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7版:青州新闻一周年特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标题导航
做好生态文章,让庙子更美
2014年04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生态文章,让庙子更美
  黄花溪三合瀑。



  庙子镇地处青州市西南部,潍坊市西部, 西临瓷都淄博,北依齐鲁石化城,南接临朐,位于青州、淄川、淄博、临朐四县市交界处,素有潍坊市“西大门”之称,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人口4.02万。近年来,庙子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1153”工作部署,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切入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实现转型科学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生态宜居新型重点城镇、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镇。

准确定位, 完善镇域发展规划
  为全面推进镇域经济科学发展,实现各产业统筹和谐发展,庙子镇立足实际,对镇域功能重新定位,制定了“五区”规划布局:将镇区定位改造提升区,建设商贸物流、休闲购物中心;镇政府以东区域,定位为苗木发展区,建设高档苗木基地;镇政府以南至上庄区域,定位为现代农业区,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以点带面,探索一条独具山区特色的农民致富新路子;镇区以北区域定位为现代工业区,以新建的三个工业园区为依托,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工业基地;镇政府以南至杨集区域定位为生态旅游区,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通过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在全镇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城镇化科学发展新格局。

破立结合, 工业实现转型发展
  近年来,庙子镇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先后组织百余次集中行动,彻底关停小炼铁厂、石灰土窑、粘土砖厂、石料厂等土小企业119家,为全镇生态产业链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坚决打破传统落后产业链条的同时,庙子镇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在现代工业区,强化与峱山经济发展区对接,规划建设了庙子、楚家峪和上庄三个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现已引进21家大型现代企业落户。一个科技含量高、企业规模大的现代化工业聚集区已经初步成型,构筑起了庙子工业经济新的隆起带。庙子镇的工业经济历经艰难蜕变后,逐渐复苏振兴,实现了转型科学发展。

挖掘优势,打造绿色支柱产业
  庙子镇南部山区山水资源丰富,为培植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思路,引进了青州泰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旅游企业,成立专门班子,用最短的时间建成泰和山风景区、黄花溪风景区、昭阳洞风景区,目前三个风景区全部对外开放。2013年重点完成了漂流项目和溪畔人家项目建设,今年启动了仁河谷景区建设,重点发展自助采摘等体验式乡村旅游模式,同时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目前每年全镇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过亿元。泰和山风景区荣获“好客山东”旅游景区金榜品牌,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泰和山入选“山东省十大非著名山峰”。
发展现代农业,塑建绿色农业品牌
  全力发展生态农业。在镇区南部的生态农业区,建成了东峪、龙宫和南术店三大生态农业基地。东峪生态农业基地,融种植、养殖、观光为一体,着力打造小杂粮种植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基地。龙宫生态农业基地,重点种植有机旱菜,培育高山青萝卜、有机土豆等品牌。南术店生态农业基地,实现养殖、有机农业循环发展。今年以来各村流转土地、山地近2万亩,新建万亩苗木基地、万亩核桃基地、万亩林果基地、万亩杜仲基地等四大经济林基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机品牌,“龙宫”牌系列旱作蔬菜、“东峪”牌系列小杂粮、“庙子”牌山鸡蛋和小杂粮、“仰天山”牌牛羊肉等品牌远近闻名。

精细化管理,打造山区特色城镇
  重点展开镇区立面改造和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特色小城镇。在镇区改造提升工程中,组织实施了“五化工程”:一是硬化工程,改造提升所有镇区路,完成镇区环形路建设;二是亮化工程,投入30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80盏,实现镇区亮化全覆盖;三是绿化工程,栽植行道树、绿化苗木5.6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绿化面积15平方米。四是美化工程,按照整齐美观的标准,对镇区全部进行了改造;五是净化工程,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实现垃圾集中处理;规划建设泰和山、镇区两处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

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民生事业
  相继完成“校安工程建设年”“道路工程建设年”“水利工程建设年”等民生工程三年规划。1.校安工程,完成一处初中、4处小学的新建工程,完成朱崖、上庄和七庄幼儿园的改造工程。2.道路建设,投资5000万元完成庙上路建设,完成36条镇村道路硬化工程。3.安全饮水工程,每户补助200元,完成所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4.绿化工程,设立植树造林重点区域和林果基地栽植现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5.全面展开“美丽村庄”建设,拨付资金200多万元,成立保洁公司,努力提高村民生活品质。6.扩建镇级敬老院,新建横栏、朱崖两处村级“幸福院”。民生事业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度。        本报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