看,立马傻眼了:作为要防城市的并州,大街上,军营里,散兵游勇一个个穿得花里胡哨,兵勇与女子勾肩搭背。原来,大量妓女涌进了军队。 怎么办?正在畏难犯愁之际,军士中有人为了争夺女人动了刀子,几个妓女被杀。出了人命,妓女一干人等到府上告状。平日就寡言少语的明镐,审案也是如此风格。他只说了一句:“彼来军中何耶?”意思是“你们怎么会到军中来了呢”,潜台词是:你们到了不该到的地方,出了事吧!妓女们一听扭头就走了,士兵们拉都拉不住。这一招叫避实就虚。如果冲着军士治理,依那时的官兵状态,很可能会惹出乱子和麻烦。 宋庆历七年(1047)冬,河北涿州籍军人王则在河北打着佛教旗号造反,并在河北贝州称帝。为了镇压,宋朝派出了十万禁军,带兵的正是“沈鸷有谋,能断大事”的明镐。他雇佣了两万民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贝州城墙外筑起了一条土质长城。后来又改挖地道。策略是:天天佯攻北城,怎么热闹怎么折腾。在南城地下,则组织了一大帮人悄悄地深挖洞。不过就在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朝廷嫌他动作太慢了,派去文彦博代明镐职务,明镐为副手。 庆历闰正月初一,文彦博到达贝州。这时明镐也把地道挖好了,各种准备全部就绪。文彦博下令:攻城! 初一晚上,精选的二百多名精兵钻进了地道。正在北城城墙上厮杀的王则,杀着杀着突然感觉与平常有些不对劲儿。这时南门已经陷落,大量官兵已像潮水一样涌来。王则兵败,被宋军王信擒获,于庆历八年押运进京斩首。 返京后,文彦博竭力向皇上推荐,让明镐担任参知政事。这时已是四月份,离平乱已三个月。可惜的是,两个月后明镐不幸染病。病症叫背发疽,一种长在背上的毒疮。仁宗皇帝获悉后,主动去探望。见了病重在身的明镐,仁宗很难过。他怅然发问:“正指望你操持国事,你怎么就病了呢?”(原话是:“方赖卿谋国事,何遽被疾?”)此时的明镐有气无力,强打精神顿首谢恩。见面后第二天,明镐离世,享年59岁。 明镐去世后,叶落归根,葬入故乡原朱子村村北。明镐冢与盖公山上的盖公冢、黄公山上的黄公冢的方位成“品”字型,人称“三冢鼎立”,1958年因修水库淹没于库底。残存的半截墓碑,现存于安丘市博物馆。 张漱耳 (本文摘自中共安丘市纪委、安丘市监察局编纂的《汶水清风》一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