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1 郎丰振与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交谈。
图2 郎丰振整理学生们给他寄来的信。 |
|

|
|
郎丰振希望能再活上5年,争取把100个孩子送进大学 安丘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郎丰振老人自1986年开始用工资资助贫困学生,从未间断,本报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今年2月份,郎丰振被查出患上晚期食道癌。得知病情后,老人并没有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挂念着他正在资助的7名贫困高三学生。4月25日,郎丰振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再活上5年,争取在有生之年能够把100个贫困学生送进大学。 探访 住着三间平房 做饭捡柴火烧 25日上午11时许,记者跟随潍坊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安丘市通用机械厂宿舍,郎丰振的家就在一片老旧的宿舍里。郎丰振和老伴住着三间平房,带着一个前院,整个院子不足20平方米,屋子里都是些老旧家具,厨房就是在院子里盖了一间小屋,用的还是烧火的土灶台。“我现在还是捡柴火烧,基本上不用煤气,那个太贵了。”郎丰振的老伴赵玉兰指着院子里的一堆柴火对记者说。 还没等大家进屋,郎丰振就迎了出来,虽然已80岁高龄又患上癌症,但老人看上去依然精神抖擞,心情舒畅。他对记者说:“我一直是个闲不住的人,身体也一直很好,没预料到自己会得这种病,但是既然得了,那就得乐观面对。没什么大不了的,按时去打针吃药,愉快治病休养,争取早日治好病,再继续去帮助孩子们。” 住院一个多月 心里挂念学生 谈及现在的身体状况,郎丰振说:“一查出病来,家里人就让我住院了。我是2月12日住的院,因为年纪太大了,做手术有风险,只做了保守治疗,一个疗程化疗结束后,3月26日我就出院了。” 赵玉兰告诉记者,郎丰振患病后只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就回家了。“他放心不下那7个上高三的孩子,很快就高考了,他急着出院去看孩子们。”赵玉兰说,“在老伴住院期间,与他对接的学校又多了几个贫困学生,由于住院,他没法了解情况,急的不行,一出院就立刻去了学校。” 赵玉兰表示,郎丰振的身体本来就很好,即使查出来患了食道癌,由于心态比较乐观,第一个化疗疗程结束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 讲述 每月拿出一半收入,帮助儿子的两个同学 赵玉兰告诉记者,郎丰振从1986年开始以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1986年,我们家老二考上了大学,当时他班里有两个同学,是兄弟俩,也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很好的学校。但是那两个孩子没有父亲,一家7口全靠母亲每月几十元钱的工资生活,非常困难。老伴知道后,认为不能因为没钱耽误了孩子上学,就开始在那两个孩子上学后定期给他们汇钱,每个孩子每月20元,用的还是孩子母亲的名义。”赵玉兰说。 郎丰振和赵玉兰当时都是安丘市通用机械厂的职工,两个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80元,而他一下就拿出40元资助两个学生,一家7口就只能靠剩下的30多元生活。但赵玉兰并没有怨言,而是更加省吃俭用,和丈夫一起帮助孩子们。 “资助那两个孩子的同时,他萌生了想法,说肯定还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他要帮那些孩子。”赵玉兰说,有了想法后,郎丰振开始从各种途径寻找贫困学生,然后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这些学生。 “除了给钱,他还经常带孩子回来吃饭,大部分时候都是事先没打招呼直接就带孩子来家里,由于时间太急,根本来不及炒菜做饭。后来次数多了,我就想了个办法,提前包好水饺放着,他再带孩子回来,来不及炒菜我就下水饺,反正我们家用的是大锅,水饺下得多还快。”赵玉兰说。 衣服穿儿子剩下的,瓜果蔬菜拣最丑的买 郎丰振1989年从安丘市通用机械厂退休,赵玉兰退休时间比他早几年。退休以后,退休金成为郎丰振和赵玉兰唯一的收入来源。既要养活一大家子,还要拿出钱来资助学生,郎丰振一家的日子也过的很紧。现在住的三间平房是1993年搬进去的,用的家具也都是旧的,旧电视、旧沙发、破自行车,都是从别的地方捡来的。 记者看到,如今老人的很多衣服还是有补丁的。郎丰振说,他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儿子们穿剩下的,自己从来不买新的。 在日常生活上,郎丰振和赵玉兰更是能省则省。瓜果蔬菜总是拣最丑的买,因为便宜。辣椒是烂了尖的;土豆是小头小脸论堆卖的,别人两元钱买一斤,郎丰振可以一元钱买三斤;家里的馒头是自己蒸的,节约一分是一分。就这样,郎丰振过着“抠门”的日子,却在28年的时间里,硬是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了10多万元,并面向社会筹资27万余元,培养出了65名优秀的大学生。如今,这65名大学生里已经有39名顺利毕业,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对此,郎丰振非常自豪。 “我的人生理念是‘粗茶淡饭养生健体,布衣素装暖身大方,茅屋平房矮,人高心亮堂,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一生安康’。”郎丰振说,“我的生活不追求表面的浮华,只求内心的安静。帮助越多的孩子,我就越高兴、越幸福。” 心声 只要还活着 就继续资助 退休后,郎丰振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资助贫困学生上,现在已经80岁高龄而且患有癌症的他仍然资助着7名高三学生。他和老伴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加起来总共4500元,他们只留下1000元生活费,其余的全用于资助那7名学生。 安丘市慈善总会办公室李主任告诉记者,得知老人得了癌症后,他们专门去医院给老人送了3000元慰问金,可是老人说什么也不要,硬是给他们塞了回去。“我有医保,花不了多少钱,这些钱还不如给那些孩子们分了。快高考了,让孩子们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郎丰振如此告诉李主任。目前,安丘市慈善总会正准备把那笔钱分给学生们。 老人对孩子们倾囊相助,受助的学生们也没有忘了这位爱护他们的好人。上了大学后,他们经常给老人写信,询问老人的身体,告诉老人学习和生活近况,遇到问题让老人帮着拿主意,每逢放假必定会来看望老人、照顾老人。20多年来,老人收到的信已经填满了几个箱子。 郎丰振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把这些信拿出来一封一封读,每读一封信,他就放佛看到一个成才的孩子,内心就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得知自己患了晚期食道癌以后,郎丰振只表示出了一个担心:怕自己万一活不了多长时间,对不起他资助的那些孩子。“只要我还活着,我就继续资助孩子们上学。我这么大岁数了,也不在乎自己得什么病,能不能治好。只希望病情不再继续恶化,让我多活5年,每一年再资助五六个孩子,把他们送进大学,争取在我有生之年,能把100个孩子送进大学。”郎丰振平静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孙永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