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5版:诸城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汽车废零件 变身“擎天柱”
2014年04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汽车废零件 变身“擎天柱”
  ◤管恩亮和他的“擎天柱”。  ▲管恩亮制作的小机器人。



修车工管恩亮用600多个零部件,半月造出2.5米高机器人
  电影里的“擎天柱”机器人是用电脑软件做出来的,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但诸城市一家汽修店院子里的“擎天柱”却伸手可摸。这几天,每一个路过西外环小管汽修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拍照,他们对准的不是帅哥、美女,也不是豪车,而是一个身高2.5米的机器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个2.5米高的大家伙竟是用各种汽车废零件做成的,它的制作者是29岁的汽修店老板管恩亮,别看他只有初中文化,却打小酷爱机械。“如今,我时不时能接到一些粉丝打来的鼓励电话,他们都挺崇拜我,这让我很有成就感。”4月16日,被粉丝们称为最牛修车工的管恩亮如是说。

《变形金刚》 勾起童年梦想
  在诸城市西外环西侧,沿兴华西路往前走几百米路北有一个两米多高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就是小管汽修店的招牌。小店不大,就是个几十平方米的小院子,可院子中间站立的一个比人还高的机器人却格外惹人眼球。管恩亮告诉记者:“别管认不认识我,在我这儿有没有修过车,一瞅到我这的机器人就都奔我这来修车了。”要说管恩亮造机器人,跟他有一股爱琢磨的劲头分不开。
  对于为啥要造这么个“大家伙”,管恩亮告诉记者,由于他从事的是车辆修理的工作,因此每天要和各种汽车零部件打交道,几乎每周都会产生不少废旧的零件,以前他都会把这些废旧的零件卖废铁,但自从2011年看了电影《变形金刚》后,管恩亮就产生了一个“变废为宝”的想法——用这些废零件造一个机器人,完成儿时的梦想。
  “80后”的管恩亮也和不少同龄人一样拥有变形金刚情结。“我是看着《变形金刚》动画片长大的,而2011年上映的电影版《变形金刚》又勾起了我不少童年回忆。”管恩亮告诉记者,做好的这个最大的机器人是“擎天柱”,高2.5米,重约1000斤,花费了他半个月的时间,“擎天柱”的身上有600多个汽车配件。

一股牛劲儿造出“擎天柱”机器人
  “现在院子里的‘擎天柱’是一个与电影里的‘擎天柱’相似度极高、基本成型的机器人了,这都是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和改进后的结果”,管恩亮告诉记者,制造机器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2011年刚开始制造机器人时,由于尺寸、颜色配比以及零件不全等因素没能成功。但是失败并没有让管恩亮放弃制造机器人的梦想,反而激起了他一定要亲手造出机器人的那股“牛劲儿”。
  “做这个用了15天,倒不太费事,关键是构思难。”管恩亮说,没做之前,机器人哪个部位用哪个零件造,他在心里打了无数遍草稿,也经历了无数次调试。经过零件拆解、切割、插接,最后才终于组装成型。从开始思考到收集废旧零部件,再到焊接都由他一人完成,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如今他的机器人已基本成型,管恩亮给这个比姚明还高一大截的“大家伙”起了个霸气的名字——“疯狂的机器人”。
  制作机器人时,为了把自己的机器人做到极致,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管恩亮又反反复复观看了四至五遍电影版《变形金刚》,一到出现“擎天柱”的地方,他就暂停,仔细查看它身上的零件布局和构造,然后默默记在心里,再让妻子帮忙看看自己制作的“擎天柱”有哪些不足,一点点的纠正和改进,最后才终于成型。
  “脚是用刹车片和汽车钢板拼接起来的,胳膊和大腿都是用液压减震装置做的,关节是用变阻箱车轮做的,手是用离合片和废旧的钢管做成的,整个机器人看起来威风凛凛”,管恩亮高兴地“炫耀”着自己的作品。自打造出了机器人,他的汽修店回头率更高了。摆弄了十多年的汽车后,管恩亮用废旧的汽车零件,造出了一个惟妙惟肖的机器人,摆在门口,非常拉风,也实现了自己童年制作机器人的梦想。

一只手上九个疤,脸也晒掉一层皮
  光鲜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幕后的辛苦,一件完美的作品背后或多或少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酸,管恩亮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也不例外。回想起自己制作“擎天柱”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管恩亮先是低头苦涩地笑了一下,然后指着自己手背上清晰可见的黑色斑点,慢慢地跟记者讲起了自己制作机器人过程中的不易。
  管恩亮告诉记者,一开始要先确定“人物”,他在“擎天柱”和“大黄蜂”之间徘徊过,由于“大黄蜂”需要的零件比较小且精致,最后决定制作需要相对较大零部件、代表正义的“擎天柱”。本以为“人物”确定了,剩下的工作就好做了,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令他头疼的事情随之接踵而至:废旧汽车材料不知道如何挑选,机器人的高度应该怎么确定,各个部位的尺寸如何分布……
  之后,管恩亮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作历程。白天先是忙着修车,然后利用修完车的间隙为机器人寻找零部件,晚上吃完饭就对着一堆汽车零部件琢磨,第二天再一个个的调试。“制作机器人就跟盖房子一样,盖房子需要结实的地基,机器人就需要固定有力的一双支撑脚。”管恩亮告诉记者,零部件陆续找齐后,就开始了焊接工作,从下往上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连接起来。
  “开始的时候,机器人比较矮,焊接比较容易,后来机器人越来越高,只能仰着头焊接,电焊迸出的火花四溅,躲都来不及,全都溅在了手上”。管恩亮伸出自己的双手,挨个数了数,一只手上足足有9个被火花溅伤的疤痕,虽然已经过去了10多天,但是这些疤痕依旧清晰刺眼。“一般上午修车的人比较多,还有的车主把车放在这里,我下午修,所以只有利用午休的时间来焊接机器人,我的脸上硬是被太阳晒掉了一层皮。”管恩亮说。

家人的支持 助他完成梦想
  “别看机器人才刚刚完成这么几天,可已经成为西外环一带的一道风景。只要有人路过,都会掏出手机拍上几张,还有一些网友在网上看到照片后慕名而来。”说起这些,管恩亮的媳妇露出得意的笑容。
  “在造机器人过程中,很多次想过放弃。有一天中午我顶着大太阳在焊接机器人,滚烫的火花溅在手上,这时媳妇从身后伸过来一条润湿的毛巾,帮我擦额头的汗珠,内心一下子变得无比的‘清爽’和温馨。还有一次儿子放学回家后,看着我在忙着做机器人,立刻用稚嫩的小手拎起一个满是油渍的零部件朝我走来,那一刻,我的血液彻底沸腾了,在心底暗暗发誓做不成机器人誓不罢休。”管恩亮说道。
  “小管,你啥时能造出个机器人团队才厉害呢。”在小管汽修店门前,几个熟人跟管恩亮打趣儿道。“等过几天不忙的时候,我再多做几个更先进的机器人。”管恩亮胸有成竹地笑着。“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梦想就会实现。”管恩亮说,他相信只要勇敢踏出艰难的第一步,并坚持下去,最终梦想终究会实现的,制作机器人不仅提升了他的自信心,也锻炼了他。
  文/图 本报记者 吕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