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传》 《舌尖上的中国2》在央视一套播出了第二集《心传》,收视率飙升至同时段第一,微博上鲜花与板砖齐飞。这一集里,不仅各种美食馋得网友直流口水,大厨们精湛的刀工更是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称厨房里的刀光剑影分明就是“舌尖上”的武侠片。也有网友质疑来自徽州的古法榨油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致癌诱变剂“苯并芘”。对此,本集导演陈磊表示,这一段在于表达对祖先智慧的传承,以及对通过劳动获取美食的敬意。 厨界如江湖,舌尖上起武 《舌尖上的中国2》作为深夜“美食炸弹”,第二集《心传》继续为观众带来各地特色美食。徽州臭豆腐、陕西挂面、苏式小方糕、湖南糍粑、船点、汕头蚝烙、扬州烫干丝、脱骨鱼、扣三丝、油爆河虾、蟹黄烧麦、三套鸭…… 在影像风格上,《心传》这一集不少桥段颇有武侠片的韵味。厨界如江湖,刀光剑影。兰花刀法、蓑衣刀功,整鱼脱骨,切中肯綮。极致刀功,如同武术。刀起刀落,让人不由得惊叹:中国的大厨们,个个都似武林高手。 播出当晚,有网友在微博上给出这样的评价:《心传》这一集的音乐和镜头表现都透着一股武侠味,慢镜头展现力量,快镜头展现技艺,特写展现神奇。推拉摇移之中,创造与传承的故事,已经缓缓地流淌进心中,没有感动,只有感叹静默如雷。 古法榨油引发网友质疑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在泛科学讨论网站果壳网发起讨论,质疑来自徽州的古法榨油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致癌诱变剂“苯并芘”。 该网友称,这种古老的榨油方法由来已久,最早留有书面记录的来自元代的《东鲁王氏农书》。虽说历史悠久,承载着先辈的传承,但这种榨油方法因为存在种种缺点,在当今社会已经基本被淘汰了。 该网友从榨油方法“出油率低”、榨油过程中容易产生致癌诱变剂苯并芘、使用过程中烟点太低容易冒烟、不利于长时间保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在制饼过程中,居然用脚踩来夯实饼,实在无语。” 最后,该网友总结“这种土榨油虽然味香,但存在诸多缺点,平时作为调味用或者偶尔吃个鲜还是不错的,不推荐作为长期的家庭用油。” 导演重在表达传承理念 此前总导演陈晓卿明确表示“会继续拍摄《舌尖3》”,并解答了什么样的美食才能入选“舌尖”。 陈晓卿对选入“舌尖”的美食给出了四个标准:一要健康,“我喜欢卤煮,但它不利于健康,没法进‘舌尖’”;二要真实,“现在许多餐厅喜欢用唐诗宋词给自己的菜起名,这是非常不自信的表现。好的菜就两个标准一是好吃,二是有传承”;三相对日常,大多数人能吃得到;四要解馋。陈晓卿举例说,“我们有一位导演拍了大量的素食,青菜怎么炒,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东西,但看着就不是很好吃,也没法入‘舌尖’”。 对于《心传》古法榨油引发的质疑,本集导演陈磊坦言,拍摄前,团队做了很多功课,也请教了很多专家。菜籽油的芥子油苷和芥酸的确对人体健康有害,但目前经过品种改良,很多用于榨油的菜籽油已经是“双低”产品,即低芥子油苷和芥酸。另外,现在大家吃的大部分油都需要精练处理,这也体现了工业的进步。 “不能奢望好吃的一点不利于健康的地方都没有。”陈磊表示,古法榨油这一段表现的重点并不在食物,而在于表达对祖先智慧的传承,以及对通过劳动获取美食的敬意。 《舌2》背后的故事 1.作为资深吃货,总导演陈晓卿最爱吃的是不健康食物,例如油炸的、下水、肥肉。 2.第一集中,摄像爬到超高的树上尝试了野蜂蜜。导演李勇说,吃过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冒险采野蜂蜜,“我从来没吃过那么香那么甜的蜂蜜。” 3.《舌尖》的解说词每次都要修改很多遍,并不是为了美感,而是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感受,比如说素食主义者等。 4.整个剧组里,来自重庆电视台的导演李勇是生活委员,每天扫地、订盒饭;来自上海电视台的陈磊是学习委员,因为专业水准最高;总导演陈晓卿则自称是门卫。 5.浙江三门的出海夫妇,成了东海最有名的渔民,因为采访电话太多,他们还到县城找领导反映情况。节目中提及的跳跳鱼,价格也涨得很厉害。 6.总导演陈晓卿和陈磊打过一个赌,赌《心传》的收视率。陈晓卿赌收视不高,他认为太偏艺术了,不过陈磊信心满满。 本报综合报道
|
|