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多彩盛会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今年参赛的风筝在讲究工艺、造型的同时注重特色和创新,记者盘点“六宗最” 醉人的春风吹拂中,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终于拉开了帷幕。蓝的天,绿的草,和暖的天气,漫天飞舞的彩鸢和欢歌笑语的人群,将整个浮烟山国际风筝放飞场装扮成一片欢乐迷人的海洋。奔腾的骏马、活灵活现的章鱼、无风就能飞的无线风筝……各式各样的风筝花了游人的眼,乐了游人的心。4月19日,记者来到放飞场看到,今年大赛的风筝在讲究工艺、造型的同时,更是讲起了“特色”。 最吉祥 设计采用“马”元素 在这次国际风筝会上,潍坊凯旋风筝制造有限公司代表队带来了一组“五花马”风筝,堪称最“吉祥”的一组风筝。记者看到,这组风筝由5匹形态各异的天马组成,伴着春风在天空中摇曳,煞是可爱,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 设计者谭新波介绍,这组风筝名叫“五花马”,由40人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制造完成。“这组风筝的创意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今年是马年,所以我们就制造了这么一组风筝,寓意今年的风筝会能马到成功。”谭新波说。 谭新波告诉记者,“五花马”的材料全部选用进口尼龙布,这种布料的主要特点是轻快、结实。“我们这组风筝没有任何支架,是典型的软体风筝,全靠飞起后用空气充起来。”谭新波说,他们一共带来了20多只风筝,除了“五花马”以外,还有一些别的生肖风筝,同样是以“马”为主。 记者在放飞场上转了一圈看到,除了“五花马”外,还有一组巨大的“神龙天马腾”,六匹骏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由于今年是马年,不少风筝的创意设计采用了“马”元素,抬头一望,浮烟山上“万马奔腾”,煞是美丽。 最新颖 无风无线也能飞 蔚蓝的天空中,一个个三角形的风筝在翱翔,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紫色、红色、蓝色……给天空留下一抹抹亮丽的色彩。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些三角形的风筝都没有风筝线来操控,而是由放飞者在地上通过遥控器遥控放飞。 “这些无线风筝让风筝告别了必须在有风、有线的条件下才能放飞的历史。”潍坊大黄蜂模型运动俱乐部队长葛磊告诉记者,无线风筝可以说是本次风筝会最大的创新。与传统风筝不同,它能在无风无线的情况下,在天空中自由飞舞。 在现场,记者看到葛磊拿着遥控器远程操控,空中的无线风筝便随着他的操控忽而往上飞,忽而来个急转弯,忽而平缓地翱翔……葛磊告诉记者,无线风筝不受天气和地形制约,可以在无风天放飞,也可以在大风天放飞,可以选择场地宽广的草坪,也可以在相对狭小的区域。 为了制作这10个无线风筝,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试飞,葛磊与队友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这是第一次正式放飞无线风筝,它们释放的五颜六色的烟雾象征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朋友,会在风筝的牵引下,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葛磊说。 最沉重 搬运得四个壮汉 记者在放飞场上看到,漫天飞舞的风筝中,有一个近百米长的紫色“大章鱼”风筝格外引人注目。8根长长的腕足随风舞动着,远远望去,宛如一只章鱼在惬意地前行,散发着一种动态的美。 “大章鱼”风筝的制作者韩臻告诉记者,该风筝长80多米,宽6米,重达100多公斤,仅腕足部分就有60多米长,如此重量也让“大章鱼”成为本次风筝会中“最重的风筝”,光搬这只风筝的搬运工作就不是个轻快活。“两个壮小伙搬一小段路就要好好歇一会儿,一般情况下,都得需要四个壮小伙搬。”韩臻说,不仅仅搬运麻烦,放飞这只风筝更不容易,得需要十五六个成年人齐心协力,才能将“大章鱼”放飞成功。 韩臻告诉记者,“大章鱼”风筝制作起来也不简单,是由五六个技艺娴熟的工人加班加点连续制作了一个多月才完成的。说起设计和制作这个“大章鱼”风筝的初衷,韩臻说,制作风筝一般都以蝴蝶、燕子、凤凰等为原型,很少有以水生动物为原型的风筝,所以本届风筝会才想到制作一个“大章鱼”风筝,给整个蓝天带来一点海洋的气息。 最环保 塑料袋做“七仙女” 要说整个放飞场最环保的风筝,那就非济南代表队的“七仙女”风筝莫属。这组风筝不仅仅颜色造型引人注目,更奇特的是,其原材料是各种各样废弃的塑料袋。 之所以用塑料袋制作风筝,济南代表队队员刘先生表示,一开始仅仅是因为风小的时候不好放飞布料风筝,想让风筝轻便点,所以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日常人们废弃不用的各种塑料袋。一开始尝试用塑料袋制作风筝的时候,他选择了用白色的塑料袋,但制成后发现太难看了。后来,他就收集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或给白色塑料袋染色,通过设计、剪切、拼接成造型颜色各异的风筝。 刘先生介绍,这组风筝由7个仙女组成,每个仙女的神态都不一样,而且随风变换姿态。“这组风筝花费了1个多月的时间制作完成,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环保时尚。”刘先生说。 家住潍城区玫瑰花园小区的相女士告诉记者,她最喜欢这组“七仙女”风筝。“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人物风筝,而且是7个人物组成一组风筝,神态动作还各不相同,仿佛要从天上走下来一样,很逼真很神奇。再加上这组风筝这么环保,就更喜欢了。”相女士说。 最惹眼 外形酷似风火轮 当日,放飞场上两只滚滚转动的“黑白双轮”风筝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两个大轮子实在是太酷了,就跟哪吒的风火轮一样。”现场一位小朋友大声说道。 记者了解到,这组风筝的制作者叫Edo Borghetti,来自意大利,是一名忠实的风筝爱好者。“黑白双轮”风筝的名字叫做“Bol”,创意源泉是平时孩子们喜欢的球。“这组风筝设计得就跟球一样,放飞后可在风中不停地旋转,转起来特别漂亮。”Edo Borghetti笑着说。 Edo Borghetti告诉记者,他今年60岁了,从小就对风筝特别感兴趣。“我6岁时就开始学习制作风筝,25年前,我开始自己设计制作风筝,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Edo Borghetti说。 Edo Borghetti介绍,他的这组风筝每只直径30米,不过这还不是他做过的最大的风筝。“我还做过一个龙形的风筝,长40多米,重达75公斤,因为携带困难,这次就没有带过来。”Edo Borghetti说。 “这里是风筝的故乡,我一直向往能来风筝会看看,今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这里的风筝都非常漂亮,非常壮观,让人惊叹。”Edo Borghetti说。 最好玩 会唱歌会眨巴眼 说起本届风筝会上最好玩的风筝,要数国际风筝艺术大师张效东的作品“三头火鸟”了。该风筝以恐龙为原型创作而成,以绿色为主色调,三个头的嘴巴同时张开,喷射出红色的火舌,造型非常夸张。 记者注意到,这只风筝飞到天上后,居然还能眨眼睛、张嘴巴,甚至还会唱歌。“这只风筝是集声、光、电效果于一体的立体恐龙风筝,放飞后,风兜就可以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转动,恐龙就可以做出唱歌、眨眼睛、张嘴巴、吐舌头等动作。”张效东说,“三头火鸟”风筝的肚子里安装了一个齿轮,这也是这只风筝会动的秘诀所在,“风兜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带动齿轮转动,然后齿轮就可以带动连杆,使恐龙头部的眼睛、嘴巴、舌头等部位移动。” 张效东介绍,他还在风筝内安装了电池和扬声器,摁下按钮风筝就可以发出光和声音,“这只风筝是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制作完成的,制作非常麻烦,但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不错。”张效东说,从第一届风筝会开始,至今已连续参加了31年。“看到风筝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作为潍坊风筝人,感到由衷的自豪。”张效东说。 花絮 风筝上题“雷语”,人气爆棚 记者在放飞场上采访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风筝,这个风筝是用一块白色布料制作的,装饰简单。但凭借着这个风筝,瑞典人安德瑞却成为了场上最受瞩目、人气最高的放飞者之一。 安德瑞的这只风筝上面写有“不要浪费时间看这些字了”几个大字,正是这一句搞笑的话瞬间引爆了全场,很多中国游客纷纷上前,要求跟安德瑞合影留念。 安德瑞对记者说,这个风筝是他自己制作的,不过上面的字并不是他写的,而是请朋友帮忙题的。 “我非常喜欢风筝,在瑞典的时候就经常放风筝,但众所周知,潍坊是国际风筝都,最好的风筝都在这里。”安德瑞说,这是他第四次来潍坊,主要是为了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看风筝放飞。 “今年的开幕式比往年要短很多,但有特色的风筝比去年还要多,有很多风筝让人过目难忘,大开眼界。”安德瑞笑着说,他虽然会制作风筝,但却不会做比较繁琐的风筝。 “虽然我的风筝制作起来比较简单,但我的这只风筝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吧?而且从放飞后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安德瑞朝着记者眨眨眼睛,笑着说。 “风筝世家”洋女郎连来四年 来自澳大利亚的Jo是一名风筝爱好者,她与家人已连续四年来潍坊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说起为何对风筝如此痴迷,Jo告诉记者,她出生在一个风筝世家,父亲和丈夫都是“风筝迷”,在耳濡目染之下,她也迷上了风筝。 Jo指着飞舞在空中的一只小白马风筝告诉记者,这是她丈夫和父亲亲自制作的。“小白马是本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吉祥物,今年也是中国的马年,所以我丈夫和父亲就亲手制作了小白马风筝,并拿到潍坊进行放飞。”Jo说。 顺着Jo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白马风筝正在空中飞舞,随着风筝线的扯动,宛如正从空中奔腾而来,加之本届风筝会吉祥物的身份,使得这个小白马风筝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对于家人制作的“小白马”风筝,Jo相当满意:“我觉得做得挺好的,我很喜欢看他们放这个小白马风筝。他们放得开心,我也开心。” 当谈及对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印象时,Jo表示:“非常棒!”每次来参加,她都能看到别出心裁的风筝。而对于潍坊这所城市,Jo也非常喜欢。她告诉记者:“连续四年来潍坊,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所城市给了我家的感觉。” A4-A5版 文/本报记者 韩镇 赵春晖 李楠 图/本报记者 张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